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遥散加味治疗神经衰弱56例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章玲 时间:2010-07-13

【摘要】   目的 探讨逍遥散加味神经衰弱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56例门诊患者以逍遥散加味为主方辨证施治,4周为1疗程。结果 临床治愈33例,好转19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92.86%。结论 逍遥散加味治疗神经衰弱临床疗效显著。

【关键词】  神经衰弱/中医药疗法;逍遥散/治疗应用;疏肝解郁

 神经衰弱是神经症之一,患者常感脑力和体力不足,容易疲劳,工作效率低下,常有头痛等躯体不适感和睡眠障碍,但无器质性病变存在。病人对自己的疾病显得敏感、紧张和过分关注。笔者在临床工作中用逍遥散加味治疗56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56例,均系2005~2007年来我院的门诊病例,男19例,女37例;年龄18~60岁;病程3个月~6年。临床表现:精神抑郁,急躁易怒,自制力差,易疲劳,头晕头痛,注意力涣散,记忆力减退,失眠多梦,心悸,纳食不香,甚或腰酸耳鸣,性欲低下,滑精阳痿等。全部患者均经理化检查,排除精神障碍和躯体疾病。中医辨证属肝郁化热、阴虚阳亢、心脾两虚、痰热内扰及肾阳不足5型。

  2  治疗方法
   
  逍遥散加味。基本方:柴胡30 g,白芍30 g,白术15 g,茯苓15 g,茯神15 g,当归15 g,灵芝15 g,煨生姜6 g,薄荷6 g,炙甘草6 g。辨证加减:肝郁化热加牡丹皮、栀子;阴虚阳亢可合天王补心丹同服;心脾两虚加熟地黄、龙骨(先煎)、牡蛎(先煎);痰热内扰加竹茹、半夏、枳实;肾阳不足加制附片、制何首乌、柏子仁[3]。水煎每日1剂,早晚分服,4周为1个疗程。服药期间嘱病人应有的生活,休息不仅是睡眠和静坐,还应适当的运动,如听、参观游览、钓鱼等,使生活丰富多彩。参加适量的体力劳动,劳逸结合,有助于调整高级神经系统的功能,避免在临睡前用脑过度或做较困难的工作。

  3  疗效标准与结果
   
  本组56例中,临床治愈:服用1个疗程后,临床症状消失,随访1年以上无反复33例;好转:服药1疗程后,患者症状明显减轻19例;无效:服药1疗程后,病情未见好转或加重4例;总有效率为92.86%。

  4  小结
   
  西医认为精神因素是诱发本病的主要原因,如工作和学习过度紧张,忙乱无序,休息和睡眠长期无,思想矛盾持久不能解决,以及伴随这些因素的思想负担和不愉快情绪等,都可使大脑皮层与皮层下结构的正诱导与负诱导关系不协调,可使植物神经功能改变而出现各种躯体诉说。其主要用镇静催眠药,如安定类、巴比妥类、营养神经药谷维素、维生素B1等,心动过速用心得安[1]。中医则将神经衰弱归属于不寐、郁证范围,涉及到惊悸、健忘、虚劳、百合病等诸症。中医学认为本病主要由七情所致,由于忧思郁怒,肝失条达,气机不畅而至肝气郁结[2]。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中指出:“见肝之病,知肝传脾。”笔者应用逍遥散疏肝解郁养血健脾,起到了治已病防未病的双重作用。据研究表明,肝郁的主要病理基础可能为脂质过氧化的增强,肝细胞的破坏,而逍遥散的主要药效之一就是抗氧化反应[3]。再加以灵芝补虚安神,经现代药理研究证明其内含多种微量元素,可以调节人体免疫功能,且具有镇静的作用[1]。茯神正如《名医别录》所述:“止惊悸、多恚怒、善忘,开心益智,安魂魄,养精神。”其水煎剂亦有镇静作用。诸药合用奏疏肝解郁,补虚安神之功效。

【】
   [1]曹振爱,苗志学.杞菊汤治疗神经衰弱60例[J].陕西中医,2005,26(7):671.

  [2]高雪敏.中药学[M].北京:中医药出版社,2005:458.

  [3]邓中甲.方剂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3: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