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血化瘀法治疗糖尿病足的临床应用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刘异 时间:2010-07-13

【摘要】  目的:观察活血化瘀法糖尿病足的临床疗效。方法:对糖尿病足血瘀症患者,采用活血化瘀法辨证施治。结果:运用活血化瘀法从瘀生湿浊、久病多瘀、瘀阻气机论治,必要时联合西药常取效良好。结论:活血化瘀法治疗糖尿病足疗效肯定。

【关键词】  糖尿病 病因学;糖尿病足 合并症;活血化瘀法 治疗应用

  糖尿病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而糖尿病足(Diabetic  Foot)是常见的糖尿病慢性并发症之一,也是糖尿病患者截肢致残的主要原因。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对糖尿病足的定义为糖尿病患者合并神经病变及各种不同程度末梢血管病变而导致下肢感染、溃疡形成和深部组织的破坏。常是糖尿病患者截肢的主要原因。根据糖尿病足的临床特点,在临床治疗中结合应用活血化瘀法[1-3]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1  临床应用
    
  在糖尿病足血瘀证中以血行障碍为其特点,临床应用活血化瘀时首先要明确血瘀的性质、程度、部位和病种,根据中医辨证论治的治疗原则,很少有应用单一的治法,根据《内经》中阐明的血瘀证中的致病特点及结合本病,可分述如下:

  1.1  瘀生湿浊  津血相依,同源异类,消渴日久,耗气伤津,瘀血内阻,可致津液输布失常,或为口渴,甚或化生湿浊,瘀血与湿浊并为病理产物及致病因素,故在治疗中应活血化瘀为主,兼以清热解毒利湿。徐胜珍[4]应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糖尿病足38例,应用清热解毒利湿、活血化瘀的中药加减,结果:显效29例,有效7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5%。

  1.2  久病多瘀  消渴病日久,多瘀多虚,血气分离,阴阳破败,脉道不通,阴阳相逆,而为瘀证,苏秀海等[5]人以活血化瘀为主,益气养阴为辅自治中药胶囊治疗糖尿病足76例,治疗组治愈总有效率为97.4%,显效率为59.4%。说明消渴病在病程中出现多虚多瘀之症,结合患者病变特点,应用活血化瘀兼益气养阴,每收到良好的疗效。

  1.3  瘀阻气机  脉为血府,气为血帅,由于消渴日久则见气阴两虚,气虚则无力鼓动血脉,阴虚则无以滋养血脉,而致瘀血内阻,故在临床治疗中应补气养血,张月珍[6]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足运用补阳还五汤或血府逐瘀汤加减,在气虚明显时加党参、太子参、黄芪,在临床活血化瘀的基础上加入补气之药,使气行则血行,但因患者多为久病,故在治疗中不宜加入过为峻猛的补气药,以免伤津耗气。

  1.4  必要时联合西药  由于糖尿病足的血管病变特点加之患者又合并了其他疾病,有些患者适合做血管搭桥或支架手术,并且愈后效果较好。但是经过近几年的临床观察预期效果较差,董建勋等[7],经过临床研究后将中西医结合,运用中医的辨证循经及活血化瘀中药结合自体骨髓单核细胞治疗糖尿病足29例,结果肱-踝指数、疼痛评分、冷感评分等均比术前有明显改善。这说明辨证循经注射自体骨髓单核细胞联合中药治疗糖尿病足可以更好的使血管再生,并且改善由于缺血、血瘀而致疼痛,间歇性跛行等临床中常见症状,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2  结论与分析

  2.1  辨证繁多,缺乏规范  糖尿病是常见病、多发病,而糖尿病足又是其较为严重的四大并发症之一。本病应用中医中药活血化瘀法有一定优势和特色,但出现了诊断上灵活有余,规范化不足,难以进行大样本的研究,辨证方法繁多,诊断概念模糊,不免有“一家一方,一人一汤”之嫌。

  2.2  优势互补,中西结合  根据消渴是消渴性脱疽之因,消渴脱疽是消渴之果的辨证关系,应当很好的控制原发病,在消渴病中,中医药直接降糖的作用不显著、不迅速、不明确,故当取长补短,中西医结合。

  2.3  不治已病,重在预防  尽管糖尿病足治疗困难,但是足病的预防则十分有效,国际糖尿病联盟发布的2005年世界糖尿病日的口号是“糖尿病与足保护”[8]研究表明烫伤和穿着不合适鞋袜以及修剪趾甲不当等是引起糖尿病足的物理因素,而这些是完全可以避免的,故加强足病的宣传,提高糖尿病患者的自我足保健意识和能力尤为重要。

【】
    [1]侯江婷,陆小娜,梅海云.中医药防治糖尿病足的临床研究进展及前景展望[J].时珍国医药,2006,4(17):463-465.

  [2]施赛珠,陈剑秋,石志芸,等.2型糖尿病中血瘀证和益气活血药预防其血管病变的疗效观察[J].中医杂志,1989,(6):21-23.

  [3]王爱红,李 强,等,部分省市糖尿病足调查及医学学分析[J].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005,12(6):496-499.

  [4]徐胜珍.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足湿性坏疽38例[J].光明中医,2005,20(4):43-44.

  [5]苏秀海,孙文亮,等,复荣通脉胶囊治疗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76例临床研究[J].河北中医,2006,28(1):13-15.

  [6]张月珍,卢玉梅.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足30例[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6,26(3):270-271.

  [7]董建勋,冯 凯,王伏声,等.辨证循经注射自体骨髓单核细胞联合中药治疗下肢动脉缺血性疾病的临床研究[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7,30(1):64-66.

  [8]许樟荣,于世界糖尿病日重谈糖尿病足的诊治与预防[J].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005,12(21):491-4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