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原牧区人工流产术后置IUD与感染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高宏杰 时间:2010-07-13

【摘要】  对牧区妇女人流术后放置宫内节育器进行随访,发现感染率较高,与自我保健意识差,人流术后不能休息等因素有关。

【关键词】  牧区妇女;宫内节育器;感染;腹痛; 出血

放置宫内节育器(IUD)已成为高原牧区育龄期妇女主要的节育措施。各种类型的IUD在临床应用效果报道很多,而对高原牧区重体力劳动妇女人工流产术后放置IUD的节育效果报道很少。本中心于2007年对果洛地区从事牧业劳动妊娠2个月内行吸刮术后放置IUD避孕的84例进行了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选择对象  年龄18~40岁育龄妇女,孕次1~3次,既往未行人工流产术及无盆腔炎、阴道疾患的游牧生活妇女84例次。行吸刮术后,宫缩良好、无出血、手术顺利者放置IUD。

    1.2  IUD的类型  镀铜宫型IUD38例,TCu220c环42例,因放置后不适取出12例;母体乐铜375环4例,取出1例。

    1.3  随访检查  放置IUD后第一次月经干净后,均随访透视检查IUD在宫腔内的位置,注意有无失败者。以后10~12个月再随访调查1次,因牧业区妇女自身保健卫生观念差,应强调外阴及阴道局部卫生,了解放器后是否出现过症状以及诊治等情况。

    2  结果

    2.1  置器1个月随访结果  置器后1个月进行随访的随访率100%,均有不同程度的副反应,主要有腹痛39例,出血24例(经期延长及频繁出血14例),白带增多20例,也有两种以上同时出现。

    2.2  置器11~12个月随访结果  放IUD后11~12个月时进行调查性随访率为83.4%,失访19例,因出血感染及不适应而取出者13例。阴道分泌物检查(除滴虫及霉菌6例)脓细胞检查出率高,感染者共20例,为23.8%。三种IUD的感染见表1,带尾丝IUD比宫型IUD感染率高,与有关报道相近,本地区三种IUD放置感染率比国内相关报道置器后慢性子宫内膜炎的发生率13.4%升高。表1  三种IUD的感染发生率

    3  讨论

    人工流产术后即可放置IUD,IUD对子宫内膜有机械性压迫,子宫内膜不易恢复,而出现一系列副反应及并发症(子宫异常出血、置器后腹痛、感染、月经异常、白带增多等),特别牧业区妇女卫生环境差,感染率高。放器后期,84例中感染20例(23.8%)与有关报道放置IUD与感染的相关性论点相似。本地区带尾丝的感染率比宫型高14.8%,可能会与经期不注意卫生以及不洁性生活史,引起上行性感染导致的阴道炎、子宫内膜炎、附件炎等有关。多数病例均有不同程度的宫颈糜烂,宫颈糜烂与尾丝刺激是否有一定关系有待探讨。

    从事牧业生活妇女与外界接触少,思想保守自身保健意识差,人工流产术后不能休息,仍参与重体力劳动,弯腰负重,使子宫不易恢复正常,增加了出血、腹痛局部感染等副反应的几率。此外,术后不洁性生活及缺乏局部卫生常识,后期因上行感染及不适使IUD取出率及脱落率增加。因此,如何减少使用IUD者的并发症及副反应是高原牧区注意解决的问题。(1)放置IUD后注意局部及性生活卫生,加强自我保健;(2)正确掌握人工流产后放置IUD的适应证,严格执行无菌操作,以防引起炎症或将致病菌带入宫腔导致感染;(3)IUD的尾丝不应过长或使用多纤维丝。

【文献】
  1 陈湫波.IUD的常见副反应、并发症及其处理.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1995,4(11):203.

2 鲁荣绥.放置IUD后月经期间出血者的宫内微生物感染.中华妇产科杂志,1996,2(3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