铅污染对肾脏损害及中药对其拮抗的实验研究
【关键词】 秦艽种子
摘 要: 目的: 筛选加速种子萌发的有效处理方法。 方法: 采用药剂处理、温汤浸种等方法处理秦艽种子,用统计学的方法比较不同处理间发芽率的差异。 结果: 恒温暗培养条件下,各处理间差异较大,用赤霉素处理的种子,发芽率较高,用NaHCO 3 溶液处理的种子发芽率次之;在室温条件下,各处理对发芽率影响差异较小。 结论: 在恒温暗培养条件下,赤霉素可以显著提高秦艽种子发芽率。
关键词: 秦艽种子;赤霉素;发芽率
秦艽生长周期长,生长环境特殊。因长期滥采滥挖,野生资源已近枯竭 〔1〕 。为了缓解其濒危程度,保护秦艽资源,对秦艽进行人工栽培是一项有效手段。因此,本实验对秦艽种子发芽率的研究,期望为人工栽培及试验研究提供。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设计
本实验为两因子实验,一个因子为对种子的不同处理,另一因子为种子的不同发芽环境。种子处理分7种,以不处理为对照(CK);发芽环境分别为恒温箱暗培养和室温土壤培养。
1.2 实验材料
本实验选取永登县秦川镇农户2003年采收的秦艽种子,经甘肃中医学院药用植物教研室张西玲副教授鉴定为秦艽(Gentiana Macrophylla Pall)的种子,颜色为红褐色,千粒重为0.175g。
1.3 实验处理
1.3.1 处理方法
分别用500mg/L的赤霉素及1%、3%、6% 的NaHCO 3 溶液(纯度为99.8%)浸泡秦艽种子,浸泡时间为24h;在35℃的水浴锅中浸种,时间分别为2h、3h、4h;以不处理为对照。
1.3.2 发芽环境
恒温箱暗培养与实验室室温条件下培养。实验室温度观察见表1。
1.4 实验方法
将处理好的种子,每处理取6份,每份50粒,3份置培养皿中,放在恒温箱中进行暗培养,温度20℃,每天补充所需水分;另外3份,直播于营养钵中,营养钵中土壤取自甘肃中医学院药圃。每天适量浇水,为了保持湿度,营养钵上方盖一块塑料纸,18天后,统计各处理秦艽种子的发芽率。表1 实验室温度观察表2 不同处理的秦艽种子在恒温培养下的发芽率表3 恒温条件下各处理方差分析由表3的F检验可知,处理间的差异达到极显著,应进一步说明不同处理对秦艽种子发芽率的影响,需进一步作多重比较。表5 表2资料的新复极差检验结果表6 不同处理的秦艽种子在室温下撒播于营养钵中的发芽率结果注:由于3%NaHCO 3 溶液处理的种子发芽数量与其他的发芽率差异太大,被剔除。(5)对表6中的结果进行方差分析,见表7。表7 表6结果的方差分析由表7的F检验可知,处理间的差异不显著。
3 分析与讨论
(1)从实验数据分析可知,在恒温培养条件下,经赤霉素处理的种子,发芽率最高,其次是用NaHCO 3 溶液处理的;在室温土壤中,种子发芽率受各处理的影响较小,无显著性差异。
(2)秦艽种子属于光敏型小粒种子,由于赤霉素能取代某些种子对光线的要求 〔2〕 ,同时,赤霉素的浓度为处理秦艽种子的最佳浓度 〔3〕 ,而其他处理的浓度或温度不一定是最佳的。因此,在恒温箱暗培养中,500mg/L赤霉素 〔3〕 处理的种子比其他处理的种子发芽率明显提高。
(3)种子进行发芽,酶是必不可少的催化剂,但酶对温度的要求比较苛刻。在不同的温度条件下,产生的酶的类型不同 〔2〕 。因此,在室温条件下,虽然温度比外界条件下的温度变化范围小,但是对于已经经过处理的种子,其外壳组织多已被损伤,其自身温度易随外界温度的改变而改变,使产生的酶的类型不固定,从而影响了发芽。对于未处理的种子来说,虽然它的吸水能力弱于处理种子,但外壳是完整无损的,对外界的温度变化不是很敏感,因而,其发芽率与处理种子相比,几乎无差异。
(4)在室温条件下,各处理间虽无差异,但从发芽率看,用赤霉素处理的种子发芽率相对较高。因此,在实验室恒温条件下,用赤霉素处理秦艽种子可以显著提高发芽率;在室温下播种于土壤中,可不进行种子处理。总之,无论在何种环境下,对秦艽种子进行处理,都具有提高发芽率的作用。
:
〔1〕张西玲,晋玲,刘丽莎.濒危药用植物研究的资源利用与 保护[J].中药研究与信息,2003,5(9):27-29.
〔2〕陈瑛.植物药种子手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87.10.
〔3〕刘丽莎,姬可平.秦艽种子发芽特性研究[J].中草药, 2002,33(3):269-27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