眶重建术后早期冰敷的临床疗效观察
【关键词】 眼眶重建术 冰敷
眼眶重建术后患者切口疼痛、肿胀是最常见的并发症,以往术后通过口服、肌肉注射或静脉滴注镇痛药和止血药物,但效果不理想。为了探讨良好的止痛、消肿方法,2006-01~2006-10,我们对60例眼眶重建术后患者采用冰敷法止痛及消肿,并对疗效进行观察。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对象
眼眶重建术患者共60例,随机分为组、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男19例,女11例,年龄28~78岁,平均年龄40岁;对照组男20例,女10例,年龄14~62岁,平均年龄38岁。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情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
1.2 方法
治疗组术后患眼给予冰敷,嘱患者平卧、轻闭眼,将自制5 cm × 4 cm的自制盐水冰袋,用纱布包裹4~6层,压迫于包扎完毕的伤口上冰敷30~40 min,术后48 h内继续间断冰敷伤口。对照组术后伤口常规包扎,不作冰敷处理。
1.3 疗效判定标准冰敷1 h后疼痛明显减轻,≤24 h肿胀消退为显效;冰敷2 h疼痛减轻,≤48 h肿胀消退为有效;冰敷48 h肿胀无明显减轻,仍有疼痛为无效。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1.5 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采用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有显著意义。
2 结果
结果见表1。比较组和对照组术后应用冰敷、止痛及消肿情况,治疗组疗效明显好于对照组,有显著意义( P﹤0.01)。表1 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效果比较(略)
3 讨论
冰敷在临床用于早期关节扭伤已有报道[1],且疗效显著,对外科手术伤口的止血,消肿及镇痛也有很好的疗效[2~4]。冰敷疗法是应用能使人体温度降低的物理因子,如冷水或冰块刺激机体而达到降温、止痛、减轻术后水肿的一种治疗方法[4]。治疗组术后应用冰敷,止痛及消肿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其原因与冰敷导致局部创面迅速降温,抑制组胺等炎性递质的释放,抑制微血管的通透性,从而减轻水肿有关;同时局部温度下降还可以抑制细胞活动,使神经末稍的敏感性降低,减慢神经冲动的传导而减轻疼痛。但是,在临床使用中,因麻醉对伤口组织的麻醉作用还未消失,要注意防止局部冻伤。另外还要注意防止冰水渗漏污染伤口。
【】
[1]姜守国,齐 芬,薛亚萍. 冷敷制动治疗踝关节扭伤[J].中华理疗杂志,1993,16(1):17.
[2]汪美丽,饶庆华,高 丽,等自制药物冰淇淋在小儿扁桃体挤切术后的应用[J].中华护理杂志,2000,35(8):471.
[3]王玉红. 介绍一种颈部冷敷袋[J].中华护理杂志,1999,34(2):73.
[4]贾俊卿,梁 静,齐月梅,等. 内眼术后冷敷的实验和临床应用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00,1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