敷脐疗法治疗前列腺炎301例临床观察
作者:王清,郭登泉,侯婷婷,杨新强,王洪波
【关键词】 前列腺炎;敷脐疗法;膏药
笔者自2000年4月-2007年5月,采用秘方炼制膏药,贴肚脐急慢性前列腺炎301例,取得一定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301例,均经各种方法辗转治疗效果甚微,临床诊断为前列腺炎患者。年龄最小22岁,最大81岁,22-39岁12例,40-49岁55例,50-59岁170例,60-69岁114例,70岁以上61例;疗程最短1年,最长6年;已婚268例,未婚33例,伴不育症20例(精液检查示:不液化或液化时间长,存活率活动率低下,穿透力差)。
1.2 急性前列腺炎诊断方法 发病前有皮肤化脓或上呼吸道感染或急性尿道炎,全身症状有寒战发热,厌食乏力等,起病急,局部症状有泌尿系统感染及直肠刺激症状。直肠指诊,可扪及肿大前列腺,表面光滑规则,有明显压痛,脓肿形成时则有波动感。化验室检查前列腺液中充满脓细胞,尿道分泌物检查及细菌培养可见致病菌。
1.3 慢性前列腺炎诊断方法 可有急性前列腺炎、尿道炎、尿道梗塞及尿路感染史,病程缓慢,多见于中老年男性,临床症状表现不一,小腹坠痛,会阴睾丸腹股沟触痛或坠胀感及不适,肛门坠胀难受,大便扁条状,尿频尿急尿痛,排尿困难,排尿后随尿道口滴白、尿道口糊口现象,尿道烧灼痛,阳痿早泄,遗精、滑精、不射精,在部分男性不育症中是重要原因。直肠指诊:前列腺略大或缩小,质地软硬不一,压痛,表面欠光滑。前列腺液镜检:卵磷脂小体减少或没有,高倍镜视野白细胞(?),脓细胞(?)[1]。
2 治疗方法
2.1 处方 黄芪、红花、七叶一枝花、穿山甲、车前子、泽兰、鱼腥草、琥珀、两头尖、苦参、小茴香、黄柏等[2]。
2.2 制备 以上药物,香油煎炼。均按传统手法制成膏药备用。
2.3 用法 洗净肚脐,膏药加热,贴肚脐上,4 d换药1次,40 d为1个疗程[3]。
3 疗效标准与结果
显效:一般症状消失,前列腺检查正常286例,占95.3%;有效:症状有所改善,前列腺检查明显好转10例,占3.1%;无效:症状体征及前列腺检查未见好转5例,占1.6%。总有效率98.4%。
4 体会
前列腺炎无论急性、慢性、细菌性或非细菌性均表现为前列腺充血、水肿、胀痛,中医辨证气血壅滞,湿热下注,属中医淋浊范畴,为湿盛所致,痛则发炎,气滞则肿胀。古语:“流水不腐”。败精浊血,郁而不达,湿热秽浊蒸腾不息而致炎症不休,治以活血化瘀,解毒散结为主。可见立方对症,若一味消炎解毒,难免于症无补。采用传统敷脐疗法,精心制备药膏,结合医学检查方法,考虑前列腺被膜较厚,三层脂肪防护,口服药、注射剂难以通过被膜上皮进入前列腺而发挥治疗作用。
肚脐是全身经络的总枢,内达五脏六腑,为经脉汇集之处。中医传统疗法脐部给药常用来治疗二便不利,《续名医类察·卷二十·二便不通》载“一人大小便数日不通,用商陆捣烂,敷脐上。立愈。”朴、硝、商陆敷脐,治二便不通,一法兼具西医导尿,与灌肠两法之功,可见肚脐疗法之神[4]。现代医学研究表明,其表皮层最薄,屏障功能最弱,膏药敷脐易于穿透,也可为肚脐疗法之佐证。
【】
[1]姚 俊.经验良方[M].北京:中医药出版社,1994:70.
[2]美D.C萨比斯顿.克氏外[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3.
[3]吴在德,吴肇汉.外科学[M].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
[4]郑虎占,侯新楠,张 敏.《名医类察》与《续名医类案》的中药特殊用法探讨[J].中医文献杂志,2007,(2):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