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脂丸治疗高脂血症的临床研究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陈小仙  吴卫兵 时间:2010-07-13

【摘要】    目的 观察优脂丸的调血脂疗效。 方法 70例原发高脂血症患者双盲法随机分为两组。结果 3个月后,治疗组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水平与治疗前相比明显下降(P<0.01 ),血清高密度脂蛋白(HDL-C)水平明显上升(P<0.05)。与对照组检测指标基本相似,两组间未有统计学意义的差异。结论 优脂丸是一种有效的血脂调节剂,具有安全、高效的特点。

【关键词】  优脂丸 高脂血症 中药 血脂调节剂

   高脂血症,近年来已受到医学界的广泛重视,医学研究资料已证实,血脂异常是冠心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调整血脂水平能使冠心病的发病率及死亡率明显降低,血浆总胆固醇(TC)水平平均降低8%,冠心病发病率减少19%,Stockalm的前瞻性研究表明,血中TG水平的升高,是男女两性心肌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因此防治高脂血症对预防动脉粥样硬化和心血管疾病起着关键性作用。高脂血症是临床常见、多发病证,属祖国医学“脂膏”等疾病范畴。近年来笔者在临床上应用自拟方优脂丸治疗高脂血症,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选择2000年4月~2003年12月,在我院门诊或住院经清晨空腹血脂测定,确诊为高脂血症患者70例,采用随机对照法将所有病例分为优脂丸治疗组和血脂康对照组。所有患者未经治疗或曾用其他降脂药物治疗,但已停用降脂药物4周以上。其中治疗组36例(男24例,女12例),年龄33~ 67岁,平均48岁,其中冠心病1例,高血压8例,脂肪肝2例。对照组34例(男25例,女9例),年龄18~71岁,平均49岁,其中高血压4例,脂肪肝1例。按高脂血症分类[2]:治疗组:高胆固醇血症(血清TC水平增高)4例,混合型高脂血症(血清TC与TG水平均增高)15例,高甘油三酯血症(血清TG水平增高)17例,低高密度脂蛋白血症(血清HDL-C水平减低)12例;对照组:高胆固醇血症3例,混合型高脂血症16例,高甘油三酯血症15例,低高密度脂蛋白血症7例。两组在性别、年龄、病程(表1)及用药前血脂各项指标统计分析差异无显著性(表2)。全体受试者中,排除半年内曾有心肌梗死、脑血管意外、甲状腺功能减退、急性或慢性肝胆疾患、由药物(如肝素、甲状腺素等)引起的高脂血症者以及孕哺乳期妇女、过敏体质、精神病患者。观察脱落病人应予以剔除。表1  两组性别、年龄比较注:经统计学处理,P>0.05,两组性别、年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表2  两组用药前血脂情况比较注:两组经统计学处理,P>0.05,三项指标差别无统计学意义

    1.2  采血方法  要求患者空腹12h(可少量饮水)后取前臂静脉血。取血前要求2周时间保持平时的饮食习惯,近期内无急性病、外伤、手术等意外情况。

    取血前24h内不饮酒,不作剧烈运动。除卧床的患者外,一律以坐位5min后取血。止血带使用不超过1min,静脉穿刺成功后即松开止血带,让血液缓缓吸入针管。

    1. 3  血脂测定  采用日本Chemix-18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及其配套试剂及校准品,测试前经校准,室内质控达到规定要求。血脂TC测定用酶法(CHOD-PAP法),TG测定用酶法(GPO-PAP法)。HDL-C测定用反应抑制法。低密度脂蛋白(LDL-C)测定采用Friedewald公式法,即LDL-C=TC-HDL-C-TG/2.2(以mmol/L计),专人专机测定[3]。

    1.4  诊断标准  空腹血清总胆固醇(TC)超过5.72mmol/L,甘油三酯(TG)超过1.70mmol/L,血清低密度脂蛋白(LDL-C)超过3.64mmol/L,血清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于0.91mmol/L,其中一项或多项异常者即可诊断为高脂血症[1]。

    1.5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6例,应用优脂丸9~12g(制首乌、生地、山萸肉、山药、云茯苓、泽泻、生山楂、郁金、决明子、玉竹、田七、芦荟等共碾极细末,水泛丸,如梧桐子大),每日3次。对照组34例,服用血脂康(北京维信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每粒含血脂康原粉0.3g)胶囊2粒,口服,日2次。所有病人服药3周左右,复诊1次,疗程3个月,伴有高血压等并发症者,可继续服用不影响脂质代谢的药物。然后进行疗效评价及毒副作用分析。治疗期间两组患者均保持日常饮食不变。

    1.6  观察项目  (1)观察记录患者用药前后的症状、体征及血脂变化。(2)记录用药前后安全性指标如血压、心电图、血常规、尿常规等。(3)详细记录用药过程中的不良反应。

    1.7  疗效判断标准   参照卫生部1995年“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第二辑 (试行)”标准[4]。显效:临床症状基本消失,血脂检测达到以下任一项者:TC下降≥20%;TG下降≥40%;HDL-CH上升0.26mmol/L。有效:TC下降10%~20%;TG下降20%~40%;HDL-CH上升0.14~0.26mmol/L。无效:治疗后症状、体征与血脂检测无明显改善者。

    2  结果

    2.1  优脂丸总有效评定  见表3。经统计学处理,两组间疗效差异无显著性。表3  优脂丸疗效评定:经χ2检验两组总有效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

    2.2  优脂丸治疗前后血脂变化  见表4。优脂丸、血脂康均能明显降低TC、TG(P<0.01), 血脂康能明显升高HDL-CH的水平(P<0.01),优脂丸能显著升高HDL-CH的水平(P<0.001)。表4  优脂丸对高脂血症患者调脂作用的比较注:用药前后血脂参数比较采用t检验。与治疗前比较,*P<0.01,**P<0.001

    2.3  不良反应  治疗组多出现轻度腹泻,一般每日1~2次,乃药物反应,不予处理,其中3例病人出现较严重的腹泻(日4~5次),减量后症状消失。对照组出现上腹部饱胀2例,1例出现乏力、轻度头昏,末作处理症状消失。两组内治疗前后血常规、尿常规、肝功能、肾功能、心电图等安全性指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治疗前后比较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3.1  祖国医学对高脂血症的认识  祖国医学历代中虽无“高脂血症”的病名,根据其临床表现可归入“眩晕”、“胸痹”、“中风”、“脂膏”等病证范畴。在病因方面,《素问·通评虚实论》的“仆击、偏枯……肥贵人则膏粱之疾也”。《素问·生气通天论》云:“味过于甘、心气喘满”。顾松园《医镜》载:“消痹、扑击、偏枯痿厥、气逆喘满、肥贵人之膏粱之病”。李东垣在《脾胃论·脾胃虚实传变论》中说:“若胃气之本弱,饮食自倍,则脾胃之气既伤,而元气亦不能充,而诸病之所由生也。” 说明过食膏粱厚味、饮食不节可至元气不充而生本症。《世补斋医书》云:“自逸病之不讲,而世但知有劳病,不知有逸病,然而逸之为病,正不小也。……安逸所生病!与劳相反。经云:劳者温之,逸者行之。”可见过逸少劳可致谷气难消,血脉瘀滞可发为高脂血症。在病机方面,医学研究已证实,高脂血症与遗传有关,《素问·六节脏象论》说:“肾者主蛰,封藏之本,精之处也”。《灵枢·本神》说“生之来,谓之精”。遗传基因得之于父母,受之于先天,属先天之肾的范畴,说明高脂血症与先天肾相关;高脂血症多发生在中老年患者,《素问·上古天真论》说:“丈夫……五八,肾气衰,发堕齿槁”。《灵枢·天年》曰:“四十岁, 腠理始疏,荣华颓落,发颇斑白。”因此,高脂血症在临床上往往表现为以肾虚为主。流行病学和实验研究都表明[5],肾虚实质为机体内分泌系统失调,而血脂异常正是内分泌失调的结果。肝肾同源,肾阴不足可引起肝阴不足,而导致肝肾功能失调。本症病程效长,《素问·痹论篇》云:“病久入深 , 荣卫之行涩,经络时疏,故不通。”久病邪气羁留,伤及血络,血脉不畅,而致瘀血。肝肾亏虚可导致血瘀的形成,肾虚血瘀是人体衰老、老年病及多种慢性病的特定阶段的共同病理基础。《医林改错》所云:“元气既虚,必不能达于血管,血管无气,必停留而瘀。”肾为先天之本,元气之根,肾亏则元气不足,故致血瘀,正如肾有一个虚弱的过程,伴随肾精血、肾气的虚衰,将自然形成瘀滞。肾藏精,肝藏血,精血同源,精血互为资生,精足则血旺,肝肾阴亏虚,阴液不足,血脉不充,血行涩滞出现血虚致瘀。肝肾亏虚和血瘀不是孤立存在的,肝肾亏虚必兼血瘀,而血瘀加重肝肾亏虚,临床上往往肝肾亏虚是本。

    近年,中医学者对高脂血症病因病机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胡氏通过对肝肾阴虚型高脂血症的临床分析,发现高脂血症多属本虚标实证,即肝脾肾虚,痰瘀内阻[6]。肝肾阴虚是临床常见证型[7]。庄氏对320例高脂血症患者进行分型分析,发现肝肾阴虚、阴虚阳亢、气滞络瘀型占总例数的77%[8]。而有的学者认为高脂血症肝肾阴虚和阴虚阳亢证发病率较低[9]。

    3.2  组方思路  基于对高脂血症的病机认识的几点考虑进行组方。首先,医学研究已证实高脂血症与AS、CHD的发生关系密切,而AS、CHD的中医病机多瘀多虚;其次,本病与遗传因素密切相关,遗传基因得之于父母,受之于先天,属先天之肾的范畴,说明高脂血症与先天肾相关;第三,本证病情隐匿,病程较长,中医认为久病必虚,久病必瘀;第四,课题组通过多年的临床观察,发现本证多与脏腑功能失调关系密切[10] 。总之,本症外为饮食所伤,《素问·痹论》说:“饮食自倍,肠胃乃伤”。《素问·生气通天论》说:“高梁之变,足生大丁”。说明过食膏粱厚味,日久可郁而化热,热毒内生,而酿变故;内因或遗传所致,或年老已衰,天癸巳绝,皆乃肾虚;故本证总属本虚标实之证,其本为肝肾阴虚,其标为瘀毒阻络。肝肾阴虚,虚火灼伤阴血,或水不涵木,木失疏泄,血失所藏, 滞血成瘀, 瘀血内阻而成。

    自拟优脂丸由制首乌、生地、山萸肉、山药、云茯苓、泽泻、生山楂、郁金、决明子、玉竹、田七、芦荟等组成。方中以制首乌、生地为主药,配以山萸肉、山药、茯苓、玉竹等能补益肝肾;山楂、郁金、田七能活血化瘀,行滞通脉,其中山楂酸甘活血和络,消痰化浊,善治瘀浊闭络,以其味酸甘,善化阴气。《本草纲目》载:“山楂,化饮食,消肉积、症瘕、痰饮、痞满吞酸、滞血痛胀。”山楂善消肉积 ,祛瘀不伤正。绿茶、玉竹、决明子能清热解毒,养阴生津;芦荟、决明子、泽泻等能泻浊洁腑,诸药相合,共起补益肝肾,行滞通脉,解毒泻浊的作用。

    现代药理研究认为,中医药治疗高脂血症的作用机制主要有: (1)降血脂作用。包括抑制胆固醇的吸收,促进脂肪分解,加速肝肠循环,对载脂蛋白的调节;(2)调节血管内皮功能;(3)清除氧自由基;(4)对血液成分的影响,主要通过改变血液黏度和血液流变学来实现[11] 。本方中制首乌、决明子含有蒽醌类及其衍生物,能增强肠蠕动,促进肠道胆固醇排泄,抑制外源性胆固醇吸收;泽泻含有三萜类化合物,通过抑制胆固醇乙酰CoA 的生成而减少TC合成[12] ,从而明显降低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和LDL-C,促进血清HDL-C水平升高;另外,泽泻提取物还有抗血小板聚集、抗血栓形成及增强纤溶酶活性等作用,因而能降低血脂,抑制内皮细胞损伤[13] ;决明子中的蛋白质和蒽醌苷的小、大剂量 ,对高脂血症大鼠的全血黏度、全血还原黏度(RV)、血浆黏度(ηP)、血小板黏附率(PAR)、红细胞压积(HCT)及血沉(ESR)具有显著的降低作用[14];三七能抗血小板黏附、聚集及抗血栓形成[15] ;山楂富含黄酮,对治疗高脂血症、降低血液黏滞性有一定疗效。

    3.3  结论  高脂血症患者通过优脂丸治疗以后的临床疗效观察,显示优脂丸疗效确切、稳定、安全,能明显降低血清TC、TG水平,能升高血清HDL-C水平,达到我国“血脂异常防治建议”目标及要求[2],且未见明显副作用,有力地显示优脂丸是治疗高脂血症及冠心病二级预防的高效、安全的方法,对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

【】
  1 陈灏珠.实用内,第11版(上册).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997.

2 心血管病杂志编委会血脂异常防治对策专题组.血脂异常防治建议.中华心血管病杂志,1997,25:169-173.

3 鄢盛恺,林其燧.血脂、脂蛋白和载脂蛋白的检测与临床应用.中华医学检验杂志,1999,22(4):254.

4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第二辑 (试行).北京:医药科技出版社,1995,1171.

5 董和,肖佐桃,吴子明.补肾降脂药物作用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杂志,1991,11(1):25.

6 牛满山.高脂血症临床治疗进展.常见病中医临床治疗进展.北京: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1991, 81.

7 周仲英.从肝肾亏虚痰瘀痹阻辨治高脂血症的研究.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1995,11(2): 37.

8 庄德成.高脂血症辨证分型与血脂指标的相关性研究.江苏中医,2001,22(9):18-20.

9 高培雄.自拟降脂冲剂治疗高脂血症320例.辽宁中医杂志,2001,28(2):92.

10 邵明义.中医药治疗高脂血症临床研究概况.中医杂志,2005,46(4):311.

11 龚一萍.高脂血症的中医药实验研究述评.长春中医学院学报,2001,12(2):54-55.

12 胡克武,丁俊.肝肾阴虚型高脂血症治疗的临床分析.中医老年病杂志,1996,21(12):542-543.

13 陶晋舆,吕环.泽泻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系列研究(二) .北京中医学院学报,1991,14(6):51.

14 康广盛 ,李显波.近5年中医药治疗高脂血症的研究进展.中医药信息,2006,23(2):15.

15 沈安娜,丁有钦.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中医药研究概况.中医杂志,2005,46(10):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