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地区城乡居民对医患关系的认知差异及对策
作者:王妍 唐继志 葛维维 胡鑫鑫 朱亚丽
【关键词】 城乡居民 医患关系 认知差异 对策
医患关系是医疗实践活动中最基本的人际关系,和谐的医患关系是一切医疗活动的基础,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条件。近年来,由于患方的自我保护意识不断增强等原因,使医患关系的和谐程度受到了一定的影响,已成为一个社会问题。因此,如何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已成为相关学者和各级管理者关心与研究的热点。本次研究主要针对浙江地区城乡居民对医患关系认知程度进行调查分析,以探讨城乡居民对医患关系认知差异的原因及其相应对策。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8年1月至2008年7月随机调查浙江省杭州、宁波、台州、湖州4个地区的城乡居民共1 159人,其中居民654人,其中男性326人、女性328人,年龄19~82岁,平均年龄(35.20± 13.04)岁;城市居民505人,男性254人、女性251人,年龄19~8 2岁,平均年龄(40.12±15.03)岁。农村居民中大专学历以上占14.82%, 大专学历以下占85.18% ;城市居民中大专学历以上占27.39% ,大专学历以下占72.61% 。
1.2 方法 相关并根据城乡居民对医患关系认知情况自行设计调查问卷,调查内容主要包括城乡居民对医患关系的紧张程度和主要原因、医疗费用承担水平、医院和医生的选择标准以及医患关系性质的认知情况等。事先培训调查员,每个地区安排4名调查员随机抽样入户调查,采用面对面询问并填写调查表。本次研究共向农村与城市居民发放问卷680份和520份,并现场收回,有效问卷回收率分别为 96.18%(654/680)和97.12%(505/520)。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0.0统计软件对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 检验。设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城乡居民对医患关系紧张度程度、医患关系紧张最主要原因、医疗费用承担水平、就诊医生选择、医院选择标准、医患关系性质比较结果见表1
由表1可见,所有被调查对象中,55.43%认为医患关系是和谐的,38.35%认为医患关系是紧张的,6.22%对医患关系紧张程度不了解。农村居民中认为医患关系和谐的比例明显低于城市居民,对医患关系不了解的比例明显高于城市居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分别 =7.63、9.41, P均<0.05)。
认为造成医患关系紧张的主要原因排序一至五位的依次是医疗费用太高(24.40%)、医患之间沟通不够(21.79%)、医疗保险制度不够完善(16.18%)、医务人员责任性和服务态度欠佳(13.33%)和医疗卫生事业的满足不了百姓的需要(11.06%),但对造成医患关系紧张的首要原因的认知中,农村居民认为是医疗费用太高,城市居民认为是医患之间沟通不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分别=6.73、7.54,P均<0.05)。
觉得医疗费用承担水平轻、重与无法承受的比例在农村和城市居民调查对象中均分别占第一、第二和第三位,但农村居民中觉得医疗费用承担水平重、轻的比例与城市居民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分别=20.55、23.49,P均<0.05)。
就诊时选择专家级医生、普通医生及无所谓的比例在农村居民中分别占第二、第一和第三位,而在城市居民中分别占第一、第二和第三位。农村居民中选择普通医生、无所谓的比例的比例与城市居民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分别=30.75、17.21,P均<0.05)。在医院选择标准方面,农村居民和城市居民选择医疗技术领先和价格公道不坑人的比例均分别占第一和第二位,在选择方便或者离家近、服务态度佳,口碑良好方面与城市居民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分别=12.37、4.95,P均<0.05)。
关于医患关系性质,农村居民中选择第一到第四位的比例分别是单纯医患关系、朋友关系、消费关系和金钱关系,而城市居民中选择第一到第四位的比例分别是朋友关系、单纯医患关系、消费关系和金钱关系。在农村居民中选择单纯医患关系、朋友关系的比例与城市居民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分别=9.69、4.90,P均<0.05)。
3 讨论
3.1 城乡居民对医患关系认知差异的原因分析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半数以上的城乡居民认为当前医患关系是和谐的,说明和谐向上是当前医患关系的总体趋势。但认为医患关系是和谐的居民的比例明显低于城市居民,而且,农村居民认为造成医患关系紧张的首要原因是医疗费用太高。农村居民中认为医疗费用承担水平“重”和“无法承受”的共占47.40%,而城市居民共占33.27%,有近一半的农村居民认为医疗费用的支出已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由此可见,医疗费用过高是导致医患关系紧张的一个最重要因素。本次调查显示农村居民中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仅占77.62%,而城市居民中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占91.68%。正是城乡之间的这种医疗保险制度不完善与风险分担机制不平等,加上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进一步扩大,使得农村居民实际承担的医疗费用比例高于城市居民。
本次调查结果还显示,虽然所有被调查对象认为医患之间沟通不够是造成医患关系紧张的次要原因,但在城乡居民之间存在明显差异,城市居民对这一认知的比例显著高于农村居民,并认为是造成医患关系紧张的首要原因。这与现行的医疗服务模式与医疗资源配置的不合理,使城市大人满为患不无关系。
本次调查显示城乡居民均把选择医疗技术领先和价格公道不坑人作为选择医院的主要标准,这从另一个侧面提示医疗机构本身技术水平的局限已经成为医患冲突的重要原因。医技水平难以满足需求,而分级医疗秩序紊乱使这一矛盾更为突出。同时,医疗机构管理中存在的缺陷也是发生医患关系冲突的重要原因。由于城乡居民之间的文化水平和状况的差异,使城市居民在就诊时更多地考虑选择专家诊治。
3.2 对策与建议 政府应加大包括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在内的医疗保障体制与医院管理体制改革的力度,建立健全风险分担机制和社会调节机制。确立“以人为本”即以“百姓为本”的指导思想,走“全民健康服务”的道路[1],建立适合我国当前社会总体经济水平和个人承受能力的医疗保障体系,尽早出台新一轮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方案。同时应建立健全风险分担机制和社会调节机制,应兼顾患者利益、医生利益、保险业、药业与社会整体利益,并相互制约;合理分配卫生资源(包括人力、财力和物力资源等),逐步增加农村地区及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服务站)的卫生资金、设备与人员的投入,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努力缩小城乡差距与贫富差距,提高百姓的生活水平和抵御疾病风险的能力。
各级医疗机构应切实加强职业道德建设,努力提高医疗护理技术水平。各级医疗机构应处理好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关系,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 在保证医疗质量的前提下,广泛采用适宜技术,降低患者的检查费用,在疗效大致相同的情况下,尽量使用低价药。要做到“合理住院、合理检查、合理用药、合理收费”[2]。医务人员必须时时处处把病人的利益放在首位,面对不同病人,无论来自农村和城市,无论地位高低、权力大小、关系亲疏、容貌美丑以及不同信仰、不同民族等,都应一视同仁,平等对待。医务人员要通过不断学习新技术、新理论充实专业知识,提高诊疗水平,为患者提供高效、优质、全方位的医疗服务,为改善医患关系创造有利条件。
医患双方应加强沟通,相互尊重。医务人员应该与患者进行积极的交流和充分的沟通 [3],充分尊重患者的平等、知情、参与决策和选择的权利,对任何病人的正当欲望和合理要求都应尊重,在力所能及和医疗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尽力给予满足。患者也应尊重和信任医务人员,正确理解医学和医疗行为,理解医务人员。通过良好的医患沟通与交流,既可增加患者对医疗技术局限性和高风险性的了解,增加对医生的信任,还可争取病人和家属的理解、支持与配合[4]。医患双方相互尊重和积极沟通,共同打造和谐的医患关系,是彼此共同的利益所系。
【】
1 武惠庭. 城市居民视野中的医患关系[J]. 医学与(人文社会医学版),2006,27(9):17-19.
2 齐建康.论医患关系的影响因素及对策[J].卫生事业管理,2007,(1):27-28.
3 潘传德, 王建华. 医护人员对医患关系认知差异性的调查分析[J]. 护杂志,2005,20(22):8-10
4 潘传德, 王建华. 医患双方对医患关系认知差异性的调查分析[J]. 医学与哲学. 2005,26(12):63-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