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前健康教育对社会因素所致剖宫产的影响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冯莉,肖雪梅 时间:2010-07-13

【摘要】  目的 探讨产前健康对社会因素所致剖宫产有无影响。方法 对我院2005年1月-2006年1月788例产科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005年1月-2006年1月我院剖宫产率为38.71%。其中社会因素剖宫产占剖宫产总数的25.9%,位居第2位。来源于我科“孕妇学校”并进行系统产检的产妇的剖宫产率明显低于非孕妇学校来源的产妇,P<0.05。结论 产前健康教育可以降低社会因素致剖宫产的发生。

【关键词】  产前健康教育;社会因素;剖宫产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prenatal health education on social factors affect the availability of cesarean section.Methods  From January 2005 to January 2006, 788 cases of obstetric were reviewed.Results  From January 2005 to January 2006 the rate of cesarean section was 38.71% in our hospital. Among which, the social factors accounted for 25.9%. The rate of cesarean section come from branches of the school of pregnant women system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non-pregnant women come from mothers of school source (P<0.05). Conclusion  Prenatal health education can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cesarean section caused by social factors.

    【Key words】  prenatal health education; social factors; cesarean section

    随着医疗技术的飞速,人类文明的进步和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妇女选择了剖宫产的分娩方式以确保母婴的安全。通过调查,分娩方式的选择与产妇对分娩方式的认识有关,对孕妇进行必要的产前健康教育是一项集思想性、知识性、性和性为一体的综合性措施[1]。本文在保证母婴平安健康度过围产期的同时,探讨降低社会因素剖宫产的有效措施。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本文收集2005年1月-2006年1月我院788例产科病例,其中剖宫产305例,顺产483例,年龄22~46岁,平均(27.6±8.4)岁。

    1.2  方法  随机抽取在我科进行系统产检及孕妇学校听课的产妇100例作为观察组。随机抽取非孕妇学校来源的产妇100例作为对照组,两组进行对照分析。两组产妇,无产科并发症及合并症。产前无医学手术指征,年龄、身高、体重、孕周差异均无显著性。

    2  结果

    2.1  分娩方式  2005年1月-2006年1月我院顺产483例,剖宫产305例,剖宫产率38.7%。

    2.2  剖宫产指征的分布情况  见表1。表1  剖宫产指征的分布情况

    2.3  产前健康教育对社会因素剖宫产的影响  见表2。表2  产前健康教育对社会因素剖宫产的影响注:经统计学处理P<0.05,差异有显著性

    3  讨论

    3.1  剖宫产率升高原因分析  社会因素致剖宫产占我院剖宫产指征的第2位。近些年来,已成为主要剖宫产指征之一。它的产生有多方面的因素。如产妇的主观原因:对分娩知识的缺乏、恐惧;对阵痛不能耐受;一些迷信思想,如对胎儿娩出的时间、日期的要求;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孕妇营养过剩致巨大儿增多,因巨大儿选择剖宫产的比例也增多;也有担心对产后性生活产生影响等。方面的原因:担心发生医疗纠纷或医疗争议、影响创收;部分年轻医生,在与孕妇沟通时,未做细致的解释工作及产前工作,甚至在谈话中暗示孕妇选择剖宫产,这也导致剖宫产率升高。近年来以脐带绕颈、社会因素、“珍贵儿”等为剖宫产指征的构成比明显升高,而以临产后头盆不称、产程异常、宫颈水肿、活跃期阻滞为剖宫产指征的构成比明显下降,说明许多孕妇未得到充分的试产机会,在临产前即实施了剖宫产。剖宫产手术时间短,风险小,多愿选择剖宫产[2]。

    3.2  剖宫产率升高的危害  母亲方面:研究表明,随着剖宫产的继续上升(20%~40%),围产期死亡率未再继续下降。相反,剖宫产术后并发症及远期患病率有上升趋势[3]。易引起子宫或腹壁切口感染,子宫壁撕裂、产后大出血、子宫内膜炎、尿道感染、肠麻痹、肠梗阻、盆腔炎、月经不调、异位妊娠、腰痛等高于阴道分娩者,再次妊娠时子宫破裂的危险性增高。胎儿方面:新生儿易发生湿肺、羊水吸入及肺透明膜病变,近年来有报道剖宫产儿患多动症、感觉失调综合征的比例明显升高。医务人员方面:由于观察产程、鉴别难产指征以及助产能力的欠缺,从而造成助产技术的萎缩衰退,导致恶性循环。

    3.3  降低剖宫产率的措施  医务工作者及孕妇均应正确认识分娩与剖宫产的利弊,通过而系统的健康教育对孕妇及家属给予全面的指导,对降低社会因素剖宫产有显著作用。孕妇学校,是孕妇及家属获得孕期保健、产科知识、育儿知识最直接、最可靠的途径。通过孕妇学校的学习,使孕妇能够了解分娩的全过程,以及在此过程中所获得的医务人员的帮助、指导、监测,从而减轻精神压力,分娩时提高对疼痛的耐受力,配合医务人员完成自然分娩。加强围产期保健及孕期监测。通过产科门诊的定期产检,能够对一些高危因素做到早发现、早处理,胎位异常及时纠正。同时,产科健康咨询能使孕妇树立正确的生育观,选择最有利于母婴健康的分娩方式,有效降低社会因素所致的剖宫产。

【】
  1 尚群,刘星辉.健康教育在结核病控制中的作用.职业与健康,2005,21(1):13.

2 孙嫦月,王彦尊.剖宫产率增高的原因分析.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2000,34(3):218-219.

3 张志诚.临床产科学.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6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