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导管射频消融治疗780例室上性心动过速的护理
[关键词] 射频消融,经导管;室上性心动过速;护理
室上性心动过速(supraventricular tachycardia,SVT)是一种常见的快速心律失常,射频消融(radiofrequency catheter ablation,RFCA)治疗SVT是以射频作为能量,经导管使消融部位的局部心肌产生高温而发生凝固性坏死,阻断室上速发生的折返环[1],治疗室上速。做好RFCA术护理对手术成功和患者的康复具有重要的意义。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996年4月~2006年2月,我科对780例室上速患者进行RFCA治疗,男475例,女305例,年龄9~65岁,平均42.2岁。经食管调搏分型,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A-V reentry tachycardia,AVRT)485例,房室结内折返性心动过速(A-V nodal reentry tachycardia,AVNRT)210例,预激综合征85例。经X线、超声心动图检查均无器质性心脏病。
1.2 方法 患者平卧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室透视台上,常规消毒、铺巾,局麻后穿刺右颈内静脉、股动脉、双侧股静脉后分别在冠状静脉窦、右心房、希氏束、右心室放置电极导管用以标测定位,AVNRT采用下位法消融慢径前传,当希氏束区记录到H波后将导管尖端向下弯曲至H波消失,显示小A波大V波为消融部位。AVRT标测以冠状窦电极记录的A-V间期或V-A间期最短、V波或A′波最早出现为消融部位[2]。
2 RFCA的护理
2.1 术前护理 (1)心理护理:准确详细评估患者的心理状况,根据患者的文化程度及心理状况进行有针对性的解释和鼓励。介绍目前国内外及我院的先进技术、手术方法及手术者,让患者了解手术的性质、方式及术中术后可能发生的问题及处理方法,消除思想顾虑及紧张心理,同时指导其对已进行RFCA治疗的患者进行访问,使患者感到受尊重,取得合作。(2)术前停用各种抗心律失常药物5个半衰期以上,以确保电生理检查时能诱发室上性心动过速[3]。(3)术前完成常规的相关检查:血常规,凝血酶原时间,肝、肾功能,心肌酶。描记术前心电图。做好碘过敏、青霉素过敏试验并记录于病历。备皮:范围包括前胸颈部、下颌部、双侧腹股沟、会阴部。(4)术前1天指导患者练习床上大小便,并讲解术后床上排便的原因及重要性和意义,取得患者的理解与配合。(5)术前晚可适当给予安定,保证手术前晚患者充分休息,避免诱发室上速发作。(6)术前禁食4h,术前30min给患者在左侧手臂建立静脉通道,协助患者进DSA室前排空膀胱。
2.2 术中护理 (1)协助患者平卧于手术床上,接上多导电生理仪监测心电图,接上背部电极,备好心脏急救药品与器械,备好电极导管、大头电极导管、动静脉鞘管,并检查导管、鞘管有无断裂和破损。术中及时传递各种物品,在电极到位后准确将电极尾端接插于多导电生理记录仪的连接转换器中。(2)术中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的变化,尤其观察监护仪心电图的变化。(3)术中做好患者心理护理,及时倾听患者的不适主诉。RFCA患者可有不同程度的胸闷、胸痛,告诉患者是发放电能产生热效应使局部温度升高,热量传递至壁层心包引起[4],稳定患者情绪,促进手术顺利进行。
2.3 术后护理 (1)术后患者回心内科病房平卧位,绝对卧床休息,术侧肢体限制活动6~12h,凝血功能异常或动脉穿刺者穿刺点局部用绷带“8”字形包扎沙袋(0.5~1kg)压迫6~8h,限制活动12~24h,保持术侧肢体伸直,但足部关节可做伸屈运动。(2)术后密切观察生命体征:监测心率、心律的变化,描记术后心电图。观察有无胸痛、气促、低血压,警惕气胸及心脏穿孔或心包填塞的发生。术后2h内每15~30min测量脉搏、呼吸、血压1次,2~6h内每小时测量脉搏、呼吸、血压1次至平稳,并做好护理记录。测体温每日3次,连测3天。(3)严密观察术侧肢体皮肤颜色、肢体的温度和感觉及足背动脉搏动,观察穿刺部位有无渗血、出血、血肿。嘱患者咳嗽时紧压穿刺点,如穿刺部位有湿热感,及时报告医护人员,给予重新加压包扎,并延长卧床时间。(4)预防感染:定时换药,严格无菌技术操作,保持穿刺部位敷料清洁干燥,术后预防性应用抗生素3~5天防止感染。(5)卧床期间做好患者生活护理,帮助患者被动活动,按摩腰部增加患者舒适度。嘱患者多饮水,以稀释血液,防止静脉血栓的形成。(6)指导患者术后首次起床时动作缓慢,尤其年老体弱者易发生直立性低血压致脑缺血发作发生意外。(7)动脉穿刺者严密观察防止拔管综合征:主要观察有无迷走反射亢进、低血压、心搏骤停、恶心、呕吐及阿斯综合征的发生。拔管时根据麻醉时间及患者的年龄、体型、体质掌握压管的时间和力度。(8)观察患者排尿情况,尤其是老年男性患者因有前列腺增生及日常排便习惯改变等易引起尿潴留。如果有排尿不畅、困难,及时采取热敷、按摩下腹部,让患者听流水声,用温开水冲洗会阴部等护理措施,必要时导尿,避免尿潴留膀胱过度扩张刺激引起迷走反射。(9)心理护理:射频消融术后24h内患者可能会有胸部隐痛等不适,告诉患者这是正常的反应,不要担心,让已做RFCA治疗康复期患者现身说法,解除其焦虑担忧心理。(10)出院指导:术后坚持服用抗凝药物2个月,定期到监测出凝血时间,指导患者出院后避免长时间静坐,以免发生下肢静脉血栓[5]。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1年来医院复查。
3 结果
3.1 消融成功率情况 AVRT 97.5%(473/485),AVNRT 96.7%(203/210),预激综合征100%(85/85),总复发率为2.4%(19/780),其中12例AVRT,7例AVNRT。
3.2 心理状态调整 RFCA术前术中有320例患者有焦虑紧张、怕痛、怕出现并发症等不良心理,护理人员用良好的服务态度,耐心细致的讲解,均消除了患者顾虑,顺利完成了RFCA。
3.3 下床活动情况 穿刺股动脉平卧24h后下床活动者180例,平卧18h后下床活动者104例,104例中有15例穿刺部位出血、血肿形成,经重新处理后均吸收良好,不影响患肢活动。穿刺股静脉者术后平卧6h即下床活动,均无穿刺局部出血。780例患者术后首次起床活动经过健康指导无一例意外发生。
3.4 并发症 本组有87例男性患者有前列腺增生,术后卧床排尿困难,经积极采取护理措施,无一例尿潴留发生。780例未见与消融及导管操作有关的并发症,经精心护理康复出院。
4 讨论
RFCA是治疗室上速最有效的手段之一,在RFCA前对患者进行耐心细致的解释工作,让即将接受RFCA治疗的患者对已进行RFCA治疗的患者进行访问效果最好;术中观察患者反应适时与患者沟通,采取询问、心理支持等积极有效的心理护理,以利于手术顺利进行,减少意外;术后卧床期间帮助患者被动活动,鼓励多饮水,减少静脉血栓形成;采取创造安静环境、暗示、心理护理等措施诱导、协助排尿,预防、减少尿潴留的发生;术后加强血压监测,有助于发现低血容量状态及迟发性心包填塞等并发症。因此,认真细致做到RFCA术护理对手术成功、减少并发症和患者的康复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
1 陈开红,方勇,李卫国,等.间隔旁路射频消融59例分析.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2000,9(4):54.
2 徐钧.射频消融治疗室上性心动过速.国外医学・护分册,1994,13(3):137-138.
3 王滨,曹贵文.介入护理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02-103.
4 胡大一,丁燕生,马长生,等.561例快速心律失常射频融经验.中华心血管病杂志,1994,22(1):14.
5 罗榕翠,龙黔清.射频消融治疗室上性心动过速的护理配合.当代护士,2003,12(7):22-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