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制复方氧化锌油膏治疗儿童脓疱疮临床观察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李冬 时间:2010-07-13

【摘要】  观察自制复方氧化锌油膏儿童脓疱疮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将229例确诊患儿随机分为A,B,C 3组,各组的年龄、性别构成比,平均病程及症状严重程度比较均无统计意义(P>0.05)。A组外用自制复方氧化锌油膏,B组外用2 %莫匹罗星软膏,C组外用1 %红霉素软膏,均3次/日,连续1周为1个疗程。症状较重(有体温增高或局部淋巴结肿大)者加服头孢氨苄3次/d(按身体质量剂量),治疗期间不口服及外用其他药物。结果 A组有效率为93.26 %,B组为91.02 %,C组为61.29 %。经χ2检验,A组、B组分别与C组比较,有效率与治愈率均有高度统计意义(P<0.01),A组与B组比较无统计意义(P>0.05)。结论 自制复方氧化锌油膏治疗儿童脓疱疮起效快,疗效好,无明显副作用。

【关键词】  复方氧化锌油膏 儿童 脓疱疮


    我科近年来采用自制复方氧化锌油膏治疗细菌性皮肤感染取得满意疗效,在此基础上对治疗儿童脓疱疮进行了临床观察并与其他常用药物进行疗效比较,结果报告如下。

    1材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229例均为门诊确诊的脓疱疮患儿,其中男136例,女93例;年龄6月至14岁,平均7.9岁;病程2~26 d,平均8.8 d。随机分为A,B,C 3组,各组患者平均年龄、性别构成比、平均病程及症状严重程度比较均无统计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3组患儿一般情况见表1。

    1.2  病例选择

    符合脓疱疮诊断标准[1];年龄在6月至14岁之间,无其他内外科疾病;1周内未系统或局部使用过皮质类固醇激素、免疫制剂及各类抗生素;自愿配合治疗,能按时复诊。

    表1  3组患儿一般情况比较(例)

    组别n男女 年龄平均病程(d)  症状较重者A组89 55347.2±6.5  8.7  15B组78 42367.3±6.7  9.4  12C组62 39238.0±5.9  8.19

    1.3  剔除标准

    未按规定要求治疗或自行停止治疗者;治疗期间自行使用其他药物或治疗方法者;治疗中发生不良反应而终止治疗者。

    1.4  治疗方法

    A组外用自制复方氧化锌油膏(主要成分为氧化锌、氯霉素、强的松、冰片),B组外用2 %莫匹罗星软膏(中美天津史克制药有限公司生产),C组外用1 %红霉素软膏,均3次/d,连续1周为1个疗程,1个疗程结束后观察疗效。一般病例仅外用油膏或软膏,症状较重(有体温增高或局部淋巴结肿大)者加服头孢氨苄3次/d(按身体质量计算剂量),并在治疗前后分别进行血、尿常规检查;皮损渗出较多或有脓痂覆盖时先用0.1 %雷夫奴尔液湿敷,除痂后再外用药物。治疗期间不使用其他方法及药物。

    1.5  统计方法

    采用SPSS10.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用卡方检验。

    2  结果

    2.1  疗效评定标准

    根据《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2]评定疗效。治愈为皮损全部消退,结痂全部脱落;好转为皮损消退达50 %以上,无新皮损,皮疹干涸结痂;未愈为皮损不减或消退不足30 %,有新皮损。

    2.2  疗效观察

    疗效显示A组恢复最快,一般2~3 d;B组次之;C组较慢。有效率以治愈加好转计,A组有效率为93.26 %,B组为91.02 %,C组为61.29 %。经χ2检验,A组、B组分别与C组比较,有效率与治愈率均有高度统计意义(P<0.01)。A组与B组比较,有效率与治愈率均略高于B组,无统计意义(P>0.05)。表2  3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注:与C组比较*P<0.01

    2.3  不良反应

    未见明显不良反应。

    3讨论

    脓疱疮又名脓痂疹,中医称”黄水疮”,为最常见的化脓球菌传染性皮肤病,多见于2~7岁儿童,常有流行性。病原菌主要是金黄色葡萄球菌,其次为链球菌,亦可为二者混合感染。典型损害为丘疹、水泡继而形成脓疱,易破溃而结成黄色脓痂。自觉瘙痒,一般无全身症状,重者可有发热,伴有淋巴管炎及淋巴结炎,个别由链球菌感染引起者可引起肾小球肾炎[1-5]。以局部用药为主,治疗原则为杀菌、消炎、止痒、燥湿。皮损广泛或全身症状明显者,应选用适当抗生素系统应用,条件许可时可做细菌培养及药敏实验[3-5],中医可选用清热、解毒、利湿方剂[4]。青霉素和红霉素曾是治疗脓疱疮的一线药物,因使用时间久远耐药菌株不断增多,已成为脓疱疮最为多见的病因[6]。莫匹罗星(百多邦)软膏是目前治疗细菌性皮肤感染的最佳外用药物,但亦有耐药菌株报告,且在皮损处有血清和渗出物存在时效果不大[5]。我科自制复方氧化锌油膏的主要成分为氧化锌、氯霉素、强的松、冰片等,植物油调至糊状。其中氧化锌中医称锌白,有燥湿、收敛、保护皮肤及轻度防腐和弱抗菌作用,对有少许渗出的皮损效果较好[8]。氯霉素抗菌谱广,对溶血性链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均有较强抑制作用。该药自1950年发现有严重不良反应后使用逐渐减少,因使用较少耐药菌株亦少,故抗菌作用明显,且严重副作用发生率极低(1∶18000以下),许多地区认为效应远远超过危险性[7]。我科近年外用数百例皮肤化脓性球菌感染患者(包括幼儿和成人)未见严重反应,但为确保安全,一般较少用于6个月以下幼儿及大面积感染皮损。强的松为糖皮质激素,有抗炎、抗毒、减轻渗出、改善水肿作用[8]。冰片又称龙脑,有清热、消炎、消肿、止痛、止痒作用[8],中医常外用于治疗咽喉肿痛及疮疡。植物油在中药制剂中常作为药物载体,亦有清洁、保护创面作用。上述中西药物及溶剂协同作用加快和加强了疗效。虽有易污染衣物的不足,但配制简单,使用安全,起效快,疗效高,价格低廉,特别适合基层医疗单位使用。

【】
  [1]中华医学会.临床诊疗指南·皮肤病与性病分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12-13.

[2]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253.

[3]张学军.皮肤性病学[M].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4:64-66.

[4]刘辅仁.实用皮肤[M].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237-238.

[5]吴志华.皮肤科治疗学[M].第3版.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179-180,928.

[6]李姝,邓列华.脓疱疮研究新进展[J].国外医学·皮肤性病学分册,2004,30(4):215-217.

[7]孙定人,齐平,靳颖华.药物不良反应[M].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171-172.

[8]陈新谦,金有豫,汤光.新编药物学[M].第1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624,833-8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