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氨喋呤配合米非司酮治疗异位妊娠38例分析
【摘要】 目的:探讨甲氨喋呤静脉给药配合米非司酮异位妊娠的疗效。方法:选择病例38例。用药前作血常规及血的生化检查,无异常后5%生理盐水+甲氨喋呤75 mg,静脉滴注,米非司酮150 mg空腹顿服,同时给予对症治疗,1周后重给予5%生理盐水+甲氨喋呤75~100 mg静脉滴注,治疗期间严密观察腹痛,阴道流血和生命体征变化。并复查血,尿HCG。根据血β?HCG及尿HCG的结果,必要时重复给药1次。结果:甲氨喋呤静脉给药配合米非司酮治疗异位妊娠的成功率达78%。使78%的病人免受了手术的痛苦。结论:甲氨喋呤静脉给药配合米非司酮治疗异位妊娠的成功率高。
【关键词】 异位妊娠;甲氨喋呤;静脉给药;米非司酮;保守治疗
异位妊娠是妇产科常见的急腹症之一,发病率约1%,是孕产妇主要死亡原因之一,其中以输卵管妊娠最常见。近年来非手术治疗广泛推广,其中以甲氨喋呤配合米非司酮疗效比较肯定。本文应用甲氨喋呤和米非司酮治疗非破裂型输卵管妊娠36例,取得较好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符合保守治疗条件:(1)无生命体征改变;(2)输卵管妊娠未破裂或流产;(3)无内出血或内出血量少,无下腹痛或短暂下腹痛;(4)无肝、肾疾病,无MTX及米非司酮用药禁忌证;(5)要求保守治疗或迫切要求保留生育功能;(6)输卵管妊娠包块直径?5 cm;(7)查血β?HCG<2000U/L。
1.2 一般资料
56例均为我院收治的输卵管妊娠患者,年龄20~43岁,有停经史50例,临床表现:少量阴道流血40例,轻微腹痛21例,孕产史:初孕者6例,有孕产史50例。筛选其中符合保守治疗条件者38例为观察对象。
1.3 治疗方法
用药前作血常规及血的生化检查,无异常后5%生理盐水+甲氨喋呤75 mg,静脉滴注,米非司酮150 mg空腹顿服,同时给予对症治疗,如抗炎,止血治疗。1周后重给予5%生理盐水+甲氨喋呤75~100 mg静脉滴注,治疗期间严密观察腹痛,阴道流血和生命体征变化。并复查血,尿HCG。根据血β?HCG及尿HCG结果,必要时重复给药1次。
1.4 疗效标准
治愈:临床症状消失,血β?HCG降至正常范围或尿HCG呈阴性,盆腔包块缩小或不继续增大,无内出血;失败:以接受MTX和米非司酮联合治疗后发生腹痛加剧,治疗2周后血β?HCG未下降或增高,尿HCG呈阳性,盆腔包块未缩小反而增大,治疗过程中出现手术适应症予剖腹探查。
1.5 手术指征
(1)血β?HCG持续升高;(2)腹痛并反复发作,出现内出血或原有内出血增多;(3)盆腔包块增大;(4)心管搏动持续存在或治疗期间出现心管搏动。
2 治疗结果
本组38例,成功30例,失败8例,见表1。8例失败病人治疗前2例发现心管搏动,5例包块大于5 cm,治疗期间8例均腹痛加剧,行剖腹探查术,其中5例系输卵管峡部妊娠破裂,另3例系输卵管壶腹妊娠流产,腹腔内出血分别为300~800 mL。
3 讨论
近10年来异位妊娠发病率不断升高,占妊娠总数的2%,血尿测定使受精后7~10 d即能诊断是否妊娠,结合B超检查,大部分输卵管妊娠可以在破裂之前确诊,从而为开展非手术创造了有利条件[1?3],MTX是抗代谢药,是叶酸拮抗剂,可与二氢叶酸还原酶结合,使四氢叶酸的合成障碍,从而干扰DAN合成,滋养细胞对此药比较敏感,用药后滋养细胞生长受阻,从而使异位妊娠胚胎停止发育,终被吸收;药物在肝,肾,胸,腹腔积液中可储留数周,排除缓慢,产生一定的副作用,已广泛应用于异位妊娠其保守治疗。米非司酮具有强烈的抗孕激素活性,与内源性孕酮竟争结合受体,应用米非司酮使蜕膜, 绒毛组织变性,黄体溶解,胚囊坏死。两者联用起效快,一般在2~4周有HCG下降,最快者4 d即下降[4?5]。研究结果显示:米非司酮和MTX联合治疗输卵管妊娠提高了治疗的成功率,MTX联合米非司酮用药能更快地、更有效地抑制滋养细胞增长,从而减少了输卵管妊娠发生破裂的危险。由此认为,MTX和米非司酮联合治疗输卵管妊娠两者有疗效相加的作用。对于B超发现心管搏动的输卵管妊娠者慎用米非司酮联合MTX保守治疗。
造成输卵管妊娠的原因很复杂,一种或多种因素可同时存在。因此应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有不孕史生育力低下者,积极治疗不孕症;对可疑的患者行血、尿HCG和阴道B超检查,尽量早发现,及时治疗。如果保守治疗失败需手术治疗,术中注意防止黏连是保留生育力的重要措施,检查对侧输卵管情况是关键步骤,若黏连应予分解,若远端异常应行输卵管造口术,并检查管腔是否通畅,关腹前可放置低分子右旋糖酐150~200 mL,防止黏连,对前次异位妊娠的病因及早治疗,防止同样的因素造成再次输卵管妊娠,对未产妇及生育力低下,无子女,已切除一侧输卵管者,最好修复保留患侧输卵管,以保存其生育功能[6?8]。
【】
[1]乐 杰.妇产[M].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10?115.
[2]李瑞珍,王振海,吴瑞芳,等.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抗早孕蜕膜与绒毛细胞凋亡及其调控基因的研究[J].中华妇产科杂志,1999,34(5):281.
[3]张国华.米非司酮治疗异位妊娠的疗效观察[J].实用妇产科杂志,1999,15(1):45.
[4]梁小艳.米非司酮保守治疗未破裂型宫外孕11例[J].实用医学杂志,1998,14(8):589.
[5]刘嘉琦.甲氨喋呤不同给药方式治疗异位妊娠的疗效观察[J].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4,20(3):181.
[6]赵兴元,艾 浩.米非司酮联合甲氨喋呤治疗异位妊娠40例分析[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4,20(5):311.
[7]丽 群,李卫平.甲氨喋呤多次小剂量肌肉注射治疗输卵管妊娠36例分析[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1,17(3):161?162.
[8]欧 俊,吴效科.异位妊娠的治疗现状[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3,19(5):309?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