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F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边江 时间:2010-07-13

【摘要】  目的 探讨AF内固定胸腰椎骨折的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48例采用AF系统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资料。 结果 48例均愈合良好。临床愈合时间6~15个月。结论 AF系统内固定在胸腰椎骨折的治疗中确实坚强、可靠。

【关键词】  胸腰椎骨折;AF系统

    我院自2003年6月~2007年6月采用AF系统治疗48例胸腰椎骨折,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男34例,女14例,年龄23~61岁,平均42岁。损伤原因:高处坠落伤32例,事故10例,跌伤6例。损伤节段:T112例,T1211例,L116例,L29例,L36例,L44例。骨折按Denis分型:爆裂型32例,压缩型12例,骨折脱位4例。术前脊髓损伤的神经功能评定按Frankal分级:A级3例,B级4例,C级19例,D级18例,E级4例。受伤后接受手术时间为6h~1周,平均38h,其中27例在伤后24h内手术。

    1.2  手术方法  采用硬膜外麻醉或局部麻醉。俯卧位,后正中切口,显露椎板关节突及横突根部。椎弓根螺钉的进入点在下述两条线的交叉点。在胸椎:一条为通过下关节突中点偏外的垂直线,另一条为连接两侧横突根部中点的水平线,此二线的交点在关节突关节中点下方1mm处。在腰椎两线的标准与胸椎不同,横线仍为横突中部,纵线则在关节线之外侧即上关节突外侧。螺钉进入点处常有一骨嵴,在其外侧先将附着其上的软组织取除,再用手锥钻入,方向要掌握与正切面完全垂直,向内斜约10°,深为4cm,如位置正确,退出手锥,拧入椎弓根螺钉。连接连杆,并撑开,连接横连[1]。缝合切口,放置引流管。

    2  结果

    本组48例对比术前椎体前沿高度为45%(25%~80%),术后平均高度95%(70%~100%)。Cobb角术前平均20°(15°~35°),术后平均3°(0°~10°)。本组均得到随访,随访时间6~15个月,平均11个月。术后4例断钉。本组48例,38例有不同程度的神经功能障碍。

    3  讨论

    AF系统是在RF系统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研制成功的新型椎弓根内固定系统。本系统舍弃了AO系统为三维空间调整而设计的万向关节复杂结构,成为虽无万向关节,但确实可三维调整、具多重矫正力的内固定系统,使脊柱恢复到三维空间原有的解剖形态和生理弯曲[2]。本组病例出现4例断钉,均为青年男性,其原因为术后过早、过多负重,造成螺钉疲劳断裂。许多学者强调固定节段植骨融合是减少多种并发症的有效措施[3]。通过植骨融合增加脊柱的稳定性,减少AF所承受的轴向载荷应力作用,对预防螺钉折断有一定意义。内固定的绝对稳定不能阻止前屈压缩载荷上的变形,所以在术后康复期间,卧床时间不能少于2个月。起床活动时应坚持佩戴腰围。

    因此,AF系统内固定在胸腰椎骨折的中确实坚强、可靠。只要选择正确的进钉点,把握好进钉方向及深度,术后积极指导功能锻炼,就能够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
  1 胥少汀,葛宝丰,徐印坎.实用骨.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3,619.

2 杨慧林,唐天驷. 胸腰椎骨折经椎弓根内固定治疗中的失误和并发症. 中华骨科杂志,1996,16(6):356.

3 张光铂.胸腰椎骨折的分类与治疗.脊柱脊髓杂志,1997,(4):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