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输尿管镜气压弹道碎石300例临床分析
来源:岁月联盟
时间:2010-07-13
经输尿管镜气压弹道碎石术是输尿管结石的常用微创方法之一,近10年来随着该技术的普及、经验的积累以及高效腔内碎石器的应用,首选应用率在逐年上升,合理与适当的选择该技术,已成为临床医生必须直接面对的问题。我院自2001年7月~2008年7月采用经输尿管镜气压弹道碎石术治疗输尿管结石患者300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300例,男236例,女64例;年龄16~74岁,平均41.1岁;左侧154例,右侧128例,双侧18例;上段26例,中段117例,下段157例。86例经ESWL治疗失败,并发输尿管息肉37例。部分伴有不同程度的肾盂积水。
1.2 手术方法 在持续腰-硬联合麻醉下,患者取截石位,电视监视下采用WOLF F8.0/9.8输尿管镜经尿道进入膀胱,找到患侧输尿管开口,先插入F4输尿管导管,利用液压灌注泵压力扩开输尿管开口,用输尿管镜进入输尿管后沿导管上镜,见到结石后用输尿管镜气压弹道碎石机将结石粉碎,碎块大于3 mm用导石篮取出,术后放置输尿管5天或双J管4周,术后1~2周复查泌尿系平片了解双J管位置及排石情况。
2 结果
300例输尿管结石采用输尿管镜气压弹道碎石术碎石成功率96.3%,7例结石被冲回肾盂,留置双J管行ESWL治疗,4例因输尿管开口不清或上镜困难改为开放手术,12例术中形成假道,均在术中发现,找到真道后留置双J管4周治愈,无1例输尿管穿孔及离断,平均手术治疗时间30 min。
3 讨论
20世纪80年代以来ESWL为输尿管结石的治疗提供了安全有效的方法;20世纪90年代以后输尿管镜已广泛用于尿路疾病的诊断及治疗,对尿路结石的治疗具有显著的优越性,尤其是结合气压弹道碎石技术,使许多传统的开放手术逐渐被输尿管腔镜手术所取代[1]。气压弹道碎石的工作原理是通过气体压缩机将压缩气体产生的能量来驱动碎石机手柄的子弹体,子弹体脉冲式冲击将结石击碎[2],只要操作熟练,一般不会损伤软组织,少数病例造成输尿管黏膜的损伤是由于结石较大,表面粗糙,部分结石嵌入输尿管黏膜,为了使结石粉碎和排出就有可能造成黏膜损伤,无长期不良影响,可作为尿道结石、大多数膀胱结石及中下段输尿管结石的首选方法。
成功置镜是输尿管镜手术的重要步骤,本组体会是导管插入顺利,一般均能成功置镜,操作时应注意:(1)保持视野清晰,看到输尿管腔全貌,如视野不清,可加压冲洗。(2)随时调整镜体与输尿管解剖走行一致。(3)插导管时如遇到阻力,不可强力插管,以免形成假道,本组12例假道均因此造成,进镜正确,可见管腔黏膜光滑,颜色粉红,血管纹理清晰,如见银白色丝网状组织,说明在黏膜下,应退镜寻找正道。
见到结石后将碎石杆尖部偏向侧方抵住结石,启动气压弹道,用单发或连发将结石碎成小于2 mm即可,如碎石大于2 mm,可用取石钳或导石蓝取石[3]。碎石时注意避免结石上移并尽量结石击至粉碎,减少取石时输尿管镜反复进出输尿管而损伤输尿管;导致术后血尿或输尿管粘连狭窄。如术中将结石冲回肾盂,应放置双J管后行ESWL治疗,一般能取得满意的疗效,且可避免结石再次滑落输尿管造成梗阻。
一般输尿管中下段结石如一次性取净,可考虑不放置双J管而放置较粗的输尿管导管(F5-6)2~3天,不失为一种操作简单、切实可行的方法,本组中46例因输尿管狭窄或黏膜水肿明显且结石较大,给予放置双J管,利于输尿管创伤修复,更有效地避免输尿管狭窄。另外对于术后患者有短时间轻度血尿及尿路刺激症状,多与术中操作对输尿管、膀胱、尿道黏膜擦伤有关,对症治疗即可。
【】
1 常德祥,王善民,姜华,等.输尿管镜在580例输尿管疾病中的临床应用.临床外科杂志,2004,12(9):565.
2 孙颖浩,王林辉,钱松溪,等.输尿管镜下气压弹道碎石术泌尿系结石.中华泌尿外科杂志,1999,20(4):222-224.
3 李文平,郭跃先,王伟,等.气压弹道碎石术治疗输尿管结石.中华泌尿外科杂志,2005,7:449-4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