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脑损伤并骨盆骨折22例的护理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吴洁 时间:2010-07-13

【摘要】  目的 探讨颅脑损伤并骨盆骨折病人的临床护理方法。方法 22例病人的护理结果,找出临床护理中应重点关注和重视的7个内容。结果 本组22例,其中6例住院期间出现合并症,由于观察到位,均得到及时;全部22例无一例出现护理并发症。结论 对多发伤病人应整体施护,加强病情观察和基础护理,可有效提高临床护理质量。

【关键词】  颅脑损伤;骨盆骨折;护理

我科2004年1月—2008年1月共收治颅脑损伤并骨盆骨折22例,取得良好效果,现将临床护理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共22例,其中男17例,女5例;年龄19~72岁,平均46岁。致伤原因:高处坠落伤12例,事故致伤10例。入院时GCS评分5~7分14例,8~14分8例;X线片提示:骨盆边缘骨折18例,骨盆环骨折4例;入院后行气管切开术6例,双下肢胫骨结节骨牵引2例;住院时间15~43天,住院期间无一例护理并发症。

  2  护理

    2.1  整体施护  由于盆腔内有膀胱、尿道及女性生殖器官;耻骨后方有大量大血管和静脉丛,所以骨盆损伤时,常合并尿道膀胱损伤、大出血。因此患者入院后应以整体的观念,把各部位损伤看成一个整体,把生命体征的动态变化与各个创伤联系起来考虑,避免把注意点集中在某个表面现象而忽视了更为隐匿、更为严重的创伤,从而延误治疗[1]。在密切观察颅脑损伤及并发症的同时,还应严密观察有无骨盆骨折后因失血较多而出现休克的临床表现及其他脏器损伤。本组病例中有2例在入院后4h发现患者神志淡漠、收缩压<90mmHg,出现休克症状,经积极抗休克治疗后病情好转。

    2.2  密切观察神经系统变化  意识状态、瞳孔变化及肢体运动度是神经系统最主要的观察内容。意识状态是反映颅脑损伤病情最客观的指标之一,意识状态的程度常代表脑损伤的严重程度。临床一般通过动态的GCS评分来判断患者的意识状态;瞳孔变化是估计伤情的重要指征,是诊断颅脑损伤后脑疝形成的最简单、可靠指标之一。本组病例中有3例在入院后12h出现意识加深、瞳孔不等大等颅内压增高表现,考虑为脑疝形成,经CT提示颅内血肿增大、脑疝形成,立即手术治疗后症状缓解。

    2.3  保持呼吸道通畅  在临床护理过程中应随时保持呼吸道畅通,加强翻身、扣背、吸痰、雾化吸入等措施,预防肺部感染,防止因呼吸道阻塞、肺挫伤等导致的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从而加重脑水肿。对病情严重、呼吸道分泌物不能自行排出者,应早期行气管切开术,并积极做好气管切开后护理,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降低呼吸道阻力,提高氧分压。本组6例气管切开病人无一例出现肺部感染并发症。

    2.4  尿量及性状的观察  颅脑损伤并骨盆骨折时应及时、准确记录尿量及性状的情况。根据尿量、性状并结合临床生命体征和腹部体征,及时发现有无尿道损伤。合并尿道损伤患者留置尿管不应早期拔除,防止瘢痕形成出现尿道狭窄,护理时应保持引流通畅,做好尿道口护理,以免逆行感染。本组病例中有3例合并尿道损伤,经保守,病情痊愈,均未出现其他并发症。

    2.5  牵引的护理  骨盆骨折行双下肢胫骨结节牵引时应保持双下肢中立、外展的持续有效牵引;牵引重量为患者体重的1/7~1/10;翻身时牵引力应与身体纵轴线处于水平位,并每日对牵引处针眼皮肤行消毒处理,同时注意保护牵引针眼处不受外触碰、不污染。外出检查、治疗时应使用正确的搬运病人法,固定好骨折处,防止骨折的移位,避免加重血管、神经损伤。

  3  其他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

    3.1  防止压疮的发生  由于颅脑损伤并骨盆骨折患者的卧床时间长,且翻身难度大,因此,在护理时应特别注意压疮的管理。对头枕、肩胛、骶尾、足跟等易发生压疮的受压部位应加强局部按摩,促进血液循环,并辅以气圈、棉垫等柔软物品减压;同时应保持床单的干燥、整洁。当患者需要绝对卧床休息时,可使用吹风机除湿法和抬高一侧床角法[2],以满足治疗的要求,同时也减少了患者用力抬臀造成的痛苦并达到保持床单干燥和受压局部减压的目的。

    3.2  DVT的观察与护理  DVT是指下肢筋膜内静脉血栓形成。因血栓远端静脉压升高,从而引起肢体肿胀、疼痛及浅静脉扩张或曲张等临床表现,若得不到及时、准确、有效的治疗,常会影响患者下肢的活动,造成患者肢体功能障。由于颅脑损伤并骨盆骨折患者下肢活动度少,且卧床时间长,临床应加强双下肢的功能锻炼,以主动肌肉收缩锻炼为主,行肌肉按摩时应从远心端向近心端进行,以促进静脉回流。一旦发现DVT症状,应及时报告医生,并立即将患肢制动、停止按摩,防止血栓脱落,同时密切观察肢体的肿胀度、皮温等变化。

    3.3  心理护理  由于该类患者伤情重,大多对疾病的转归持怀疑态度,担心预后,且因为下肢活动困难、疼痛导致翻身不便,故极易出现恐惧、焦虑等情绪。护士应主动与患者及其家属接触、沟通,了解他们的心理状态,讲解与疾病有关的健康知识并针对不同的心理因素,采取个性化护理,消除患者及家属的不良心理,增强自信心,主动配合治疗护理。

【】
  1 陈卫平,余家平,许敏迪.严重多发伤早期急救护理体会.护杂志,1999,4(3):151-152.

2 李建英,汪贵茹,王建英.股骨颈骨折行骨牵引患者压力性溃疡的预防方法.实用护理杂志,2007,23(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