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急诊外伤病人摄影探讨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文粲 时间:2010-07-13

【关键词】  摄影探讨

    外伤急诊病人痛苦大,危重者居多。投照技术就需要有娴熟的技能和较强的责任心,病人病情急,反应重,投照摆位配合能力差,尤其是一些病人还要注意减少搬动,因此,怎样以最快速度选择最佳投照体位,确保一次摄影成功,又能使病人不发生意外,并减少痛苦和损伤,笔者略述浅见,供同行指正。

  1  颅骨、颈部外伤病人

    1.1  头外伤病人  常伴有昏迷,躁动或休克,宜采用仰卧位及水平投照,也可采用坐位,头后方紧贴摄影架,收下颌,使颌骨及鼻尖的平面平行摄影架,水平垂直投照,上颌骨,下颌骨的摄影让病人适当地给予角度,调整管球,给予投照。

    1.2  对颈椎骨折病人  若疑6、7颈椎或第1胸椎骨折,摄片时除让病人平卧而采用调节管球水平投照外,还应使病人两肩尽量下拉,中心线对准第1胸椎位置,并屏气曝光,且要掌握好投照条件,尽量少移动病人为宜。若了解颈椎椎弓根及椎间孔情况,一般采取中心线向头侧斜15°~20°,对准第四颈椎射入胶片的颈椎左右斜位拍摄,为免显示不良,可采用中心线垂直对准鼻根部进行投照,以充分利用X线斜射线。

  2  胸部、脊椎外伤病人

    2.1  胸部外伤  (1)胸部外伤为了使血胸、血气胸及肺挫伤的检出,胶片摄影应尽可能取立位,也可取坐位代替之,病人仍于担架上,取其坐位,其后背紧贴立式摄影架,两上肢在陪护帮助下,向前外方伸展,使肩胛骨尽可能闪开肺野,调节管球水平垂直射入胶片,对于这类病人,要动作迅速,少移动病人,选择好投照条件,尽量使用大尺寸胶片,如14英寸×14英寸或14英寸×17英寸。(2)对胸部外伤疑肋骨骨折的病人,摄片时最好选用14英寸×17英寸规格的胶片,在常规胸部后前位投照基础上,加照可疑肋骨骨折部位35°~45°不同角度的斜位片。对肋骨腋中线处骨折的病人,应摄取切线位或斜位片,倾斜角度视骨折部位而定,中心线对准压痛点或挫伤部位进行投照。

    2.2  脊椎外伤  为减少搬动,仍可在担架上摄影,使用管球的调节,病人可取较舒适的仰卧位,暗盒置于脊椎下或直接置于担架的木板下,置于外伤之相应部位,贴紧担架木板,脊椎侧位采用仰卧水平位投照。

  3  腹部外伤病人

    一般取立位或坐位,主要排除有无脏器破裂,注意腰椎及膈下肋骨情况。如病情严重,可摄侧卧水平位或仰卧水平位片。

    3.1  对疑消化道穿孔的病人  摄片时尽量取立位片。胶片上缘一定要包括到横膈,以免遗漏观察膈下游离气体而造成漏诊。对病情严重不能站立的病人,可采取坐位或半卧位进行摄片。

    3.2  对疑腹部出血、腹外伤  不明原因腹绞痛及肠梗阻的病人, 摄片时也应摄取立位片, 严重者也可摄取半卧位, 胶片下缘应包括到耻骨联合处。

    3.3  对疑下肋骨骨折的病人  应在拍摄常规胸片的同时,加照上腹部平片,以提高正确诊断率。具体方法是取10英寸×12英寸胶片,横放;加滤线器+遮线筒+摄片体位;病人仰卧位于摄影台上,身体正中面对台面中线,头部,两肩部用枕头垫高,两侧髋部和膝部弯曲,使腰背部紧贴台面,剑突置于暗盒中心;中心线对准剑突于暗盒垂直;投照条件下常规腹部投照条件相同。

    3.4  对疑腰椎压缩性骨折或滑脱及骨盆骨折病人  摄片时应灵活摆放投照位置,掌握投照条件,尽可能少搬动病人。

  4  四肢外伤病人

    对四肢外伤病人,重点排除骨折及关节脱位。摄片时一般照正侧位或斜位片,片子要包括上下关节,至少包括邻近一个关节,遇到火器、爆炸伤等,要包括软组织,以排除异物存留。

    总之,放射技术人员在外伤病人摄片中,除具备熟练之操作技术外,还必须掌握各类解剖、病理、临床知识。摄片时应坚持一快,二准,一次性成功之原则,投照胶片宁大勿小,条件略高勿低,冲片迅速及时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