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括约肌侧切缝合术治疗慢性肛裂疗效观察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缪剑辉 时间:2010-07-13

【摘要】  目的:探讨内括约肌侧切缝合术的临床疗效,为提高肛裂疗效提供术式选择。方法:随机抽取运用本术式的临床病例予以疗效。结果:总有效率100%,痊愈时间平均14d。结论:内括约肌侧切缝合术具有创伤小、痛苦轻、愈合快、并发症少、复发少的优势,是慢性肛裂的理想术式。

【关键词】  肛裂;内括约肌侧切术;疗效观察

  近年来,笔者在临床中对慢性肛裂实施内括约肌侧方切除加缝合的手术方法,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随机抽取慢性肛裂病例200例,男125例,女75例;病程1~5年,肛裂部位后正中187例,前正中及其他部位13例,并发赘皮外痔180例,肛乳头肥大35例,皮下瘘20例。

  2 手术方法
    
  局部浸润麻醉,在截石位9点距肛缘1~1.5cm处触及括约肌间沟,自此向外作1cm放射状切口,血管钳分离皮下组织,手指伸入肛内作引导,在括约肌间沟内向肛内挑出内括约肌,手指伸入肛内作引导,在括约肌间沟内向肛内排出内括约肌,切除0.5~1cm括约肌,肛内手指能明显感到肛门松弛,尔后指法扩肛,使肛门充分松弛。切口仔细检查,彻底止血,切口予丝线缝合1~2针。再予处理肛裂赘皮、硬结组织、皮下瘘等,后予肛门清洁、消毒,外敷雷佛奴尔纱布包扎。术后每日消毒、换药,保持局部清洁,一般3~4d予拆线。

  3 结果
    
  3.1 疗效标准 治愈:裂口愈合,大便畅解;好转:裂口或创面缩小,症状改善;未愈:术后1月裂口仍未愈合,症状无明显改善。
   
  3.2 结果 本组全部治愈,缝合处感染15例,拆线后经消毒、换药后痊愈。治愈时间10~25d,平均14d。6个月后随机随访50例无复发。

  4 讨论
    
  4.1 慢性肛裂是在急性肛裂反复发作的基础上形成的。慢性肛裂的临床病变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肛裂部位纤维化,结缔组织增生;二是肛门紧张狭窄,排便困难。因此,肛裂手术的设计必须针对这两方面才能达到满意的疗效[1] 。

  4.2 内括约肌侧切术是慢性肛裂的主要方法,内括约肌切断后,降低了内括约肌痉挛产生的压力,恢复了肛管皮肤黏膜的正常灌注,减轻疼痛,促进溃疡愈合。以往对慢性肛裂都采用后正中切扩术,该术式虽然也能治愈肛裂,但创伤大、痛苦大、愈合期长,且常伴有“锁孔样畸形”或沟状缺损、污染内裤以及自制功能受损等并发症。侧方内括约肌切断术有开放式和闭合式两种,闭合式常易引起损伤肛管内皮肤黏膜,造成感染成瘘,且内括约肌断端常会重新粘连,影响疗效。开放式是在直视下切除部分内括约肌,疗效肯定,但切口如敞开常易引起感染,愈合缓慢。小切口直视下切除部分内括约肌,再予缝合的方式,收效良好[2] 。
   
  4.3 该术式特点 (1)侧位小切口与在后正中原肛裂处大创伤切口相比较,既达到了松弛肛门的目的,又避免了后正中大切口的疼痛,愈合慢、锁孔样畸形的弊端;(2)直视下挑出内括约肌予以切除0.5~1cm,避免了损伤肛内粘膜造成肛瘘的可能性;(3)术中指法扩肛可使内括约肌充分松弛,防止断端粘连,保证了手术效果,减少了复发可能;(4)皮肤切口缝合,减轻了术后疼痛,缩短了愈合时间;(5)经手术内括约肌松解后,原肛裂部位仅需切除裂痔及少量硬结组织,疗程短,痛苦小,是治疗慢性肛裂的理想术式。

【】
    [1]邵万金.肛裂的治疗进展[J].肛肠病杂志,2004,24(9):31.

  [2]孙德礼.肛裂后切扩术与侧切术式选择及疗效观察[J].结直肠肛门外科,2006,12(3):180.

  [3]熊海新.侧切术治疗陈旧性肛裂180例临床观察[J].结直肠肛门外科,2006,12(3):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