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染器械集中初消毒的临床应用
【关键词】 污染器械;集中;初消毒;临床应用
消毒供应室是中的一个特殊部分,它服务于临床各科室,担负着全院与重复使用物品的回收、清洗、消毒、保养、包装灭菌与发放工作。我院是一小型的妇幼保健医院,各种设备相对比较落后,供应室人员编制不足,以前医院所有的复用器械都是由各科室自行手工清洗、消毒、包装后送消毒供应室灭菌,灭菌后再送回各科室,这种传统的器械处理流程难以保证灭菌质量要求,反复多次的物品交接,增加了不必要的劳动强度,增加了临床人员非临床工作量,增加了初消毒成本,降低了器材的使用寿命,污染了各科室的空气,增加了灭菌后器械再污染的机会,为了减少上述弊端,我院于2006年12月开始实行了复用器械集中初消毒处理,现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人员培训 供应室现有主管护师2人,护师1人,护理员2人,消毒员1人,除了每周开展1次专科知识学习外,还派3个人去参加省市举办医院感染、消毒供应知识培训班,使其掌握质量标准和管理要求,充分认识实行集中式管理的必要性。同时要求有专科器械的科室派位技能全面的工作人员到供应室进行定点培训,作专业指导,使供应室各人都可以熟练掌握各种器械包的内容及包装。
1.2 布局与物品 实施集中初消毒,供应室必须进行布局改造和增添必要的设施,如布局流程的改进,增添器械操作台。
1.3 管理制度 制订各种管理制度、工作流程和质量标准。
1.4 与临床科室沟通配合 由护理部与临床各科主任、护士长沟通,说明集中初消毒的目的、意义、具体实施方法等,认真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取得临床科室的支持和配合。
2 具体实施
2.1 医疗器械来源及回收 来源于妇科、产科、儿科及门诊及手术室等5个科室的复用器械。临床人员使用后器械按原样包好,不作浸泡消毒处理,置于有盖的塑料桶内由供应室人员每天分2次(8Am、2Pm)回收,在回收间进行集中初消毒处理。
2.2 规范器械分类清洗程序 在污染区的回收室清点并按器械的功能、特性及污染程度进行分类,血迹、污迹明显的器械放入1:100的含酶消毒剂10min后进行手工清洗,肉眼看不见污迹的用0.5%速消净浸泡消毒30~60min后手工清洗。
3 效果评价
复用器械的集中初消毒,改变了以往临床科室不统一处理的无序管理状况,加强了对医疗器械的质量监控管理,避免了环境污染及器械清洗不规范,人力资源浪费,降低消毒成本。供应室为临床服务由被动变主动,不但提高了消毒供应质量,为节约成本,保证医务人员职业安全,提高临床科室的满意度,而且扩大了供应室工作人员的知识面,促进了供应室专业知识的。
4 讨论
4.1 实施集中式管理是无菌物品质量的保障 复用器械集中初消毒处理,可有效使用供应室的操作设备,供应室有健全的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工作人员经过专业的培训并持证上岗,有利于形成有效且规范的清洗包装、消毒灭菌,收送循环体系,使全院无菌物品的质量得到保证。
4.2 各尽其职,促进专业发展 (1)实施复用器械集中初消毒,减少了各科室的工作量,临床人员可以有更多时间、精力去钻研本专科知识,服务于患者,解决护士短缺的困难,减少资源浪费。(2)充分发挥供应室的作用,扩大了服务范围,专业技术更全面,促进消毒供应中心专业学科的发展。
4.3 集中式初消毒有利于环保及医务人员职业安全 (1)取消使用后器械在病房清点的程序,避免了污染器械对工作人员、周围环境及设施的再次污染。(2)供应室配备了完善的防护用具,如防水胶鞋、乳胶手套、防水围裙、防护面罩、眼罩等。避免工作人员被污染,保护员工的自身安全。
5 结论
临床人员使用后的器械按原样包好,不作浸泡消毒处理,由供应室工作人员统一回收后集中初消毒,可相对延长器械的使用寿命,降低初消毒成本,减少临床人员的非临床工作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