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疗法救治22例脓毒症的疗效观察
作者:赵玮 李福龙 于英华 常海峰 胥彩林 赵永泉 刘春艳 刘华清 齐校勇
【关键词】 脓毒症
脓毒症系感染引起的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易为脓毒性休克和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尽管早期液体复苏、新颖抗生素、代谢支持及重要器官支持性治疗已取得显著进展,但脓毒症的死亡率仍居高不下,成为进一步提高危重症救治成功率的一大障碍。我们对22例脓毒症采用综合救治方法治疗,取得相对较好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22例脓毒症患者均入住ICU救治,其中男15例,女7例;年龄57±15岁;均符合1992年美国胸科医师协会和急救医学会(ACCP/SCCM)联合推荐的脓毒症定义和国际常用的诊断标准[1]。即有明确的腹腔感染灶, 伴有如下表现两项以上者:①体温>38℃或<36℃;②心率>90次/min;③呼吸频率>20次/min或二氧化碳分压<4.3kPa;④白细胞计数>12.0×109/L或<4.0×109/L或杆状核白细胞>0.1。原发疾病:急性重症出血坏死性胰腺炎3例,重症急性化脓性胆囊炎2例,肠穿孔、弥漫性腹膜炎10例,肠梗阻、肠坏死2例,重度复合创伤后合并严重感染5例。
1.2 综合治疗方法
依据患者的具体病情采取以下治疗原则:①针对原发疾病进行有效的治疗(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②清除和控制引起败血症的炎症、感染和脓肿(手术及引流);③呼吸支持改善氧供(有效的无创供氧和呼吸机的使用),血流动力学支持保障重要脏器的组织灌注(早期目标向导治疗);④改善微循环,防止微血栓形成(东莨菪碱的应用);⑤合理选用抗生素;⑥营养代谢支持;⑦防止并发症等。
2 结果
临床疗效:22例脓毒症患者死亡8例,死亡率36.4%;14例治愈,治愈率63.6%。8例死亡患者均进展为脓毒性休克、MODS。
3 讨论
脓毒症的本质是由感染或创伤所诱发的机体免疫系统被过度激发,产生炎症介质“瀑布”反应,导致SIRS [2]。其发生发展迅速而危重,如得不到早期的诊断与治疗,会演变为脓毒性休克和MODS,而MODS的病死率可高达70%,因此,采取积极的治疗手段阻止脓毒症向脓毒性休克和MODS的发生成为问题的关键。
脓毒症指南中提出的早期复苏,抗生素治疗,液体治疗,评估和控制感染灶,糖皮质激素的应用,血糖控制,肾脏替代治疗等等,在临床治疗中有指导意义[3~6]。我们体会到抗生素的有效应用、呼吸及血流动力学支持、手术及引流、营养代谢支持最为重要。第一、所选病例均有腹腔严重感染,为胃肠道菌群所引起。革兰氏阴性需氧菌主要通过其内毒素发挥致病作用,引起全身性脓毒反应和腹部局部反应。而厌氧菌的主要毒性作用是其外酶素和荚膜多糖。要阻止其无限扩大发挥作用,有效的抗生素应用必须及早且足量。但需指出,要采用对肝、肾功能影响极小的抗生素,如抗厌氧菌的甲硝唑或替硝唑和抗需氧菌的第三代头孢菌素,对腹腔严重感染的致病菌特别有效。第二、脓毒症患者入住ICU后,通过多参数、多功能监测仪,持续提供瞬息变化的一些重要生理参数,能及时评估病情变化及治疗效果。对于高危患者给予呼吸支持,包括有效的无创供氧和有创的呼吸机支持呼吸,以确保患者的器官组织的氧合与氧供。积极预防和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应尽早使用呼吸机。早期目标向导治疗维持血流动力学的稳定,保障重要脏器的组织灌注。血管活性药物的合理应用显得更为重要,维持血压,多巴胺为首选;改善微循环,扩张微血管,防止微血栓的发生,首选东莨菪碱。第三、伴有腹腔严重感染时,要及早手术解决病因及放置引流管充分引流与灌洗。第四、对急腹症脓毒症及手术后病人,由于炎症作用及手术影响,使胃肠道处于静止或蠕动缓慢的状态,导致胃肠内积气积液,肠腔胀气,压力升高,刺激肠管迷走神经,引起腹胀、恶心呕吐等,通常需要禁食或胃肠道减压,加上脓毒症高代谢、高动力状态,致使机体处于代谢紊乱及营养素利用障碍状态,急需给予补充。需注意,营养的补充应当适量,过多或过少均对机体不利。过多将加重器官的负担,过少则不能满足机体的需要。有研究者提出“分阶段代谢营养支持治疗”概念,从患者的病理生理角度,慎重实施输液和营养代谢支持,严格计出入量,量出为入,动态监测电解质和血气,随时调整输液以求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取得了比较满意的效果[7]。
临床治疗过程中,尽管采取了多种综合救治方法,实施了很多治疗与监测手段,但救治的成功率仍很低。如何提高临床治愈率,有待于从脓毒症发病机理方面进一步研究与认识。
【】
1 Bone RC,Balk RA,Cerra FB,et al.Definitions for sepsis and organ failure and guidelines for the use of innovative therapies in sepsis/[J/].Chest,1992,101:1664?1655
2 徐世豪,盛志勇,林洪远.脓毒症的本质及体液介质的作用/[J/].实用中西医结合杂志,1994,7(1):17
3 Dellinger PR,Carlet JM,Masur H,et al.Surviving sepsis campaign guidelines for management of severe sepsis and septic shock/[J/].Crit Care Med,2004,32(3):858?873
4 Bernard GR,Vincent JL,Laterre PF,et al.Efficacy and safety of recombinant human activated protein C for severe sepsis/[J/].N Engl J Med,2001,344(10):699?709
5 Keh D,Sprung CL.Use of corticosteroid therapy in patients with sepsis and septic shock: an evidence-based review/[J/].Crit Care Med,2004,32(11):527?533
6 Chaudry IH,Hubbard WJ,Schwacha MG,et al.Alterations in mitochondrial function following shock/[J/].Shock,2005,23(Suppl):1?6
7 岳茂兴,戎亚雄,史卫海,等.腹部外科脓毒症368例的临床救治/[J/].急诊医学杂志,2006,15(8):685?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