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皮激光颈椎间盘汽化减压术(PLCDD)的护理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梁珍 时间:2010-07-13

【摘要】  目的 探讨经皮激光颈椎间盘汽化减压术的护理。方法 报告了102例经皮激光颈椎间盘汽化减压术的护理方法。结果 术后6h在颈托保护下下床活动,3天出院,该方法创伤微小,安全性高,手术及住院时间短,患者恢复快。结论 该方法对颈椎间盘原性病变有显著疗效。

【关键词】  颈椎病;激光汽化减压;护理

经皮激光颈椎间盘汽化减压术是椎间盘突出症的微创介入手术方法。该方法具有创伤微小、安全性高、手术及住院时间短、患者恢复快等优点,对颈椎间盘原性病变引起的交感神经型、神经根型颈椎病有显著疗效[1]。2006年7月—2008年6月,我院用该方法治疗302例患者,取得良好效果,现将有关护理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302例,男145例,女157例,年龄36~76岁,病程3个月~5年。本组均经过正规保守治疗无效,经颈椎X线、CT或MRI检查确诊,无严重的颈脊髓压迫征象和症状。交感神经型颈椎病129例,神经根型颈椎病121例,混合型颈椎病52例。

    1.2  手术方法和原理

    1.2.1  手术方法  在C臂X线机监视引导下,使用18G穿刺针经皮肤从颈血管鞘与颈内脏鞘之间的间隙,对突出的颈椎间盘髓核中心,从穿刺针芯导入400μm的半导体激光光纤,对突出椎间盘髓核发射一定能量的脉冲激光,达到治疗目的。

    1.2.2  原理  (1)利用椎间盘,髓核组织中水分中占70%~90%这一生理特点,使用对水有良好亲和力的激光光波能量,将病变髓核的水分变成蒸汽从针芯排出,以减低突出的颈椎间盘内压,髓核、纤维环回缩,使之对神经组织(神经根,颈脊髓)压迫的力量消除或减轻。(2)突出的颈椎间盘已经发生了病变,内部产生了炎性物质和神经疼痛递质。半导体激光的能量可使这些化学介质被子切割、变性、凝结、阻止其释放及对神经组织的刺激,从而减轻和消除疼痛。

    1.2.3  护理措施包括  术前主要介绍该手术的原理、方法、安全可靠性,并对病人进行相应的体位训练和健康,帮助患者提高对手术的认知程度、建立其对手术的信赖程度。术后重点做好早期的体位护理,观察病情转归,协助患者正确使用颈托,进行康复期引导式康复训练,详授出院后的注意事项。本组术后6h在颈托保护下下床活动,3天出院,无护理并发症。随访6~12个月,有效率达98%。

  2  术前护理

    2.1  健康教育  本组病人因遭受颈椎病引起的颈肩痛,肢体功能障碍,眩晕等长期慢性折磨,身心已造成极大痛苦,精神疲累,以至病人对治疗失去了信心,同时因缺乏对手术的认知而产生疑虑。针对情况我们术前与患者耐心地沟通,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比喻,结合模型讲授手术的优点、安全性、可靠性、术前注意事项、术中配合方法、术后康复训练方法和康复展望,使其提高认知程度和信赖度。

    2.2  头颈后伸体位训练  为帮助病人耐受手术体位,术前指导患者进行头颈后伸体位训练,方法:患者取仰卧位,肩胛部下垫8~10cm厚软枕,颈下垫1个3~4cm厚小长枕,使头颈部呈后仰后伸,然后保持该体位制动20~30min。2~3次/d,训练1~2天。

    2.3  颈托选择与适应  术后早期颈椎间盘的稳定性降低,故患者术后需用颈托固定1~2周。根据颈项形态选择合适的颈托,并让患者在平卧位时戴上颈托,取下颈托前半部分训练20~30min,为术后颈托保护固定制动作准备。

    2.4  轴性翻身训练  为了防止术后由于翻身不当而引起并发症,术前1天指导患者练习轴性翻身,方法:患者戴好颈托,双手扶起托颈部,以腰部带动肩部轴性翻身:仰卧 - 侧卧 - 仰卧。注意保持头、颈、肩、躯干纵轴一致,为术后正确翻身作准备。

  3  术后护理

    3.1  体位护理  患者取平卧位时取下颈托前半部分,以利呼吸,根据个人情况适时取侧卧位,但翻身时要让患者带上颈托并轴性转动。术后5~6h在颈托保护下协助患者坐起,无不适,可在陪伴下酌情下床活动。手术当天告知患者活动不适过多。

    3.2  呼吸功能观察  术后密切观察颈部穿刺点渗血、渗液情况,注意局部有否肿胀,呼吸节律、频率及声音的变化,保持呼吸道通畅。询问患者有否术区胀痛及颈部紧缩感。

    3.3  神经系统功能观察  术后观察患者头晕、头痛、颈肩背疼痛有否减轻或消失,感觉运动障碍区域、肢体麻木程度有否改善,评估四肢感觉及肌力恢复情况,根据实情报告医生并执行医嘱。

    3.4  正确使用颈托  由于术后纤维环暂未能修复,颈部肌肉缺少锻炼,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颈椎间盘的稳定性,故术后要鼓励、协助患者正确使用颈托。方法:在术前教会患者正确戴上颈托的基础上,教会其在颈托下缘的肩胛、锁骨处垫上棉垫或小毛巾以保持舒适,防止压疮。

    3.5  康复训练

    3.5.1  障碍肢体恢复性锻炼  术后6h可进行,方法:(1)拇指对指及握拳,然后用力伸指训练。(2)上肢肌肉力量训练 。(3)上肢带动肩胛部活动范围锻炼。以上方法每练习3次,每次20~30min。

    3.5.2  颈部功能锻炼  术后1周开始根据病情指导患者进行适度的颈部前屈,后伸,侧屈和侧转运动,每天进行1~2次。运动时注意动作不要过快。出院前再次详细作引导训练,嘱咐病人出院1个月复诊。(致谢!  本文承蒙范善均教授指导,特此感谢!)

【】
  1 王妹南,候筱菲,梅丽娜,等.13例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患者手术前后的护理.中华护理杂志,2005,40(3):175-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