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的护理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闫俊芬 时间:2010-07-13

【关键词】  肝硬化 上消化道出血 护理

  上消化道大出血是指在短时间内失血量超过1000mL或循环血量的20%,是肝硬化患者的主要并发症之一[1],病情变化快,尤其是急性大出血导致的出血性休克,若不及时处理,就会危及生命,其死亡率可达10%以上[2]。在临床上,医护人员必须密切配合,才能提高抢救的成功率。我科2006年1~12月共收治52例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现将护理体会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本组52例患者,男40例,女12例,年龄27~73岁。入院时已发生失血性休克4例,呕血同时伴黑便或暗红色大便35例,单纯便血13例。经止血药物垂体后叶素静滴,凝血酶口服,去甲肾上腺素胃管内注入及三腔管压迫止血,在积极有效的护理配合下,24h出血停止37例,48h出血停止13例,自动出院1例,大出血抢救无效死亡1例。

    2  护理

    2.1  一般护理

    2.1.1  一般采用平卧位,头偏向一侧,及时清理口腔及鼻腔血迹,保持呼吸道通畅以防窒息[3],并给予吸氧。

    2.1.2  补充血容量及有效止血,是抢救上消化道出血最积极有效的措施之一。

    ①要建立两条静脉通道,一条迅速的给予止血药,另一条补充血容量,并尽快的配好血。输血时应输新鲜血液,有利于止血,避免库存血中氨含量过高诱发肝性脑病。

    ②掌握止血药物的用法。垂体后叶素在静滴时应当严格控制滴速,滴速过快可增加胃肠蠕动,导致破裂的血管重新出血。凝血酶在口服时用0.9%生理盐水稀释,因其在酸性条件下灭活,并且只能外用或口服,切忌静脉用药,应单独存放。

    ③熟练掌握三腔管的用法。在放三腔管前应认真做好患者的解释工作,以取得配合。插管前应先检查三腔管两气囊是否漏气、气囊注气后大小、膨胀是否均匀等。在三腔管放置操作完毕后首先要观察压迫是否有效,其次要观察患者是否有心慌、胸闷等其它不适,以便及时处理。

    2.2  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及病情变化

    2.2.1  每15~30min测一次生命体征,并详细记录,有条件者给予心电监护。根据病情掌握输液和输血速度及量,当收缩压在70mmHg以下时,应加压输血,当血压接近或恢复正常时,输血或补液速度应缓慢,以免血压过高导致重新出血。

    2.2.2  观察并记录呕吐物、胃管吸出物及大便的颜色、量、性状,用以判断是否再出血。

    2.2.3  观察呕血、便血先兆。头晕、恶心、心率加快常为呕血先兆,腹胀、肠鸣音增强常为便血先兆,一旦上述症状出现应及时处理。

    2.2.4  根据临床表现判断出血量,当失血量达500mL时,患者表现为怕冷、皮肤苍白、头晕、劲静脉陷落;当失血量达1000mL时,患者表现为眩晕、口渴、尿少、血压下降至90mmHg,脉搏快100次/min,血红蛋白100g/L;当失血量达1500mL时,患者表现为躁动不安、出冷汗、尿少、血压下降至60~80mmHg以下,脉搏>100次/min,血红蛋白降至70g/L红细胸压积低于30%。

    2.2.5  尿量的观察与记录。尿量可反映全身循环状况及肾血流情况,是观察出血性休克患者的重要指标,所以应当准确记录24h出入量,当24h尿量少于400mL时应及时向医生报告。

    2.3  饮食护理

    肝硬化上消化道大出血患者饮食不当,可诱发肝性脑病或再出血。出血时应禁食,一般情况禁食1~3d,根据病情也可延长。出血停止后,给予温凉流质饮食,少量多餐,防止过热过量诱发再出血。应避免给粗糙、坚硬的食物及刺激性的食物,如酒、辣椒等,进食应细嚼慢咽,避免过烫。

  2.4  心理护理

    2.4.1  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在出血时心理失调,主要表现为焦虑、恐惧,对疾病产生不利影响,因此护理人员应对患者态度和蔼、亲切,针对不同患者的特点做好患者的心理疏导工作,消除其紧张情绪。

    2.4.2  护理人员本身要有较高的素质,首先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遇到病情突然变化要镇定;其次要有扎实的护理专业理论知识和熟练的操作技能,赢得患者的信任。为患者创造一个安全、放心的环境。

【】
  1 张秋菊.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的急救护理体会/[J/].中华中西医杂志,2004,5(7):93?94

2 贺全香.急性上消化道的出血护理/[J/].中华护杂志,2005,2(21):60?61

3 姚景鹏.内科护理学/[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1998.1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