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阴营养不良的超声治疗探讨
【摘要】 目的 探讨聚焦超声仪对外阴营养不良的治疗效果。方法 外阴营养不良的患者42例,根据病检查结果分为鳞状上皮细胞增生型组(22例)、硬化苔藓型组(17例)及混合型组(3例)。观察聚焦超声治疗仪对外阴营养不良的治疗效果。结果 鳞状上皮细胞增生型组3个月后治愈率63?64%,硬化苔藓型组及混合型组近期治愈率分别为58?82%、66?67%。三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聚焦超声治疗外阴营养不良是目前临床上值得肯定的一种治疗方法。
【关键词】 超声治疗;外阴营养不良
外阴营养不良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妇科难治性疾病,目前病因不清。临床上多表现为外阴瘙痒、皮肤黏膜色素减少或消失,弹性降低,严重时可出现皮肤黏膜粘连、破溃。药物治疗效果不确切,复发率高。聚焦超声是利用超声波在人体组织内的穿透性、可聚性和良好的方向性来治疗局部皮肤病变的一种无创伤、痛苦小的治疗方法[1,2]。我们应用CZF型超声波治疗仪(海极星),对42例经病理学检查证实为外阴营养不良的患者进行治疗,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6年10月~2008年2月在我院就诊的患者42例,外阴部皮肤、黏膜活检经病理证实为外阴营养不良。根据病理学检查结果分为鳞状上皮细胞增生型组(22例)、硬化苔藓型组(17例)及混合型组(3例)。根据患者是否为农业人口,分为农14例,非农28例。按病程长短,分为>5年20例,<5年22例。按是否曾经治疗分未治疗6例,治疗36例。患者平均年龄(47±12)岁。
1?2 治疗方法 采用重庆海扶技术有限公司生产的CZF型超声波治疗仪。患者于非月经期,取膀胱截石位,常规用碘伏消毒液消毒外阴部,局部治疗部位涂搽适量耦合剂,治疗频率:8~12 MHz,功率4.0~4?5 W,采用1%利多卡因5~10 ml局部麻醉,治疗采用连续线形扫描,逐步覆盖整个治疗区域。当局部皮肤出现水肿(皮肤皱褶或凹陷处变平坦或光滑)后即可停止治疗。
1?3 疗效判断 治愈:瘙痒症状完全消失。治疗后3个月复查,外阴白色病变部位的皮肤黏膜颜色、弹性基本恢复正常,并有色素沉着,局部表皮保持完整。门诊随访半年无复发。好转:瘙痒症状明显缓解。治疗后3个月复查,外阴白色病变部位的皮肤黏膜颜色、弹性有明显好转,部分部位有色素沉着,局部表皮有一定的完整性。门诊随访半年复发。无效:症状无改善,皮肤黏膜无改变,原有病理变化无消失。
1?4 统计学方法 本组资料统计学分析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42例患者中增生组22例中治愈14例(63?64%);好转7例(31?82%);无效1例(4?55%);硬化组17例中治愈10例(58?82%);好转6例(35?29%);无效1例(5?88%);混合型组共3例患者,治愈2例,无效1例。见表1。表1 各组聚焦超声治疗3个月后随访结果的比较
3 讨论
外阴营养不良的基本病理过程为真皮组织深层微血管损伤后微循环及胶原生成障碍,导致局部营养缺乏,基底细胞色素减少,致使皮肤黏膜呈白色病变,弹性减弱或消失。一般认为该病与免疫功能失调、内分泌紊乱以及遗传等原因有关。而超声波是一种机械波,它具有良好的组织穿透性和能量沉积性,超声波与生物组织相互作用后,对生物可产生热效应、空化效应和机械效应等生物学效应[3]。通过上述效应增加病变组织细胞通透性、促进细胞增殖、血管的形成、组织的修复再生,而形态学变化轻微,甚至无明显的结构改变。我们研究资料分析:对于各种类型外阴营养不良,聚焦超声均有很好的治疗效果。各型的疗效无显著性差异(P>0?05)。这与国内研究报道的结果一致[4]。但临床经验上我们发现治愈的效果与患者的病理分型、病程长短等有关。另外我们观察的例数较少,需进一步观察。综上所述,聚焦超声治疗是目前临床上有效的治疗外阴白色病变的理想方法之一。
【】
1 张勇,王晓燕,刘志敏.外阴白色病变的超声聚焦治疗临床研究.临床超声医学杂志,2005,7(3):164-165.
2 李文花,金松花,宋进学.聚焦超声治疗外阴白色病变的临床观察.临床超声医学杂志,2006,8(6):358-359.
3 王智彪.外阴白色病变的超声治疗.实用妇产科杂志,2003,19(1):13-15.
4 张峥程,余秀华,孙国权.聚焦超声治疗外阴白色病变疗效分析.皮肤性病学杂志,2006,20(6):348-3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