李文俊老师运用经方治疗临床综合征经验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毛臻 时间:2010-07-13
    摘  要:李文俊副主任医师善用经方临床综合征,认为综合征类似中医证候,临证紧扣病机辨证治疗,效果显著。

  关键词:综合征;经方;中药疗法;李文俊

     综合征亦称症候群,是指同时出现的一群症状,代表一些相关联的器官病变或功能紊乱,但还不能确定其为一种独立的疾病,且常可出现于几种疾病或由于几种不同原因的病所引起。李文俊老师认为中医学中的证候,如脏腑分证、六经分证等,其表现的症状,类似于综合征。因此治疗中根据中医传统理论体系,无论是什么疾病,只要在临床中表现出某一相应的症候群,便可诊断是属中医的什么证或病,采取“辨证论治”的原则来选方用药。常运用 “经方” 辨证治疗临床综合征,体现了 “师其法而不泥其方”的用药原则和“同病异治”、“异病同治”的辨证论治特色。

  1  运用柴胡桂枝汤治疗经前期紧张综合征

  经前期紧张综合征是女性每次月经前出现的周期性的身体不舒服和心理异常。其精神症状常见烦躁易怒,神经过敏,情绪不稳,易与人争吵,失眠多梦,注意力不集中,工作效率低;也有呈抑郁状态,消极、情绪低落,郁郁寡欢,动作迟钝,懒言少语,没精打采,对事情不感兴趣等。躯体症状可有手指、踝部、眼睑浮肿,腰背酸痛,乳房胀痛,恶心,呕吐,腹胀,全身疼痛,性欲亢进,食欲增加。

  临证时老师以柴胡桂枝汤治疗经前期紧张综合征。基础药物组成:柴胡12 g、黄芩10 g、党参15 g、半夏10 g、生姜10 g、大枣10 g、炙甘草6 g、桂枝10 g、杭白芍15 g。乳胀胁痛加川楝子、夏枯草;烦躁发热减半夏、党参、姜、枣,加牡丹皮、栀子、生地黄;大便泄泻加炒白术、薏苡仁;水肿者加茯苓、泽泻、车前子;心悸失眠加远志、酸枣仁、当归;恶心呕吐减甘草、大枣,加竹茹、苏梗;头晕头痛加菊花、川芎;有瘀血征象者加丹参、鸡血藤;气虚乏力加黄芪;不孕者加女贞子、枸杞子。

  经前期紧张综合征属中医学“经前后诸证”范畴,其病机与肝、肾、心、脾功能失调有关。柴胡桂枝汤出自《伤寒论》,原方是治疗太阳、少阳并病的专方,是由小柴胡汤和桂枝汤组成。小柴胡汤具有和解少阳、清热、疏肝理气、调理情志之功;桂枝汤除具有调和营卫、解肌祛风之功外,还有调和气血,调理阴阳之功。二方合用能更好地发挥调和脏腑气血、阴阳的作用。

  2  运用小柴胡汤治疗胆囊切除术后综合征

  胆囊切除术后综合征是指胆囊切除术后,术前症状持续存在或反复发作,或者重新发生一些胆道系统或其他器官的器质性或功能性疾病。临床症见消化不良、恶心、上腹部不适或餐后上腹压迫感,重者可有季肋部疼痛、绞痛发作、黄疸、发热等症状。

  临床上老师以小柴胡汤治疗胆囊术后综合征。药用: 柴胡20 g、黄芩12 g、党参12 g、半夏12 g、生甘草9 g、生姜9 g、大枣9 g。右上腹胀痛不适明显加枳实、川楝子、郁金、金钱草,或合用芍药甘草汤; 恶寒发热明显加败酱草、黄连; 纳谷不香、便溏加黄连、砂仁、鸡内金、焦山楂;舌质紫黯加丹参、当归、莪术等。
胆囊术后综合征大多具有恶寒发热、胁痛、口干口苦、纳谷不香、便溏、乏力,舌苔白腻或黄腻,脉弦等特点。其发病机理符合《伤寒论》“少阳之为病,口苦咽干……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小柴胡汤主之。” 胆囊术后综合征患者正气已伤,余邪作崇则发本病。本病邪在少阳,半表半里,正邪相争,正胜则发热,邪胜则恶寒。故临床见寒热往来;邪犯少阳,则三焦脏腑皆受其制,三焦受累则水谷之气运行受阻,纳谷不香;胆腑受累则疏泄失常;胆火内炽则口苦口干、胁痛。小柴胡汤是和解少阳的代表方剂,方中柴胡、黄芩清解少阳之邪热;党参、姜半夏、生甘草、生姜、大枣补中扶正,和胃降逆。上药合用,和解少阳,随证加减,疗效更佳。

  3  运用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合甘麦大枣汤治疗更年期综合征

  更年期综合征是女性在绝经前后或手术切除双侧卵巢后卵巢功能丧失而出现的一组症候群。临床症状有月经紊乱,周期缩短或延长,经量减少或反而增多。伴见头昏耳鸣,记忆力减退,失眠烦躁,心悸心慌,易激动,面部潮红,多汗等。

  临证老师以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合甘麦大枣汤治疗更年期综合征。药用:柴胡10 g、黄芩10 g、党参12 g、桂枝6 g、茯苓12 g、半夏12 g、生龙骨30 g、生牡蛎30 g、大黄4 g、生姜3片、大枣4枚、生地黄20 g、浮小麦30 g、炙甘草15 g、丹参15 g。阴虚火旺加黄柏、牡丹皮、栀子、知母;形寒乍热,汗出畏冷加肉桂、巴戟天、杜仲; 精神萎靡乏力加党参、黄芪、白术;彻夜不眠加酸枣仁、远志、茯神;头痛头晕加天麻、菊花、珍珠母;足跟疼痛,关节或腰背酸痛加桑寄生、续断、补骨脂;口干便秘加黑芝麻、决明子。
更年期综合征是女性在绝经期前后,因机体肾气渐竭,冲任二脉虚损,导致机体阴阳失调,脏腑气血功能紊乱而出现的不适症状。其病机虽以“肾气虚……天癸竭”为致病之本,但肝郁气滞作为继发性病机可上升为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了本病乍寒乍热、潮热汗出、烦躁易怒等症状的轻重。用《伤寒论》中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治疗,其中柴胡、黄芩对潮热症状的改善效果较好。党参、茯苓、甘草取其益气补中,达到扶正祛邪之功。龙骨味甘涩平,牡蛎味咸涩凉,入肝肾经,二者均可平肝潜阳、镇静安神。加入生地黄益养心肾而安神明。辅以甘凉之浮小麦,养心气而安神,佐以甘平质润的大枣,补益中气而润脏腑,气血生化源源不断。丹参清心除烦、活血化瘀。全方配合,可获和营敛阴、泄热潜阳之效,从而阴阳和谐,诸症自平。

  4  运用当归四逆汤加减治疗雷诺氏综合征

  雷诺氏综合征多见于青年女性,常于秋冬季发病。病人于受凉或手指放入冷水后发作,手指苍白,多自指端开始发凉,继而青紫、麻木及针刺样疼痛,持续数分钟后缓解,之后皮肤潮红,症状逐渐消失。其诱发因素主要为寒冷,其他如疲劳、情绪波动、精神紧张等亦可诱发。

  临证老师以当归四逆汤加减温阳散寒、养血通脉。处方:当归12 g、桂枝10 g、芍药10 g、细辛4 g、通草3 g、黄芪15 g、制附子6 g、鸡血藤15 g、桂枝6 g、吴茱萸6 g、丹参12 g、甘草6 g、大枣8枚。腰痛加续断、桑寄生;疼痛明显加延胡索、川楝子;指趾端变细加茯苓、白术;指趾端破溃去党参、肉桂,加金银花、蒲公英、白芷。

  雷诺氏综合征属中医阳虚血少所致之痹证。阳虚血少畏寒,极易受寒邪侵袭,至四末失荣。选用《伤寒论》当归四逆汤加味治疗,温阳益气以祛寒 ,养血通脉以行痹。方中当归和周身之血脉,桂芍和营卫之气,细辛通表里上下之经络,通草开内外之孔窍,附子以温阳散寒,丹参以改善末稍循环,黄芪、鸡血藤补益气血,吴茱萸温肝暖下,甘草、大枣调和药性,诸药合用,周身经络皆可通和。

  5  运用炙甘草汤加减治疗病态窦房结综合征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是由于窦房结及其周围组织发生器质性病变,致使窦房结的起搏功能或窦房传导功能障碍,继而引起多种心律失常,心排血量减少,脑供血不足。临床患者自觉乏力、头昏、眼花、失眠、反应迟钝以及胸闷、气短、心悸、脉结代等。

  临证老师以炙甘草汤加减治疗病态窦房结综合征,以温阳益气、活血化瘀。基本方药:制附子10 g、炙甘草15 g、党参15 g、阿胶10 g、桂枝15 g、麦冬15 g、生地黄15 g、当归15 g、川芎15 g、黄芪20 g、生姜3片、大枣4枚。 胸闷、气短加石菖蒲、薤白、桔梗;失眠加酸枣仁、合欢花; 瘀甚见舌质黯或有瘀斑加生山楂、红花;脾虚湿困加苍术、炒薏苡仁;中气衰亏加升麻、柴胡;畏寒加肉桂。

  病窦综合征中医辨证多属心阳虚弱,气滞血瘀。当以温阳益气、活血化瘀为法,采用炙甘草汤加附子、当归、川芎、黄芪治疗。炙甘草汤系传统补益气血、滋阴和阳复脉的代表方剂,方中炙甘草、党参、大枣、甘温益气;生地黄、麦冬、阿胶滋养营血;桂枝、生姜通阳。心阳振奋,血脉充盈而脉复来,故又名复脉汤。但因本方滋阴补血之力有余,而回阳益气、活血化瘀之力稍弱,故加用制附子回阳救逆,温经散寒,温通心阳,温运脾阳,温补肾阳;当归、川芎活血化瘀、改善微循环,改善窦房结的血液供给。

  6  运用五苓散治疗尿道综合征

  尿道综合征是指有下尿路刺激症状(膀胱刺激征),而无膀胱、尿道器质性病变及明显菌尿的一组症候群。临床见尿频、尿急、尿痛、排尿不畅、小腹坠胀等症状,经较长时间抗感染正规治疗无效。

  老师以五苓散治疗女性尿道综合征。基础方药:泽泻20 g、茯苓15 g、猪苓15 g、白术15 g、桂枝10 g、制附子3 g、川楝子10 g、川续断15 g、黄芪30 g。咽干咽痛加白茅根、淡竹叶;心烦失眠加栀子;尿频尿痛明显者加白芍、延胡索;带多黄浊加败酱草、椿根皮;少腹坠胀,加川楝子、香附、白芍;肾阳虚衰,腰膝冷痛加肉桂、淫羊藿等。

  尿道综合征属中医“淋证”中的“劳淋”范畴。老师认为本病为本虚标实,虚实夹杂。虚为肾元亏虚,久则脾肾两亏,以脾肾阳虚为主。肾阳虚,不能助膀胱蒸腾气化,膀胱开合失度,外邪乘虚而入,酿湿生热,内蕴膀胱。脾阳虚,不能运化水湿,湿浊内停,与膀胱热结而水道不利,阻碍下焦气机致气血运行不畅,而出现气滞、血瘀实证,是因虚致实。其反复发作亦因久病虚弱,劳倦或起居不慎感受外邪而诱发。五苓散是仲景治太阳经腑同病之下焦蓄水证方,有温阳化气,利水渗湿之功。其主治症状与尿道综合征临床表现异中有同。病机同是内有水湿,外邪入里与湿相结,蕴于膀胱。用五苓散实为“异病同治”之法。方中以泽泻入水腑胜热结,直达膀胱以利水渗湿;猪苓、茯苓渗湿利水,通调水道;白术健脾祛湿,助土制水;用桂枝重在解肌发表,调和营卫,还可助脾阳,温阳化湿利水;附子温肾暖土以助阳气,增强五苓散温阳化气之功;配黄芪助卫阳,固皮表,补中气,利小便,以防外感。

  7  运用泽泻汤合苓桂术甘汤治疗美尼尔氏综合征

  美尼尔氏综合征临床多为突发性剧烈眩晕,感觉周围景物或自身旋转,发作时闭目静卧,不敢翻身或转动头部,惟恐眩晕加剧。通常还伴有恶心、呕吐、面色苍白,或耳鸣、或耳聋、或减退、或血压下降、脉速。过度疲劳、饥饿、睡眠不佳等可诱发。
老师以泽泻汤合苓桂术甘汤治疗美尼尔氏综合征,以温阳蠲饮,健脾利水。具体方药组成:泽泻20 g、白术10 g、茯苓20 g、桂枝10 g、甘草6 g、半夏10 g、生龙骨30 g、生牡蛎30 g、郁金10 g、石菖蒲10 g、生姜10 g。脾虚甚者加党参、黄芪、砂仁、陈皮;肾阳虚甚者,重用桂枝,加制附子、补骨脂;肾阴虚火旺者,加熟地黄、山药、知母、黄柏;血瘀者加益母草、丹参、田三七;耳迷路水肿者,重用茯苓,加泽兰、猪苓、玉米须;血压高者加石决明,怀牛膝,钩藤。

  美尼尔氏综合征属中医眩晕范畴,其病因有风、火、痰、虚之别,其证型有风阳上扰、痰浊上蒙、气血亏虚、肝肾阴虚之分。老师认为本病证属中焦阳虚,脾失健运,气不化水,聚湿成饮,致清阳不升,浊阴上逆而为眩晕。治以温阳降逆,健脾利湿。泽泻汤见于仲景《金匮・痰饮咳嗽病》篇中,原文说:“心下有支饮,其人苦冒眩,泽泻汤主之。”《伤寒・太阳 》篇67条:“伤寒苦吐若下后,心下逆满,气上冲胸,起则头眩,脉沉紧。发汗则动经,身为振振摇者,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主之。”《 金匮・痰饮咳嗽病脉证治》云:“心下有痰饮,胸胁支满,目眩,苓桂术甘汤主之。”由此融仲景泽泻汤与苓桂术甘汤,再加上辨证加减化裁,疗效显著。方中茯苓淡渗利水,桂枝辛温通阳,两药相协,则温阳利水;白术健脾燥湿,甘草和中益气,两药合用,补土制水;佐以半夏、生姜、橘皮和胃止呕;配合泽泻引水下行;龙骨、牡蛎潜阳,则眩可愈。

  8  运用乌梅丸加味治疗肠道易激综合征

  肠道易激综合征是临床上最常见的肠功能紊乱。主要表现为腹痛及大便习惯改变,情绪波动或饮食不节,气候变化等常诱发本病。其腹痛多伴随便秘发生,腹泻者一般无明显腹痛,腹痛主要位于左下腹,每于排便或排气后腹痛缓解,其大便习惯改变可为便秘或腹泻,腹泻可在餐后或晨间或傍晚,绝不发生在夜间,大便除含有黏液外,有时可伴里急后重。便秘者多伴腹痛,便后腹痛即缓解,亦有患者表现为腹泻与便秘交替发生。还可伴有上腹部饱胀、嗳气等消化不良症状,或有心悸、气短、乏力、多汗、失眠、焦虑、恶心、胸胁不舒、畏寒等表现。

  临证老师以乌梅丸加减治疗肠道易激综合征。处方:乌梅15 g、黄连6 g、黄柏6 g、川椒3 g、干姜6 g、党参10 g、当归10 g、制附子6 g、桂枝6 g、细辛3 g。腹痛甚加延胡索;腹泻加炒薏苡仁、补骨脂;便秘加白芍、火麻仁;饱胀,纳差加山楂、神曲;嗳气、恶心加半夏、代赭石;心悸失眠加酸枣仁、五味子;胸闷不舒加瓜蒌、郁金;自汗、尿频加黄芪、益智仁。

  肠道易激综合征属中医“泄泻”、“腹痛”、“便秘”、“痢疾”等范畴。本病的基本病机为肝气不舒、疏泄失常、肝强脾弱、木乘脾土导致肝脾不和、脾虚失运、湿热夹寒。乌梅丸原为治疗蛔厥而设,但其方证上寒热并见,可表现为内热外寒或上热下寒,其病机总为本虚标实,以虚寒为本,邪实为标。其方药寒热互济,辛甘酸苦并用,具有补泻兼施、温清并举、气血两调的特点。因此把乌梅丸视为治蛔之专方,则未免失之局限。应视为一首寒热并用, 调和阴阳之剂。方中以桂枝、附子、干姜、川椒温脏寒,调气机;黄连、黄柏清热燥湿;党参、当归补气养血;乌梅涩肠和液。药证相符,寒热同治,肝脾调和,气血兼顾,常获良效。

  经方因其配伍严谨、方简效宏,临床倍受推崇,屡收奇效。李文俊老师对经方素有研究,临床常以经方治疗难症,认为中医方、法的重复,其根本在于“病机”的重复,临证把握这个关键点,适当加减,颇有效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