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心汤治疗病毒性心肌炎36例疗效观察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毛照海 时间:2010-07-13
  摘 要: 目的: 观察平心汤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疗效。 方法: 将72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6例,治疗组服用平心汤,每日1剂;对照组用西药常规治疗,1月为1个疗程。 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和心电图(ECG)改善与对照组相当,而临床治愈率和心肌酶谱变化优于对照组。 结论: 平心汤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疗效显著,无不良反应,值得进一步研究。

    关键词: 病毒性心肌炎;平心汤;疗效观察


    病毒性心肌炎是一种严重影响青壮年身体健康的疾病,近年来发病率有所增高,无特效治疗手段。笔者用自拟平心汤治疗病毒性心肌炎36例,疗效尚满意,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自2001年3月至2004年10月共治疗72例,均为我院内科住院或门诊患者,全部病例均按照1987年全国心肌炎、心肌病专题座谈会制订的标准 〔1〕 进行诊断。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6例。治疗组36例中,男20例,女16例;年龄8~37岁,平均24.4±7.5岁;病程3~15天,平均9.2±3.2天;心电图(ECG)检查:频发房性早搏8例,室性早搏21例,结性早搏2例,I度房室传导阻滞6例,II度I型房室传导阻滞1例,S-T段下移≥0.05mV6例,T波倒置6例。对照组36例中,男19例,女17例;年龄9~39岁,平均24.2±7.1岁;病程3~15天,平均9.4±2.9天,ECG检查频发房性早搏6例,室性早搏22例,结性早搏1例,I度房室传导阻滞5例,无II度房室传导阻滞,S-T段下移≥0.05mV5例,T波倒置8例。两组间资料比较,在性别、年龄、病程、临床表现、ECG变化及心肌酶谱变化上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各 项指标P值均>0.05,具有可比性。

    2 治疗及观察方法

   2.1 治疗方法

    治疗组:口服中药平心汤,每日1剂,分2次服。处方:生黄芪30g、党参15g、麦冬15g、生地黄30g、丹参15g、金银花10g、菊花10g、鱼腥草30g、五味子6g、当归10g、远志6g。加减法:传导阻滞、心动过缓或兼见阳虚者加桂枝10g,严重者加附子10g(先煎);早搏明显者加苦参10g、黄连5g、酸枣仁10g;临证时可根据气虚、血虚、阴虚、阳虚、热毒的轻重随证调整相应药物的剂量。同时给予参麦注射液20mL加到250mL10%葡萄糖中静脉滴注,每日1次。1月为1个疗程。对照组:应用西药治疗,静脉滴注能量合剂,肌注干扰素100万U,每日1次,同时给予相应的抗心律失常治疗。1月为1个疗程。

   2.2 观察指标

    疗程前后分别做ECG及心肌酶谱检查。

   2.3 统计学方法

    计数资料用χ 2 检验,计量资料用t检验。

   3 结果

    3.1 疗效判断标准 临床治愈:临床症状、体征完全消失,ECG及心肌酶谱检查恢复正常;有效:临床症状、体征明显 减轻,ECG及心肌酶谱检查基本恢复或明显改善;无效:临床症状、体征、ECG及心肌酶谱检查改善不明显或无变化,甚至加重。

   3.2疗效统计 见表1。 表1  两组疗效比较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从表1可以看出,两组间总有效率比较,P>0.05,无显著差异,但两组间临床治愈率比较,P<0.05,具有显著性差异。

   3.3 ECG变化

    组ECG完全恢复正常者27例,占75%,对照组ECG完全恢复正常者25例,占69.4%,两组间疗效比较,P>0.05,无显著性差异。

   3.4 心肌酶谱变化 结果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心肌酶谱变化比较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

    4 讨论

    病毒性心肌炎是由多种病毒侵犯心脏引起的、具有局灶性或弥漫性心肌间质炎性渗出和心肌纤维变性、坏死或溶解等表现的一种疾病,其中以柯萨奇病毒B组(1~6型)最为常见。西医主要以营养和改善心肌代谢、抑制病毒复制等为主要治疗手段,但疗效并不十分满意 〔2〕 。病毒性心肌炎属于中医学之“心悸”、“胸痹”等范畴。笔者在临证中根据病毒性心肌炎的发病特点、临床特征、演变等认为,病毒性心肌炎是由于卫气亏虚、外表不固,邪毒侵袭人体,入里及心,气阴两伤、心络瘀阻所致,其病机根本是气阴两虚,而邪毒、瘀血为其标。根据这一病机确立治法为:益气养阴、清热解毒、活血通络,并拟定平心汤一方。方中生黄芪、党参、五味子补气固表、增强机体免疫机能;麦冬、生地黄、当归滋阴养血,改善心肌代 谢;丹参活血通络,改善心肌缺血,对胸痛、胸闷等

    有良好的治疗作用;远志宁心安神;金银花、菊花、鱼腥草清热解毒,促进炎症吸收,具有较强的抗病毒作用。本方不仅能改善胸痛、胸闷、心悸、气短、乏力等症状,而且对ECG、心肌酶的改善均有明显作用。综合疗效结果显示,临床治愈率为63.9%,总有效率为91.7%,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与对照组相比,在总有效率和ECG的改善上两者疗效相当,而在临床治愈率和心肌酶谱的改善上明显优于西药治疗,显示了本方在治疗病毒性心肌炎上具有一定的优势。临证时应将益气养阴之法贯穿疾病始终,并应根据疾病不同时期的特点,随证加减或调节剂量,以达到标本兼治之功。

  :

    〔1〕朱国英.全国心肌炎、心肌病专题座谈会纪要[J].中华内科杂志,1987,26:557-560.

    〔2〕陈贵廷,杨思澍.实用中西医结合诊断治疗学[M].北 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6.20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