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方散外敷配合骨盆牵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史明,钟远鸣 时间:2010-07-13
 摘  要:目的:观察五方散加骨盆牵引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随机将90例患者分为五方散加骨盆牵引治疗组60 例(治疗组) 和常规治疗组30 例(对照组) 。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6.7 %,对照组总有效率66.7 %,两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 (P<0.05)。结论:五方散加骨盆牵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治愈率高,疗程短,无明显不良反应。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五方散;骨盆牵引
   
  五方散是我院老中医梁锡恩的经验方,具有活血祛瘀、消肿止痛、接骨续筋等功效。我院在临床上运用该药治疗各种跌打损伤及急慢性疼痛性疾病已有几十年的时间,现就我科2005年至2006年间采用五方散配合骨盆牵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做了临床观察,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治疗组(60例)与对照组(30例)患者共90例,均为住院病人,符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中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标准。因均为无马尾神经症状的病人,故予以保守治疗。两组各项指标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各项指标比较 略
   
  经统计学处理,两组治疗前的各项指标P值均>0.05,差异无显著性,符合我们研究的纳入标准。

  2  治疗方法

  2.1  治疗组

  2.1.1  贴敷疗法60例患者均使用单纯的卧床休息加五方散外敷腰部的治疗方法。五方散由泽兰、虫、大黄、红花、丹参、当归尾、骨碎补、生马钱子粉、桃仁、乳香、没药等14味药组成。配置时乳香、没药勿烘烤,桃仁不宜高温烘烤,其余干燥后与上药混合粉碎成细粉,过100目筛,混匀。外敷时,首先将患处清洗干净,然后将加热至60 ℃的五方散均匀平摊在一张塑料纸上,厚度约0.3~0.5 cm,待温度与肤温接近时,将药物覆盖于腰部压痛明显处,通常为相应病变椎间隙棘突旁,用胶布固定,每日1次。

  2.1.2  骨盆牵引病人仰卧于电动牵引床上,配载胸背及骨盆带,反向水平牵引,重量一般为20~35 kg ,每日1次,每次0.5~1 h,7 d为1个疗程。临床根据患者耐受性、身体素质和症状改善程度适当增加重量和时间,以患者舒适为度,每次牵引后患者无异常为最合适的牵引方法。

  2.2  对照组 常规卧床休息;正规骨盆对抗牵引;口服芬必得胶囊0.3 g ,2次/d。10 d为1 个疗程。两组均治疗2个疗程。

  3  疗效观察

  3.1  疗效评定 本病经保守治疗后影像学改变不明显,在评价本疗法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重点主要放在症状和体征上。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中的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标准拟定,分为四级。(1) 治愈:症状消失,直腿抬高试验阴性,恢复原工作。(2) 显效:疼痛症状消失, 腰部稍板硬感, 直腿抬高70°以上, 恢复工作。(3) 有效:症状减轻,活动功能改善。(4) 无效:症状、体征无改善或加重。

  3.2  结果组和对照组患者均随访4月。结果见表2。

  表2  两组疗效比较  (略)
   
  由表2可见,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6.7 %,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6.7 %,经卡方检验, P<0.05,治疗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4  体会

  腰椎间盘突出症表现为椎间盘组织水分减少,失去弹性,椎间隙变窄,周围韧带松弛等一系列退行性改变。传统医学认为主要与外伤、风寒湿入侵,瘀血阻滞经络造成气滞血瘀,经脉闭塞不通。《素问・痹论》曰:“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而五方散的作用机制主要是通过加热的药物,增强局部血液循环,促进炎性物质的吸收,加快组织水肿的消散,以缓解局部神经根的压迫及受刺激程度,从而达到缓解肌肉痉挛和疼痛的作用。促进腰部血液循环,大量血液流向腰部组织肌肉,使腰部肌肉痉挛状态改善,加快代谢产物排泄,促进无菌性炎症消退。五方散外敷属中医外治的范畴,由于椎间盘突出是以突出处组织、神经受压和刺激为主,故适当配合药物外治、局部用药是十分必要的。依据“痛则不通”的理论,外治当以通经活络止痛为主。药理研究表明,五方散所含14味药物中,大黄、红花、当归尾等活血化瘀药对腰痛患者血液流变学、血流动力学以及微循环均有一定调整作用, 特别是可通过改善微血流、微血管形态、毛细血管通透性及其渗出来改善椎管内外的微循环、微环境。其中丹参等药物还可调节脊椎骨的骨内压;乳香、没药活血化瘀消肿止痛;泽兰活血化瘀、利水消肿,可通过抑制肾小管对Na+的再吸收而具有一定的利尿脱水作用;虫活血疗伤,含氨酸蛋白酶,对人体血纤溶酶原的激活作用与尿激酶相似;骨碎补活血强骨,有一定的改善细胞退化作用;生马钱子粉虽有大毒,但外用有很明显的镇痛作用。目前,骨盆牵引被当作保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常用方法,其通过重力牵引,使腰椎间隙增大,关节突关节拉开,椎间孔恢复正常外形,解除对神经根或脊髓的挤压。牵引后椎间盘周形成真空,加之后纵韧带被拉紧,使突出的椎间盘有了回缩或回纳的倾向。因此,我们认为,牵引有效地缓解了椎管外肌肉、筋膜等软组织因椎间盘源性所引起的痛性痉挛,使脊柱恢复了软组织支柱所维持的力学平衡和稳定机制,并解除了椎管内硬膜囊、神经根和小关节囊等组织的粘连,从而使无菌性炎症得以缓解。牵引时腰部被制动,可使腰背肌肉逐渐放松,使痉挛缓解,血液循环改善,有利于神经根无菌性炎症的修复。而此后再使用五方散,则可通过加热的药物,进一步增强局部血液循环,促进炎性物质的吸收,加快组织水肿的消散,由于有牵引相助,使紧张的神经根更大程度地得到松解,对缓解疼痛起到很大的作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多在发作急性期来就诊,其病变周围组织因刺激或压迫发生充血、水肿。因此,治疗的关键在于活血化瘀止痛,缓解病情,以期无手术指征的患者症状得以改善。本方法直接作用于病变部位, 使药物被病灶部位吸收, 可提高病灶区药物浓度, 延长药物作用时间。此法符合医疗用药、局部治疗、内病外治三大趋势。本方法的优点在于无创伤性、症状改善明显、费用较少、操作容易、安全性高,在患者认真配合下,多数患者能在短时间内恢复工作能力,生活能自理,对提高病人生活质量意义重大。

  

  [1]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 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