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头溢液四种检查方法与术后病理对照分析
【摘要】 目的 探讨四种检查方法对于乳头溢液疾病的诊断意义。方法 对68例乳头溢液患者采用乳管内视镜联合液基细胞学检查、乳管内视镜检查、液基细胞学检查及脱落细胞学检查,并将各组结果与术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乳管内视镜联合液基细胞学检查的诊断符合率为95.6 %,乳管内视镜检查诊断符合率为83.8 %,液基细胞学检查诊断符合率为44.1 %,脱落细胞学检查诊断符合率为29.4 %。乳管内视镜联合液基细胞学检查与脱落细胞学检查诊断符合率比较有高度统计意义,P<0.01。结论四种检查方法中,乳管内视镜联合液基细胞学检查诊断的符合率明显高于脱落细胞学检查。
【关键词】 乳头溢液;乳管内视镜;液基细胞学检查;病理
乳头溢液为乳腺疾病的常见症状之一,是部分早期乳腺癌的唯一症状,既往的乳头溢液涂片及乳腺钼摄片不能对乳头溢液做出病因诊断及定位诊断,延误了疾病的,乳腺导管内视镜对乳头溢液的诊断准确性可达81 %~95 %[1],但不能定性,并且乳腺导管内视镜对于远段导管不能进行准确诊断,导致漏诊。液基细胞学(TCT)检查技术是近几年广泛应用于临床的新技术,大大提高了细胞诊断学的准确性。我院自2005年12月起对68例乳头溢液患者采用乳管内视镜联合液基细胞学检查、乳管内视镜检查、液基细胞学检查与脱落细胞学检查四种方法诊断,并与术后病理进行比较,判断哪一种检查方法准确率高。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材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
68例均为我院2005年12月至2007年2月住院拟手术的乳头溢液患者,均为女性;年龄在26~70岁,平均45岁;临床检查单乳单导管者57例,双乳单导管者11例。
1.2主要检查仪器及技术乳管镜检查
采用德国乳腺导管内视镜,镜径为0.75 cm;TCT检查采用液基离心沉淀式薄层细胞学技术,涂片均匀,细胞形态完整,灵敏度高。
1.3 方法
患者取仰卧位,显露患侧乳房,常规消毒,仔细检查乳头,明确溢液导管口位置,先行常规细胞涂片,后以4号半平针头插入溢液导管,注入1 %利多卡因0.3 mL局部麻醉,以5~12号扩张棒依次扩张导管,扩张满意后,置乳腺导管内视镜,逐级检查各级导管,明确有无病变,详细记录,摄片保存。确定病变导管后,用生理盐水5~10 mL进行冲洗,抽取液体做脱落细胞学检查、液基细胞学检查。68例患者全部接受手术,并将病理结果与乳管内视镜联合液基细胞学检查、乳管内视镜检查、液基细胞学检查、脱落细胞学检查进行对比,分析其诊断符合率。
1.4统计学方法采用χ2检验。
2结果
术后病理证实68例乳头溢液中良性肿瘤45例,导管炎症18例,恶性肿瘤5例,四种检查方法与术后病理的诊断符合率见表1。
表1四种检查方法与术后病理比较(略)注:与乳管内视镜联合液基细胞学检查的诊断符合率比较*P<0.05,**P<0.01
3 讨论
乳腺导管尤其是大导管上皮增生、炎症、出血、坏死及肿瘤等病变都可发生乳头溢液,乳头溢液可以是生理性的,也可以是病理性的。目前,诊断乳头溢液有两大难题:一是乳头溢液的病因诊断;二是乳管内病变的定位[2]。引起乳头溢液常见的病因有:(1)乳腺增生症;(2)乳腺导管扩张症和(或)乳腺导管内炎症;(3)乳管内乳头状瘤或乳头状瘤病;(4)乳管癌。而原有的检查乳头溢液病因的方法有乳管造影、溢液细胞涂片、高频B 超扫描等,但诊断的准确性均不高,诊断率平均为30 %~60 %[2],并都为间接诊断。自乳管内视镜问世以来,大大地提高了诊断率,它的临床应用修改了乳头溢液患者的手术指征,使部分乳腺导管扩张症或乳腺导管炎症的患者避免了不必要的手术或切除活检[3]。但乳管镜不能到达Ⅳ、Ⅴ级导管,对远端导管易发生的病变不能进行准确诊断,易造成误诊,并且对肿瘤不能进行定性诊断。液基细胞学检查技术是把细胞收集在保存液中,利用机控制的自动化技术制备薄层细胞涂片,较传统制片更灵敏准确、更标准化,更有助于诊断。我们将乳管内视镜检查和液基细胞学检查联合使用探讨其诊断准确率,以便提高诊断水平。本组68例乳头溢液患者,均采用乳管内视镜联合液基细胞学检查、乳管内视镜检查、液基细胞学检查、脱落细胞学检查并对其诊断符合率进行对比,其中乳管内视镜联合液基细胞学检查诊断导管内良性肿瘤43例,诊断符合率为95.6 %;恶性肿瘤4例,诊断符合率为80.0 %;导管炎症18例,诊断符合率为100 %。
结果表明,乳管内视镜对导管炎症诊断准确率高,但对增生性病变没有特异性,有3例在镜下未看出明显病变,但液基细胞学检查看到有不典型细胞,手术切除后,病理证实为非典型增生; 2例镜下看到导管炎症,液基细胞学检查有异型细胞,术后病理为导管内乳头状瘤,考虑是肿瘤刺激引起管壁炎性反应。过去对乳头溢液患者的,都采用手术治疗[4-5],但其中有许多病例是由非肿瘤性病变引起的乳头溢液,采用乳管内视镜联合液基细胞学检查后,使这些病例明确诊断后,采用非手术方法治疗,避免过度治疗,给患者减少许多不必要的手术创伤和精神负担。综上所述,乳管内视镜联合液基细胞学检查能明显提高乳头溢液的诊断率,此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
/[1/]施军涛,王颀.纤维乳管镜的临床应用/[J/].国外医学·外分册,1999,26(6):324-326.
/[2/]王欣,张安秦,施军涛,等. 乳管内视镜诊断乳管内隆起性病变的价值/[J/]. 实用外科杂志,2000,20(9):541.
/[3/]王克有,蒋宏传,游凯涛.乳管镜检查在乳头溢液中的地位/[J/].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2001,1(4):243-245.
/[4/]魏艳霞,程玉婷.乳头溢液的诊断与治疗[J].临床肿瘤学杂志,2001,6(2):192.
/[5/]鲍红光,戴志伟.107例女性乳头溢液的外科治疗[J].黑龙江医学,2000,(4):3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