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医院待灭菌包的现状与对策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戴卫杰 时间:2010-07-13

【摘要】  目的 了解基层待灭菌包的现状,针对问题采取改进方法并提出建议;提高待灭菌包质量,保证消毒灭菌效果。方法 连续1周对本院供应室和各临床科室的待灭菌包进行检测。结果 基层医院供应室组待灭菌包的合格率为99.05%,临床科室组待灭菌包的合格率为57.14%,供应室组明显高于临床科室组。结论 基层医院应建立中心供应室,实现所有消毒物品由中心供应室集中处理和供应,以减少和控制医院感染,确保医疗安全。

【关键词】  基层医院;供应室;待灭菌包;现状;对策

海宁市人民医院是一所县市级的二级甲等医院,因各方面条件的限制,未能实现中心供应,仍存在一定数量由各科自行处理的消毒包,这部分消毒包除灭菌外清洗、包装等环节均在所在科室内完成。医疗器械清洗包装环节质量的好坏不仅直接影响物品灭菌效果,而且影响临床使用时的器械完好率[1]。我们对本院待灭菌包进行质量检测,发现由各科自行处理的待灭菌包的现状不容乐观,存在较多问题。通过采取对策,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分析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以2002年版《消毒技术规范》为检测依据,将所有待灭菌包分为供应室组和临床科室组。检查的重点是:包装材料是否符合要求;消毒标签及记录是否规范;器械的清洁度、干燥度及摆放是否正确,包内外有无按要求放置指示剂;消毒包的体积和重量是否符合要求等。检查方法:每天分别抽查供应室组及临床科室组各类待灭菌包各15件,连续1周,每组共计105件,两组共计210件。

    2  结果

    供应室组合格104件,不合格1件,合格率99.04%;临床科室组合格60件,不合格45件,合格率57.14%,见表1。表1  基层医院待灭菌包检测结果

    3  问题分析及对策

    3.1  存在问题

    3.1.1  包装材料不符合要求  供应室组中有1件待灭菌包的包布不够清洁。临床组的问题是:包布不清洁,未能做到一用一清洗,甚至有破损情况;金属容器生锈、密闭不良、残留有以前消毒的化学指示条痕迹;包装带子不清洁、过长,包扎过松或过紧等。

    3.1.2  消毒标签不规范  供应室组未检测到此类问题。临床组的问题有:未使用全院统一供应的消毒标签而自行制作,致消毒标签规格及材料不一;标签上未署名或未注明包的名称或字迹潦草难以辨认;同一标签反复使用;未将标签妥善固定;有效期不正确等。

    3.1.3  未按要求放置指示剂  供应室组未检测到此类问题。临床组的问题是:有的包内或包外未按要求放置相应的指示剂和指示条,部分指示剂的长度未达要求,部分指示剂放置位置不正确等。

    3.1.4  包内器械方面的问题  供应室组未发现此类问题。临床组的问题主要是包装前未能对物品进行仔细检查,有些器械的轴节、闭合口等处不够清洁或干燥;有些器械未能充分撑开;有部分器械的关节不够灵活、锐器类器械不够锋利;包内物品摆放不规范,罐子的开口未朝一个方向摆放等。

    3.2  对策

    3.2.1  严格要求,认真把关  我们将存在问题的待灭菌包当即退回到所在科室,在作好解释的同时,告之问题所在并提出改进意思,要求他们对照《消毒技术规范》的要求采取整改措施,重新对消毒包进行清洗、包装,处理完后在送到供应室灭菌时再次接受检查,符合要求后方予灭菌。

    3.2.2  制定规范,认真执行  根据《消毒技术规范》原则与要求,院感管理科制定出统一的切合实际的待灭菌包操作规范,并以书面形式发放到各科室,要求各科室通过各种形式组织学习,各科操作者必须严格执行。特别强调:清洗环节要注意对器械的轴节与曲面、容器各面及边缘部分进行仔细刷洗,以免残渣存留;包布在清洗晒干后方可使用,使用前仔细检查有无破损;包装前必须将器械烘干,并认真检查;包内外按规定放置指示剂;包装后的物品应尽快送供应室消毒,以防止污染或热源产生[2];使用全院统一的消毒标签,注明物品名称、有效期、包装和核对者等。

    3.2.3  加强检查,监督力度  医院院感管科派人与供应室人员一起,定期或不定期对全院的待灭菌包进行检查,一旦发现问题,及时通知有关科室整改。同时将检查结果记入该科每月的院感质量考评成绩中,对于存在问题较大或较多或整改措施不得力的科室,将有关情况上报院部,根据医院有关规定将与科室奖惩相结合。

    3.2.4  加强沟通,密切配合  供应室人员经常到各科室走访,传达交流有关消毒灭菌方面的信息,及时将一些新的消毒灭菌方面的知识、信息及要求告之他们;同时听取、了解和尽可能地满足各科在消毒灭菌方面的要求。对于经常性存在问题的科室,我们会与该科室中的院感负责人联系,帮助分析原因,共同寻求解决方法。

    4  小结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基层医院中供应室组待灭菌包的质量远远胜于临床科室组,后者待灭菌包的质量不容乐观,这种现状应引起基层医院各方面的重视和思考。随着医院新技术的不断创新,临床医疗工作的完善,中心供应已成为供应室发展的趋势[3],各级医院均应实现全院消毒物品均由中心供应室集中回收、清洗、包装、灭菌、储存、发放[4]。同时基层医院应加强供应室建设,重视消毒专业人员的培训,以消毒技术规范为原则进一步建立健全消毒供应的规章制度,细化各个工作流程,更新和增添必要的清洁包装设备,实行专业化、系统化管理。

    保证消毒灭菌物品的质量是预防和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的关键环节。由于各方面原因,目前基层医院还存在着一部分由各科室自行处理的消毒包,这些消毒包的消毒灭菌质量,与各科院内感染的发生有着重要的关系。在这种状况下,医院院感管理科和供应室通过严格把关,对消毒灭菌物品进行质量控制,是防止医院感染的重要措施之一[5]。

【】
  1 沙立民,蒋朝霞.待灭菌包质量缺陷原因分析及对策.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6,16(10):25.

2 赵琪,吴桂英.供应室各个环节质量控制的关键.中原医刊,2003,30(7):77.

3 张磊,陶宏.医院供应室规范化管理思考.华南国防医学杂志,2001,15(3):53.

4 刘承军,邹佩珍,邱玲玲,等.医院中心供应室管理.中华医院感染学志,2005,15(9):28.

5 陈新萍.消毒供应室质量控制的护理管理作用.护理研究,2005,19(15):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