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代谢综合征患者中西医结合干预研究探讨
作者:汪志开 方利云 胡雅国
【摘要】 目的 探讨中西医结合综合在代谢综合征患者干预中的效果。方法 选择2008年1月-2009年3月本乡到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参加农村合作医疗的若干个村20岁以上居民,将筛查出的代谢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三组,对照组定期开展健康;西医组除定期健康教育外,进行定期随访,西药控制血压、血脂或血糖;中西医组除西医组治疗外,进行中医辨证施治,不间断地进行干预和检查。结果 中西医结合治疗代谢综合征应较单纯西医治疗各项指标有明显改善(P<0.05,或P<0.01),西医治疗代谢综合征较对照组也有所改善(P<0.05,或P<0.01)。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能有效控制代谢综合征患者的各项指标和临床症状,在农村市场应较单纯西医治疗有更大的依从性和优越性。
【关键词】 代谢综合征 农村 中西医结合 治疗
2003年浙江省11个地市进行了高血压抽样调查[1,2],衢州地区(包括我县一个农村抽样点)高血压患病率最高为45.2%,标化率20.22%,血糖、血脂和体重指数异常率分别为13.85%、16.64%和25.64%,提示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MS)的患病率显著增加。而MS是一个涉及多系统的疾病,预防和早期干预可收到良好的疗效。当前中医药对代谢综合征的干预作用[3]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采用辨病与辨证相结合的原则组成复方剂型,与改善生活方式及降压、降脂、降糖药物联合进行综合干预。一直以来,中医药由于价廉等因素在农村有着广阔的市场,目前利用中西医结合对MS进行综合干预主要局限在城市社区开展且依从性欠佳[4],而利用包括中医药在内的综合手段对农村地区代谢综合征(MS)干预方面的研究甚少,故在此做些探索。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择2008年1月-2009年3月本乡到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参加农村合作医疗的若干个自然村20岁以上居民,将筛查出的代谢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三组,且两组年龄和性别差异无显著性(P>0.05)。对照组(100例)定期开展健康教育;西医组(100例)除定期健康教育外,进行定期随访,西药控制血压、血脂或血糖;中西医组(100例)除西医组治疗外,进行中医辨证施治。不间断地进行干预和检查。
1.2 代谢综合征诊断标准 按2004年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分会(CSS)诊断标准[5]:具备以下3项或以上者。(1)超重和(或)肥胖:BMI≥25kg/m2;(2)血脂紊乱:空腹血TG≥1.7mmol/L,及(或)空腹血HDL-C男<0.9mmol/L或女<1.0mmol/L者;(3)高血糖:FPG≥6.1mmol/L(110mg/dl)及(或)2hPG≥7.8mmol/L(140mg/dl),及(或)确诊为糖尿病治疗者;(4)高血压:SBP/DBP≥140/90mmHg,及(或)已确诊为高血压者。
1.3 危险因素的判定标准 吸烟为平均每日吸烟≥5支;高盐为平均每日食盐摄入量≥10g;饮酒为平均每日饮白酒≥100g。
1.4 干预措施 充分利用综合手段如:手机短信、电话、宣传板报、知识讲座、药物治疗等,对干预组进行个体化一对一行为干预和症状控制,使其管理率、知晓率、治疗率、好转率、危险因素等指标要好于对照组,并在统计学上有显著性意义。
1.4.1 收集患者的个人信息 分干预前、干预中和干预后,内容包括:(1)个人一般情况(性别、年龄)和健康风险评估问卷(HRA);(2)测量指标:身高、体重、血压、内外妇科检查等;(3)实验室检查:血糖、血脂、肝功能、血尿常规等相关的生物信息。(4)辅助检查:B超、心电图、CT、胸部X线等检查。
1.4.2 病历资料管理 即根据所收集的个人信息进行评价,对确诊代谢综合征的患者,所有资料贮存在电脑个人档案中,以便随时调阅、查询。个人资料均作保密处理。
1.4.3 个人行为干预 根据病情,寻找血压、血脂、血糖控制不理想的因素,进行面对面和通过电话等的健康教育。开出教育处方,包括强调低热量饮食、适当增加碳水化合物和纤维素比例,增加不饱和脂肪酸比例,要戒烟酒、低盐、低糖、低动物脂肪饮食,向他们介绍各种日常食品的脂肪含量,各类海产品的胆固醇含量,推荐合理食谱。持之以恒的运动,保持良好的心理平衡。以改变生活方式,理顺环境因素对MS的影响。(1)对MS者,通过手机短信平台、电话等通知其体检信息和诊断结果。(2)每月一次的健康综合评估和心理沟通以解除生活、工作压力。每周一次的手机短信药膳、饮食、营养补充指导,随时电话健康咨询,并给予MS等一般健康知识宣传。(3)由医师或护士通过现代化信息手段进行一对一的个别指导,控制体重。
1.4.4 随时提供服务 利用手机等通讯设备与干预组人员保持紧密联系,不管节假日与否,接到电话,即与被干预人员进行及时诊治与咨询。
1.4.5 宣传保健知识 计划每季度至少出1期MS健康宣传板报,举办1次健康知识讲座。
1.4.6 药物 对照组定期开展健康教育;西医组除定期健康教育外,进行定期随访,用他汀类降血脂药物提高HDL-C,降低 TG,改善血管内皮功能、控制糖尿病发生;个体化应用降压药物,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长效钙离子拮抗剂等改善胰岛素抵抗的作用;用胰岛素增敏剂罗格列酮改善胰岛素抵抗、二甲双胍降血糖和减体重;中西医组在采用西药治疗基础上,加用益气养阴活血化瘀、清热解毒的自拟中药煎剂(含天麻、决明子、炒白术、黄柏、丹参、生地、生大黄、黄连、鬼箭羽黄芪、炒山楂),2次/d。对病情严重者与病房实行转诊制度。
1.5 效果评价指标 管理率=全年随诊12次以上人数/应管理的MS人数×100%;知晓率=了解MS相关知识人数/应管理的MS人数×100%;治疗率=1年中有9个月以上服药/应管理的MS人数×100%;好转率=1年中有6个月MS相关指标在正常值以下人数/应管理的MS人数×100%。
1.6 质量控制 对参与医生和护士进行相关知识及技能的培训并进行考核,由项目负责人和高年资医师共同进行问卷调查和10%~15%的抽样血糖、血脂、血压、体重等复核。资料的录入采取平行双录入的方法,并进行逻辑检错。
1.7 资料整理和统计分析 用Epinfo6.0软件进行资料整理录入及核对,统计分析采取SPSS9.0软件包,统计方法包括频数分布,t检验,χ2检验等。
2 结果
充分利用综合干预措施,对干预组进行个体化一对一行为干预与控制,使中西医组和西医组在管理率、知晓率、治疗率、好转率、危险因素等指标上要好于对照组(P<0.01或P<0.05),中西医组好于西医组(P<0.01或P<0.05)。3 讨论
MS是一种全球性疾病,我国患病率已高达14%~18%,其防治需要长期大量的工作,应当防重于治,尤其是在糖耐量异常阶段未能达到糖尿病诊断标准的时期,改变不良生活方式、合理膳食、加强锻炼等非药物疗法更应加以提倡。针对冠心病风险因子的治疗是重点,生活方式的改变(合理饮食和运动)是核心的治疗方式,生活方式的改变不能完全奏效时,可配合药物治疗。最主要、最重要的方式是减轻体重和增加体育锻炼,强调生活方式的改变是第一位的一线治疗措施。此外,中医药的干预有着积极的防治作用,对预防心血管病和2型糖尿病无疑是既实惠又有效的方法。可根据中医之肥胖、消渴、眩晕、胸痹等病证认识并加以辨治[3],先天禀赋不足、少动多静、饮食不节、过食肥甘、忧思郁怒、劳伤心脾、肝胆失舒、年老体衰和肾气不足等多种病因均可导致脏腑阴阳气血亏虚,调摄功能失调,行血化津祛浊无力,从而变生血瘀痰浊,郁阻血脉络道,而呈本虚标实之证。一些单味中药对血压、血糖和血脂有一定影响,并具有两种或两种以上作用,可用于纠正胰岛素抵抗综合征的多种代谢紊乱,为实现对本病的治疗提供了可行性。由于经济条件限制,结合中医药治疗可节省开支,较城镇居民有更高依从性,更能体现其优越性。
本研究为探索一条对农村MS全面、早期的、综合的干预模式。通过个人健康信息的收集、代谢综合征风险评估和通过信息化手段、药物等进行综合干预措施,预期可达到明显高于同期对照组MS好转率,使其管理率、知晓率、治疗率等指标要好于对照组(P<0.05),并在统计学上有意义。中西医结合综合干预应能有效控制代谢综合征患者的各种临床症状,减少药物毒副反应的发生,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同时,基层卫生资源和人力资源可以得到充分利用的同时还可以给增加收入,有利于稳定医疗队员,可提高医院的市场竞争力。
【】
1 浙江省第三次高血压调查项目协作组.浙江省高血压流行趋势及影响因素分析.心脑血管病防治,2004,4(5):5-10.
2 姜丕政,蒋一鸣,胡雅国. 衢州市2003年高血压流行病学调查. 心脑血管病防治,2004,4(6):50-51.
3 张京春,陈可冀.代谢综合征与中西医结合综合干预.中西医结合杂志,2004,24(11):1029-1032.
4 蒋一鸣,俎德玲,姜丕政,等.社区代谢综合征中西医结合综合干预的研究. 中华中医药学刊,2008,26(8):1731-1732.
5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代谢综合征研究协作组.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关于代谢综合征的建议.中华糖尿病杂志,2004,12(3):156-16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