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皮肾穿刺活检术护理
【关键词】 肾穿刺
经皮肾穿刺活检术(简称肾穿刺)是用肾穿针经背部皮肤,选定穿刺点刺入肾下极取材[1]。是目前国内外普及的肾活检方法,对原发性疾病、继发或遗传性肾脏疾病的诊断具有重要的意义,而肾穿刺术的护理对于提高穿刺成功率,减少术后并发症起着关键的作用。我科对31例肾穿刺术患者进行护理,均取得良好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共31例,男14例,女17例;年龄20~50岁,平均35岁;诊断为肾囊肿12例,急性肾炎综合征9例,狼疮性肾炎7例,过敏性紫癜肾炎3例,均采取在B超引导下行肾穿刺术,术后送回病房观察。
1.2 结果
本组31例患者均取得满意疗效,术后第二天均可下床活动,穿刺术成功率100%,无出血、肾周血肿等并发症发生。
2 护理
2.1 术前护理
2.1.1 心理护理
肾穿刺术是一种新的诊断方法,患者及家属对穿刺术会有一定的顾虑,对穿刺能否成功表示怀疑,对术后并发症不了解。因此必须向患者及家属解释穿刺的必要性,穿刺的优点和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并讲述同类疾病的穿刺效果,减轻患者对穿刺的紧张和焦虑情绪。
2.1.2 用物准备
穿刺包(13号穿刺针)、固定液(甲醛)、生理盐水纱布。
2.1.3 术前准备
(1)询问患者病史,特别是注意有无出血性疾病。全面的体检,排除出血性疾病、全身感染性疾病及心脏疾病,检查是否有肾下垂。(2)检查出凝血时间及肝、肾功能情况[1]。(3)行B超检查肾脏大小、位置及活动情况[2]。(4)术前2~3天口服或肌注维生素K1,也可以穿刺前注射止血药(如立止血、邦亭)。(5)让患者练习屏气及卧床排尿[2],可指导患者进行骨盆底部肌肉的锻炼,具体方法:取卧位(因肾穿刺术后患者均平卧于床上),先收紧盆底肌肉,再放松,每次10s左右,连续10遍,穿刺前3日进行训练。
2.2 术中配合
协助患者摆好体位,患者取平卧位,腹下垫10cm的枕头。消毒穿刺部位。随时观察患者反应及意识情况,主动询问患者有无疼痛感。当针尖达肾包膜时,告知患者进行屏气,安抚患者保持稳定情绪。
2.3 术后护理
(1)术后立即将纱布按压穿刺处5~10min,用腹带捆绑,静卧15min,不宜挪动。(2)给予2.5kg的沙袋,压于穿刺处6~8h,平卧24h,穿刺处制动6~8h。观察患者穿刺处有无渗血、血肿。
2.4 并发症的护理
肾穿刺常见并发症为血尿及肾周血肿。密切观察是防范并发症的关键之一。
2.4.1 血尿护理
密切观察体温、血压、脉搏的变化,每2h监测1次,至少监测8次。鼓励患者多饮水,连续留取3次标本行尿常规检查,观察有无肉眼血尿,一般为镜下血尿1~2天自行消失;若为肉眼血尿,告知医生即时补液,并延长卧床时间,至肉眼血尿消失,一般为1~6天内转为镜下血尿,告知患者1周内不宜做剧烈运动。
2.4.2 肾周血肿的护理[1]
观察有无持续性肋痛、腹痛、腹膜刺激征的发生,防止肾周血肿,若有上述症状,应卧床休息并告知医生及时处理。
术后给予止血药和抗生素,防止出血及感染。抗生素应选用对肾功能损害较小的药物。利用条件反射诱导排尿[2],如听流水声时,用温水清洗会阴部,可采取针刺的方法刺激膀胱排尿。热敷、按摩可放松肌肉促进排尿,按压膀胱协助排尿,切不可用力过猛以防膀胱破裂。遵医嘱注射卡巴可等药物导尿。如以上处理无效,可行导尿术解除尿潴留。
【】
1 蒋季杰,范亚平.肾病学.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1,274-280.
2 崔焱.护基础.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280-2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