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纯声带肿瘤切除术治疗声门型喉癌的围手术期护理
[关键词] 喉癌;声门;声带切除术;围手术期护理
喉癌是耳鼻咽喉科常见的疾病,以40岁以上男性多见,近年来发病率有上升的趋势,根据外科手术的原则,不仅要求切除病变,而且尽可能要求保留器官的基本生理功能,提高生存质量,早期喉癌更趋向于微创外科治疗,我科2000~2005年对早期及强烈要求保留发声功能的喉癌患者进行单纯声带肿瘤切除术,部分病例加术后放疗的方法治疗声门型喉癌23例,收到满意疗效并保留了良好的发音功能,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3例患者按国际抗癌联合会TNM分期标准,其中原位癌或Ⅱ度不典型增生(Tis )4例,T1病变7例,T2病变11例,T2N1病变1例,年龄46~78岁,平均63.9岁,全为男性病例。病理诊断全部为鳞状细胞癌,23例中有15例为粮农,8例为乡村干部,均强烈要求保留讲话功能,否则拒绝手术,喉癌分化程度:原位癌或Ⅲ度不典型增生4例,高分化癌11例,中分化癌5例,低分化癌3例。
1.2 治疗方法 先局麻气管切开,不插管,接呼吸机行全麻,行喉裂开,切除肿瘤,安全边缘控制在0.5 cm范围内声带前1/3肿瘤如前联合侵犯要切除对侧部分声带侵犯要一并切除,术后7天拆线,术后2周拔除气管套管。需要放疗的患者,考虑放疗中可能喉头水肿可待放疗结束水肿消失后拔管。
2 护理
2.1 术前护理
2.1.1 心理护理 向患者解释手术的目的,解除其紧张,焦虑心理,讲解术后有一段时间丧失语言能力,教会其表达各种需求的手势,备好磁板及笔,以便纸上交谈,嘱患者注意休息,避免感冒,以免影响手术。
2.1.2 备齐各项常规检查报告 如血、尿常规、出凝血时间、胸片、心电图、肺功能、纤维喉镜检查及病理结果。
2.1.3 皮肤准备 上自下颌骨的下缘,下至锁骨下2 cm的颈前皮肤及剃须。
2.1.4 手术前1天 做血型测定,完成常规药物的皮肤敏感试验,手术前晚22∶00后禁食、水,手术晨插胃管,以备术后进流汁,术前30 min给予阿托品0.5 mg,鲁米那0.1 g,奈安1 ku肌注,床旁备吸引器、氧气、床铺成全麻床待用。
2.2 术后护理
2.2.1 全麻后护理 手术当日麻醉未完全清醒的患者取平卧位,术后第一天改半卧位,避免急速转动头部,以减少吻合口的张力,嘱患者将口内分泌物轻轻吐出,不得有吞咽动作,以免影响切口愈合。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尤其是呼吸的变化,每30 min巡视并记录1次,准确记录24 h出入量。
2.2.2 呼吸道护理 保持气切导管通畅,随时用吸管吸净气管内分泌物,吸痰时应注意无菌操作,每次吸痰时间不应>15 s,以免缺氧窘迫痰液黏稠者给予雾化吸入每日2次,每8 h内导管消毒1次,每1 h气管内滴药1次,药液配制:庆大霉素8万 u+糜蛋白酶5 mg+地塞米松5 mg+生理盐水40 ml可起到化痰消肿作用,5天后雾化液中不加地塞米松,因不利创口愈合,管口盖无菌纱布,以增加呼吸道湿度防止尘埃落入;保持室内清洁、舒适,每日开窗通风3次。
2.2.3 负压引流管护理 要保持负压吸引器的通畅,防止引流管脱落、扭曲、漏气,注意观察引流量及颜色,并做好详细记录,24 h引流量<30 ml时,可考虑拔除负压引流管,伤口加压包扎,并注意观察伤口敷料有无渗血渗液,做到早发现、早处理。
2.2.4 鼻饲管护理 由于手术创伤在喉部,故限制了患者由口进食。患者的康复需要充分营养,改善术后营养状态,能增强机体抵抗力,促进康复,因此,加强饮食护理是十分重要的。术后当日禁食,第二天即给予鼻饲流汁,应给予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易消化的流质饮食,一般约7天拔除鼻饲管,进食前先鼻饲温开水,患者无特殊不适再注入鼻饲液,第一天不能过快,量不能过多,如无不适,再逐渐增加鼻饲量。
2.2.5 口腔护理 术后由于口腔的自洁能力受到影响,加上不能由口进食,分泌物堆积容易感染,影响伤口愈合,因此术后必须做好口腔护理,一般术后3日内每日2次,以后改为每日1次,直致拔除鼻饲管。
2.2.6 心理护理 心理护理是护理工作的重要环节不可忽视,针对患者术后长期卧床、限制体位及恶性疾病等因素引起的烦躁、焦虑、抑郁、悲观等心理,利用一切机会尽可能多巡视多关心患者,了解其需求给予安慰支持,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2.2.7 发音训练 手术后拔除喉腔内水夹后,以手指堵住气管套管口,即能训练发音,每日坚持发音训练,从单字、单句训练到语句,逐渐增强正常说话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