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79例临床分析
作者:李秀娟 赵立辉 马爱君 王淑强 李鹏
【摘要】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临床特点,为临床诊治该病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03~2007年79例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74例老年稳定性心绞痛患者临床资料,比较两组的基线情况。结果: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组并存高血压、糖尿病、脑梗死,高FG、高hs?CRP者与老年稳定性心绞痛组比较明显增多,血脂明显升高;心律失常的严重程度明显增高,心功能不良程度明显加重。结论:高血压、糖尿病、脑血管病,高FG、高hs?CR、高血脂症及心律失常等与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密切相关,临床诊治该病应考虑其易患因素,早期诊断和及时,可降低患者的病死率。
【关键词】 心绞痛;冠状动脉疾病;综合征
【ABSTRACT】 Objevtive:To explore the clinical feature of SACS and offer basis for clinical diagnosis and treatment.Methods:The conditions of Baseline among 79 patients suffering from SACS and 74 patients suffering from Stabile Angina Pectoris from 2003 to 2007 were compared. Results:Patients in SCAS were conspicuously combining Hypertention Diabetes Mellitus and Cerebral Infarction;their FG, hs?CRP and Blood Fat were obviously rising than that of Stabile Angina Pectoris group.The Arrhythmia of SCAS the group was evident.Conclusion:SACS is correlated closely with Hypertension,Cerebrovaseular Disease,Hyper?FG,Hyper?hs?CRP,Hyper Blood Fat and Arrhythmia.The liability factors should be considered to cut down the death rate when the disease is treated.
【KEY WORDS】 Angina Pectoris,Coronary Disease, Syndrome
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是一组由急性心肌缺血引起的临床综合征,包括急性心肌梗死及不稳定型心绞痛和冠心病,一般老年人发病率较高,青壮年发病率较低。ACS病情变化迅速,部分患者可发生致命性心律失常甚至猝死。我们对老年ACS的临床发病特点进行了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03~2007年来张家口市第一就诊,经临床和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ACS患者79例,最大年龄86岁,最小年龄60岁,平均65岁设为ACS组;将经临床和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稳定性心绞痛(SAP)患者74例,最大年龄91岁,最小年龄62岁,平均66岁设为SAP组。
1.2 研究方法 对比ACS组与SAP组的基线情况,包括脑血管病史、高血压、糖尿病、慢性肾功能不全等。检测两组患者的hs?CRP、FG、hs?CRP、血脂。观察2组患者的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发生率及程度。
1.3 统计学处理 所有组间比较严重事件频率,用t检验,数值用(x±s)表示,以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为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基线情况比较 2组的年龄、性别构成无显著性差异。ACS组脑血管病史[脑出血、脑梗死、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高血压、糖尿病、慢性肾功能不全并存情况,明显高于SAP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见表1。
2.2 两组患者的hs?CRP、FG、血脂情况比较 ACS组高hs?CRP、高FG者明显高于SAP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ACS组TC、LDL?C高于SA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CS组HDL?C明显低于SAP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两组TG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患者心率失常、心力衰竭特征比较 两组患者房性早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室性早搏、短阵房速、阵发性房颤及各种传导阻滞比较均有非常显著差异(P<0.01)。ACS组较SAP组心功能Ⅰ~Ⅱ级者明显减少,心功能Ⅲ级者则明显增加,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见表3。
2008年6月李秀娟等: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79例临床分析第3期2008年6月河北北方学院学报(医学版)第3期表1 两组患者基线情况比较注:两组比较:*P<0.05,**P<0.01表2 两组患者hs?CRP、FG、血脂情况比较表3 两组患者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特征比较 注:两组比较:*P<0.05,**P<0.01
3 讨论
ACS是与老龄有关的疾病,其病理基础是冠状动脉内存在易损斑块,斑块的脂质核心大,纤维帽较薄,平滑肌细胞少见而有较多炎性细胞浸润,因而易于破裂,继而发生痉孪、出血和血栓形成,并导致冠脉的完全或部分阻塞,心肌供氧量的突然减少,表现为不稳定性心绞痛(UA)、急性心肌梗死(AMI)和猝死等一系列临床综合征[1]。本文老年ACS患者的脑血管病史、高血压、糖尿病、慢性肾功能不全的发生率明显高于SAP组,2组比较差异非常显著(P<0.01),其中脑梗死、高血压、糖尿病尤为显著。这些危症相互影响和作用,使病人处于心血管病的高危状态。
近年来的研究认为,炎症在粥样斑块形成与脱落的病理生理变化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炎症是斑块破裂、激活血小板聚集和血管内血栓形成,并最终导致心肌缺血的重要不稳定因素[2]。FG和hs?CRP作为冠心病的危险因素近年来受到重视。本文老年ACS组高FG、hs?CRP者明显高于SAP组(P<0.01),支持FG与hs?CRP与冠心病发病明显相关的观点[3]。高水平的FG和hs?CRP反映了凝血功能障碍和活跃的炎症反应,两者均增高可能加强相互作用,使冠心病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及心血管原因导致的死亡率明显升高[4]。
本文老年ACS组TC、LDL?C水平较SAP组明显升高,而HDL?C较SAP组明显降低,两组差异非常显著(P<0.01)。ACS组并存糖尿病者高达81%,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老年男性患者有明显的血脂代谢异常,LDL?C明显升高,HDL?C亦低于正常值[5]。
由于老年ACS组中高血压(72.2%)、糖尿病(81%)、脑梗死(77.2%)等并存症发病率高,高FG(67.1%)、高hs?CRP(34.2%)、高TC、LDL?C、低HDL?C的异常存在,使心肌缺血发作,心功能障碍和心律失常的程度加重[6]。在老年ACS组室性早搏、短阵房速、阵发性房颤及各种传导阻滞均较SAP组明显升高,两组比较差异非常显著(P<0.01)。老年ACS组心功能Ⅰ~Ⅱ级者较SAP组亦明显减少,而心功能Ⅲ级者较SAP组明显增加,两组比较差异亦非常显著(P<0.01)。
据统计,全世界每年约有2000万人死于心脏疾病,其中ACS是心源性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7]。临床上,很大一部分患者发病前无临床症状,在发病后短时间内发生心源性猝死。因此提高对ACS易患因素的认识,对早期诊断和及时,降低ACS患者的病死率有重要意义。
【】
1 程卫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治疗[J].内科,2007,4(2):614?616
2 杨胜利,何作云.急性冠脉综合征触发的病理生理机制[J].血液流变学杂志,2003,1(13):88?92
3 窦会东,彭雪梅,安永为,等.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的临床研究[J].检验医学与临床,2007,7(4):629?631
4 黄玮,陈庆伟,雷寒,等.纤维蛋白原与高敏C反应蛋白对稳定性冠心病患者心血管事件的预测价值[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6,8(34):718?721
5 徐援,张智勇,马利祥,等.老年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血浆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的研究[J].中国医刊,2006,8(41):29?30
6 马丽荣.阿托伐他汀对糖尿病合并急性冠脉综合征病人高敏C反应蛋白的影响[J].中原医刊,2007,15(34):36?37
7 李德云.急性冠脉综合征的诊断与治疗进展[J].国外医学,2007,4(28):173?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