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制封闭式敷料减轻皮肤开放性创伤患者换药疼痛的临床观察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 时间:2010-07-13

                           作者:路瑞梅,杨蕴琦,李立春

【摘要】  目的 观察自制封闭敷料对皮肤开放性创伤患者在换药时疼痛感的影响。方法 将60例皮肤开放性创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自制封闭式敷料换药,对照组采用普通敷料换药,用数字化疼痛强度记分表评估疼痛程度,对两组伤口清创后前3次换药去除敷料时的疼痛分值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患者换药去除敷料时疼痛分值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自制封闭式敷料可明显减轻患者换药去除敷料时的疼痛程度,效果优于普通敷料,值得基层推广使用。

【关键词】  敷料;伤口;疼痛;换药

    皮肤开放性创伤是门诊外科常见症状之一。对创面的处理主要是敷料覆盖创面,起到吸收、排除创面渗液和隔离创面的作用,然而传统的敷料造成创面干燥,使创面脱水结痂,敷料与创面粘连紧密,换药的疼痛使患者感到痛苦和恐惧。在85%的急性伤口患者中,取下敷料是局部护理过程中最痛苦的操作[1],应用封闭式敷料可明显减轻患者换药疼痛,国内已有较多报道[2,3],但大多采用进口敷料,因其价格偏高,基层医院推广有一定障碍。为了寻求一种疗效可靠、简单易行、费用低廉的方法,笔者对皮肤开放性创伤伤口应用自制封闭式敷料进行伤口护理,观察对换药疼痛感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6年1~10月在我院门诊外科就诊,经医生诊断不具备缝合指征、创伤由CRAMS评分≥9分[4]的皮肤开放性创伤患者60例(60处皮肤开放性创伤伤口),年龄18~60岁,男46例,女14例。皮肤擦伤28例,皮肤碰、摔伤14例,皮肤切割伤18例,其中头面部伤口8处,躯干伤口18处,四肢伤口34处,单个伤口面积(12.01±8.06)cm2。入选病例均为急性部分皮层损失或全部皮层损失小于2 cm2无穿透皮下脂肪组织的伤口,且污染程度轻,无糖尿病及其他慢性疾病,意识清楚、能用语言正确表达的成人。

    1.2  方法

    1.2.1  分组  将60例病例实行单盲法(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两组间患者年龄、性别、致伤原因、创伤部位、创伤面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2  封闭式敷料的制作  敷料共计三层:内层为敷药层(无菌纱布4~12层,用0.02%呋喃西林溶液或生理盐水浸湿,轻挤以不滴水为度),与创面等大;中层采用无菌凡士林纱布为隔水层,周边大于内层2 cm;外层为无菌干纱布。

    1.2.3  换药方法  入选病例首次均采用3%双氧水冲洗伤口,去除异物和失活组织,再用生理盐水冲净伤口,灭菌干纱布吸干创面液体,常规消毒伤口周围皮肤。观察组伤口覆盖自制封闭式敷料,胶布或绷带固定;对照组采用普通敷料(直接覆盖灭菌凡士林纱布,外用无菌纱布)覆盖,胶布或绷带固定。再次换药,伤口只用生理盐水冲洗,其他步骤同首次。在初期伤口渗出较多时,观察组敷药层为8~12层呋喃西林药布,并挤的稍干些,每天换药1次,2~3天后视伤口渗出物减少改为隔日换药1次,敷药层为4~8层生理盐水纱布轻挤以不滴水为度;对照组伤口仍采用普通敷料覆盖,隔日换药1次。

    1.2.4  伤口疼痛评估标准  采用数字化疼痛强度记分表[5](numeric pain intensity scale,NPIS),记分表为0~10的数轴表,在换药结束5min内,护士将记分表给患者,简单说明0表示无痛,10表示剧痛,然后让两组患者自评前3次换药去除敷料时疼痛所在的数字位置,由护士准确记录。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2.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录入和统计学分析,计量数据以均数±标准(x±s)表示,两组间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1为差异有显著性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患者换药去除敷料时疼痛程度比较结果,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换药去除敷料时疼痛程度比较 注:t=17.75,P<0.01

    3  讨论

  皮肤有丰富的痛觉感受器,即游离神经末梢,这种感受器能感受机械性和化学性刺激,并沿神经纤维上传至感觉神经元,然后沿脊髓丘脑束上传至大脑感觉中枢,经分辨及处理后形成痛觉[6]。皮肤开放性创伤,即皮肤局部破损,深部组织与外界相同的机械性损伤,导致皮肤神经末梢受损、外露,极为敏感,任何外界刺激都可引起明显的疼痛。在皮肤开放性创伤早期,来自破裂血管的血液,受损创缘的血管和组织间隙流入伤口的血浆蛋白、淋巴和白细胞组成的渗出液中的纤维蛋白原在伤口迅速凝固成块或痂皮,肉芽组织的生长也于伤后 3~6天达到高峰。此时期用传统的凡士林纱布覆盖的对照组创面,肉芽组织易长入凡士林纱布网眼内,且与创面渗液、渗血粘连紧密,伤口干燥结痂,神经末梢外露、死亡,且凡士林在水或乙醇中几乎不溶[7],更换敷料时无法用生理盐水湿润溶解,用力揭除,造成创面机械性再损伤,患者疼痛严重,时有因疼痛而发生晕厥者。换药时疼痛不仅给患者躯体带来不适,而且对精神、心理等方面也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直接影响患者的生活和生存质量。观察组创面覆盖自制封闭式敷料,内层敷料能吸附创面渗液和药液,中层凡士林纱布密封隔水效果好,大于内层2 cm 的周边,与皮肤黏贴好,保护了伤口周围皮肤不受创面液体的浸渍,有效保持了伤口渗液和药液,营造了一个湿润的伤口愈合环境[8],使神经末梢保护在等张的伤口渗液中,防止了伤口神经末梢的死亡和暴露,加之不形成干痂,创面与敷料不粘连,非常容易更换敷料,几乎不引起损伤,伤口疼痛明显减轻,消除了患者恐惧心理,提高了患者换药依从性。表1结果显示,观察组应用自制封闭式敷料,在清创后前3次换药去除敷料时的疼痛记分比对照组使用凡士林纱布明显减低,两组之间比较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自制封闭式敷料在减轻换药时去除敷料疼痛的效果优于凡士林纱布。本试验研究说明,在开放性创伤早期创面不宜用凡士林纱布直接覆盖,用自制封闭式敷料覆盖创面,可明显减轻换药去除敷料时的疼痛。自制封闭式敷料取材方便,敷料制作简便易行,费用低廉,效果显著,值得基层推广使用。

【】
  1 Meaume S,Seine IS,Lazareth I ,et al.在常规创伤中,通过选择敷料减轻疼痛的重要性:MAPP研究.实用护理杂志,2005,21(9):11-15.

2 蒋琪霞,申萍,周国琴,等.湿性疗法在治疗皮肤放射性损伤中的作用.医学研究生学报,2005,18(9):802-804.

3 孟凡慧,王永坤,王嘉茹,等.磺胺嘧啶银脂质水胶敷料用于甲沟炎拔甲伤口的效果观察.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6,16(3):290-291,312.

4 沈岳,蒋耀光.实用创伤救治.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5,27-29.

5 蒋琪霞.伤口护理临床实践指南.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4,99-105.

6 崔炎.护基础.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163.

7 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北京:化学出版社,2005,898.

8 付小兵,王德文.创伤修复学.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9,245-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