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科老年住院患者抑郁症状影响因素的分析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袁蓓蓓 时间:2010-07-13
 【摘要】 目的 探讨妇科老年住院患者抑郁症状的发生率,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提高女性老年患者的生活质量。方法 本文采用老年抑郁量表(GDS)和自制调查问卷对132例妇科老年住院患者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 132例中有55例存在轻重不等的抑郁症状,占41.7%。结论 女性、文化程度低,负担较重和社会支持差是影响其抑郁症状发生的主要因素。 ?
  【关键词】住院老年患者;抑郁症状;影响因素
  
  目前国外大多数研究认为抑郁在老年人群中常见,Copeland在欧洲进行一项多中心研究表明[1],65岁以上老年人抑郁症状患病率为12.3%。尽管这一问题日益受到关注,但是,对于老年妇科住院患者抑郁症状的研究较少。本研究旨在调查住院妇科老年患者抑郁的发生率及相关因素,并提出相应的护理措施。本次研究对本院妇科病房2006年1~12月住院的女性老年患者及同期在本院内科住院的男性老年患者进行问卷调查。?
  1 对象和方法?
  1.1 入选标准 住院患者,年龄≥60岁;语言和思维正常,能进行沟通;住院时间≥7 d;患者及家属自愿加入。排除标准:有严重心身疾病者;语言智力障碍,不能进行沟通交流。本研究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抽取样本。共发放问卷300(妇科及内科各150份)份,回收271(妇科132份,内科139份)份,回收率为90.3%。?
  1.2 方法?
  1.2.1 测评工具 老年抑郁量表(15项简表)[2](GDS)量表是专门为老年人创制并在老年人中标准化了的抑郁量表,该量表包括15个项目,每个条目都是一句话,要求受试者回答“是”或“否”,15个条目中5条反序记分(“否”表示抑郁),10条正序记分(“是”表示抑郁),每项表示抑郁的回答是1分。总分5~9分可疑,10分以上有抑郁症状。该量表的Cronbachα(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94。自制调查问卷:内容包括一般情况(性别、年龄、职业、婚姻状况、文化程度、经济水平、社会支持等)。?
  1.2.2 调查方法 由经过培训的本文作者在统一指导语的条件下先对调查对象作必要的解释,然后放给患者,当场填写,60 min后收回。?
  1.3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所有的数据均输入统计软件包SPSS 10.0版进行χ2检验,显著性检验水平定为P<0.05,一般资料用百分率来进行统计学描述。?
  2 研究结果?
  2.1 一般资料统计结果 共发放问卷300(妇科及内科各150份)份,回收271(妇科132份,内科139份)份,回收率90.3%(每份资料含一般资料问卷一份、老年抑郁量表一份)。所调查的271例老年患者中,女132例,男139例;年龄60~89岁,平均(68.03±4.62)岁。文化程度最高的为大学本科,有本科文凭的为7名,占2.5%;高中文化程度的为50名,占14.5%;初中文化程度为85名,占31.4%;小学及以下文化的为129名,占47.6%。?
  2.2 抑郁症状的发生情况 132例妇科住院患者中55例有轻重不同的抑郁症状,占41.7%,139例内科男性住院患者中38例有抑郁症状,抑郁发生率为27.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17,P<0.05)。?
  2.3 妇科老年住院患者抑郁相关因素的分析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婚姻与抑郁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关系,社会支持差的患者发生抑郁明显多于社会支持好的患者,尤其是妇科老年住院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提示老年患者需要来自社会和家庭,特别是配偶的关心和支持。老年女性患者发生抑郁明显高于老年男性,差异有显著性意义,这些妇科患者大多为肿瘤、丧偶等。文化程度低的抑郁发生率高于文化程度高的,可能和对疾病的认识不足有关。?
  3 讨论?
  3.1 妇科老年住院患者的抑郁症状应受到重视 国内外大量研究表明,正常人群有不同程度的抑郁症状的发生,Liu等[3]调查1 313名65岁以上的老年人,13.0%有抑郁症状,6.1%患重症抑郁。张明园等人报道国内正常人群抑郁症状的发生率在15.1%~22.5%之间[4],Magni等[5]报道老年住院患者抑郁的发生率为42%,与本研究结果接近,且明显高于正常人群。研究结果表明,提示抑郁症状是老年住院患者常见的一种负性情绪,抑郁是困扰老年人生活幸福度的心理障碍,抑郁常导致情绪痛苦。抑郁症状不同于抑郁症,但是持久的抑郁症状易导致抑郁症的发生[6],从而减少社会和躯体的活动,失眠、厌食和功能不良,抑郁也是老年人自杀的重要促发因素。本研究的目的在于了解老年住院患者的抑郁症状及其影响因素以引起广大医护人员对老年患者精神保健的重视,做好老年人的精神保健护理,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
  3.2 老年住院患者抑郁症状的影响因素?
  3.2.1 性别近年来,许多学者对抑郁的性别差异进行了大量的研究,认为女性抑郁多于男性,也有人认为男性和女性抑郁比例并不存在差别。本研究中女性患者抑郁(58.8%)明显多于男性(22.1%),提示老年女性的精神保健更应受到重视。女性处于家庭生活的中心,并普遍承担这社会多种角色、社会适应性欠佳、心身负担较重有关,容易受到家庭问题的影响,而家庭问题是诱发老年抑郁的重要原因之一[7]。内分泌紊乱是影响女性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妇女在围绝经期内分泌器官功能逐渐减退,尤以性腺为明显。下丘脑-垂体-卵巢轴功能失衡使大脑皮质、下丘脑等神经活动不稳定,对外界的适应能力降低,交感神经应激性增加[1],构成了抑郁症发病的生理基础。本组女性患者中,内分泌紊乱引起了多系统、多表现的躯体症状,造成生活质量下降。患者焦虑、恐慌,反复就医,但躯体症状查无实据。内心的痛苦体验,过多地就医查体,会加剧患者自我暗示心理,强化躯体自觉症状,进一步掩盖抑郁情绪[4],二者互为因果,恶性循环。?
  3.2.2 个性特征 个性是一个人对外界事物所表现出的一定倾向和习惯的行为方式。个性特征与心身疾病之间存在一定的对应关系[5]。抑郁症状明显患者病前属于内蕴抑郁性格,敏感、多疑,做事自我为中心,追求完美,目的不达易焦虑、烦恼。女性患者在围绝经期遇到不良心理刺激时,会做出压抑克制反应,缺乏与外界交流的主动性,得不到相应的心理、社会支持,日久引发抑郁症。?
  3.2.3 负性生活事件 女性患者在围绝经期精神活动不稳定,对突发事件的应激能力降低。负性生活事件作为强烈的精神刺激严重影响心理健康,并且与文化层次呈负相关。47例患者在病前生活中,经历过不同的负性事件:如亲人去世,夫妻关系紧张,尤其是农村患者,经济困难、邻里纠纷、婆媳不合等。这些事件对她们脆弱心理的冲击强烈,情感体验痛苦,精神遭受重创。配偶往往是最重要的心理支持源,丧偶或独居的老年人抑郁发生率明显高于有配偶的老年人。越来越多的研究显示,婚姻与抑郁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关联。有人统计,在失去配偶的人中,在1年、2年内相继死去的人数,高于夫妇都存在者的死亡人数的7倍。?
  3.2.4 社会文化环境 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竞争愈加激烈。中年期的围绝经期妇女,承担着多重角色,心理问题日趋突出:家庭和事业冲突;人际关系复杂;知识信息不断更新,适应能力不如年轻人;单位减员增效带来工作不稳定性等。63例患者感到难以承受社会心理压力的煎熬,忧郁、焦虑、愤愤不平,长期的心理压抑得不到有效疏导与支持,积郁成疾。文化程度的高低直接影响到自我保健意识与行为能力,从而影响到健康状况。本研究显示老年住院患者的抑郁症状与文化程度成负相关,文化程度低者的抑郁程度高,与有关调查结果基本一致。可能在看待问题的方式上,文化程度高者较豁达、文化程度低者较狭隘有关;文化程度低者受自身文化知识的限制,对疾病及的信息了解较少,易产生疑虑;同时文化程度低者常常是经济负担较重的群体。这提示我们在治疗过程中,应针对患者的文化程度进行心理疏导。?  3.2.5 负担和社会支持 本研究结果还提示,住院有无经济负担也是老年患者抑郁的影响因素。老年人由于患有慢性躯体疾病,常反复发作,需多次住院及常年服药,根据各地老年人健康普查表明[1]无重要脏器疾病的所谓健康老年人仅占20%~25%,老年人患病率高。根据我国城市老年人医疗服务调查,老年人2周就诊率为23.75%,远远高于其他年龄组的平均2周就诊率为14.16%的水平,老年人年住院率为7.62%,比其他年龄组平均住院率4.63%高的多。目前,国内医疗保险制度还未健全,住院费用主要以单位和个人共同支付为主要形式。公费医疗的患者多数是按比例报销,如果住院费用过高,对个人经济也会构成冲击;有些人虽是公费,但单位效益不好,而且许多昂贵的药物需要自费,自费患者的负担就更重。因此经济负担影响着患者的情绪和心理健康。调查结果也显示社会支持系统较差的老年人抑郁较重。因此从预防的角度来看,家庭和社会应给予其更多的心理情感支持。?
  3.3 护理?
  3.3.1 心理护理 心理护理贯穿于整个疾病过程。患者住院远离家人,倍感孤独,会更加自我封闭。护士采用多种沟通技巧主动与患者交流,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鼓励患者畅所欲言,表达内心感受。护士耐心倾听,给予同情和理解,用认知行为护理疗法激发患者的求助动机,帮助分析、解释各种问题,纠正其对诱发因素的认知偏差[6]。使患者能正确认识围绝经期这一特殊生理过程,学会正确面对挫折,增强应对心理压力的能力。及时联系家属探视,满足患者的情感需求。?
  3.2.2 生活护理 ①胃肠功能紊乱是患者情感障碍的表现形式。在配合药物治疗的同时,针对老年期女性机体的需要,提供营养丰富、多样化的饮食。鼓励患者多吃蔬菜、水果,补充钙质,预防骨质疏松。个别患者受自责自罪观念支配会拒食,护士耐心劝说。尽量为患者创造自我护理的机会,启发其认识到自己的价值;②睡眠障碍是抑郁症患者常见的护理问题。护士应为患者创造良好的睡眠环境。白天组织患者参加集体娱乐活动,少卧床,睡前避免情绪激动、用热水泡脚;床铺舒适,室内空气清新、光线柔和,无噪音,保证睡眠质量;③患者内分泌紊乱会出现一系列躯体症状:皮肤潮红、汗后寒冷,阵发性心慌胸闷,月经紊乱,尿频、尿急。护士要关爱患者,加强基础护理,督促患者勤洗澡更衣,保持外阴清洁,预防泌尿生殖系感染。给予性激素补充疗法者,严格掌握适应证,用药剂量要准确,密切观察药物不良反应。?
  3.2.3 安全护理 少数患者有自杀、自伤观念。护士应洞察患者的反常表现,提高预见性。加强病房设施的安全检查,危险物品要妥善保管;测体温时手不离表;患者服药后,仔细检查口腔,防藏药后吞服中毒。患者抑郁情绪有昼重夜轻的特点,严格执行巡视制度,避免意外发生。?
  3.2.4 健康 健康教育对促进疗效,提高治疗依从性,降低疾病复发率起重要作用。护士在患者住院期间、家庭随访时,采取多种形式进行健康宣教:要重视生理、心理保健,合理饮食、充足睡眠,多参加锻炼,工作量力而行。正确评价自己,淡泊名利。培养广泛的兴趣爱好,陶冶性情,广交朋友。遇事豁达,能正确运用心理防御机制,应对压力与挫折。心情苦闷时,善于向朋友、家属倾诉,寻求支持,家属要给予关爱。病情康复后的患者,正确看待自己的病情,摒弃自卑观念,定期复查,预防病情复发,平稳渡过恢复期。?
  
  
  [1] Copeland JR,Beckman AT,Dewey ME,et al.Depress ion in Europe.Geographical distribution among older people.Br Jpsychiatry,1999,174(3):312-321.?
  [2] 汪向东,王希林,马弘.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心理卫生杂志,1999,12(4):217.?
  [3] Liu CY,Wang SJ,Teng EL,et al.Depressive disorders among older residents in a Chinese rural community.Psychol Med,1997,27(4):943-949.?
  [4] 张明园,任福明,樊彬,等.正常人群中的抑郁症状的调查和CFS-D的应用.中华神经精神科杂志,1987,20(1):67.?
  [5] Boyd JH,Weissman MM,Thompson WD,et al.Screening for depression in community sample.Arch Gen Psychol,1985,41(3):337-334.?
  [6] Mgani G,De-Leo D,Schifano F.Depression in geriatric and adult medical inpatients.J Clin Psychol,1985,41(3):339-344.?
  [7] 马丽霞,秋亚峰.躯体化障碍患者抑郁症的对照研究.中国临床心杂志,2004,12(2):194-195.?
  [8] 孔媛,张丽.认知行为护理疗法在抑郁症治疗中的作用.山东精神医学,2003,16(2):11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