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共振胰胆管成像在胆道梗阻中的诊断价值
【关键词】 胆道梗阻性病变
胆道梗阻性病变是临床上的常见病,影像学检查是了解胆道系统解剖以及梗阻部位、原因的主要手段。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是近年来开展起来的一种MR新技术,由于它具有安全简便、无创伤、不需对比剂等优点,在胆系疾病诊断中得到广泛应用。现对MRCP检查的118例胆道梗阻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MRCP在胆道梗阻诊断中的价值。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05年1月至2007年6月MRCP检查并经手术病理或ERCP活检证实的胆道梗阻118例,其中男67例,女51例,年龄31~84岁(平均53.7岁)。临床表现均有不同程度的右上腹隐痛或不适感、皮肤巩膜黄染、食欲减退,部分患者有发热史。
1.2 检查方法
采用Philips Intera 1.5T超导磁共振扫描仪,体部相控阵线圈。检查前6h禁食、禁水。检查时患者取仰卧位,先行腹部常规快速自旋回波的横断面T1WI、T2WI及冠状面T2WI扫描。检查序列:重T2WI单次激发2D-厚层投射扫描,参数为TR/TE=8000/800ms,层厚40mm,FOV36 cm×36cm,矩阵205×256,一次采集加抑脂技术;单次激发半傅立叶采集快速自旋回波3D-多层薄层扫描,参数为TR/TE=1800/650ms,层厚2mm,无间隔,FOV36 cm×36cm,矩阵205×512,一次采集加抑脂技术。原始图像以最大信号强度投影(MIP)法进行三维重建。由2名高年资医师共同阅片讨论,重点观察MRCP图像中胰胆管的显示情况及形态学改变,判定梗阻部位,并结合常规扫描图像分析梗阻原因。
2 结果
2.1 定位诊断
MRCP诊断梗阻位于肝门上段左右肝管汇合处以上13例,表现为一侧肝内胆管扩张;梗阻位于肝门段左右肝管汇合处至肝总管与胆囊管汇合处以上18例,表现为二侧肝内胆管扩张,有或无肝总管扩张;梗阻位于胰上段肝总管与胆囊管汇合处至胆总管进入胰头之前34例,表现为肝内胆管、肝总管、胆总管近段扩张,胆囊扩大;梗阻位于胰内段胆总管被胰腺包裹部分37例,表现为梗阻端以上胆管不同程度扩张,胆囊扩大;梗阻位于壶腹段胆总管末端进入十二指肠乳头区16例,表现为全部胆道系统不同程度扩张,并有胰管扩张。MRCP对胆道梗阻的存在和胆道梗阻部位的判定准确率100%。
2.2 定性诊断
MRCP对胆道梗阻的定性诊断与手术、ERCP的活检病理结果对照,良性病变符合率91.30%,恶性病变符合率83.67%,总的符合率为88.14%。详见表1。表1 MRCP诊断与手术、病理对照(略)
2.3 MRCP表现
胆道结石:表现为胆管内低信号充盈缺损影,周围为高信号的胆汁影;嵌顿于胆管内的结石,梗阻端呈杯口状,梗阻近端胆管扩张;泥沙样或直径<3mm的结石易被高信号胆汁所掩盖,导致漏诊。本组误诊的4例中3例为泥沙样结石,1例位于胆总管末端的3mm小结石。胆管炎性狭窄:表现为胆管局限性狭窄,呈渐行性、较长的狭窄段,边缘较光滑,伴近端胆管不同程度扩张。本组2例表现为胆管壁僵硬,管壁局部不均匀增厚误诊为胆管癌。先天性胆管扩张症:本组4例均为I型,胆总管呈囊状或梭形扩张,周围解剖结构显示清晰。胆管癌:表现为胆管的截断征象、偏心性狭窄或腔内充盈缺损,梗阻段以上胆管中至重度扩张,肝内胆管扩张呈软藤状,结合MRI常规扫描可发现病变区软组织肿块影,胆管壁不均匀增厚。本组中有2例误诊为炎性狭窄,1例误诊为胰头癌。胰头癌:表现为胆总管胰腺段截断状或鸟嘴样狭窄,胰头段胰管不显示,体尾部胰管扩张,与扩张的胆总管形成“双管征”,但二者呈分离状态,常规MRI图像上胰头不同程度扩大,信号不均匀。本组3例表现不典型误诊为胆总管癌。壶腹部癌:表现为胆管、胰管全程扩张,呈“双管征”,二者有聚拢的趋势,梗阻处呈横形、鸟嘴状或鼠尾状截断,也可显示结节状充盈缺损。本组2例误诊为胰头癌。
3 讨论
3.1 MRCP成像原理
MRCP是利用胆汁和胰液含有大量自由水,其显著长于周围组织的T2弛豫时间的特点,在重度T2WI的MR图像上,静态或缓慢流动的液体(胆汁、胰液)呈高信号,而肝脾等实质器官则表现为低信号,快速流动的血液因流空效应无信号,从而形成鲜明对比,达到类似于造影的效果,清晰显示胆道系统的形态结构[1,2]。
3.2 MRCP对胆道梗阻的诊断价值
B超、CT、ERCP、PTC是胆道梗阻诊断中常用的检查方法,但B超检查受肠道气体的干扰影响观察,且受操作者经验的影响;CT检查需应用造影剂,且受X线辐射,而且难以直观显示胰胆管的三维形态;ERCP、PTC的准确性、特异性虽然高,但属创伤性检查,且对操作的技术要求较高,术后并发症较多[3]。MRCP简单、安全,无创、无放射性,无严重并发症,不需要使用造影剂,可从多角度全面显示胆道系统的结构,再加上对十二指肠环的显示,可提供直观、整体、连续的图像。本组定位诊断准确率100%,定性诊断符合率88.14%,与一致[4]。胆道梗阻的原因主要有结石、胆管炎性狭窄、肿瘤。在MRCP图像上,胆道结石的表现较为特异,多表现为圆形或卵圆形充盈缺损,单发或多发,周围环绕高信号胆汁,定性一般不难;炎性狭窄多表现为渐行性狭窄,管壁多对称,肝内胆管扩张呈枯枝状,胆管扩张程度相对较轻,常规MRI图像上管壁无偏心性增厚,管周无软组织肿块;恶性肿瘤所致胆道梗阻的胆管扩张多显著,肝内胆管扩张呈软藤状,梗阻端管壁僵硬,管壁的增厚多不均匀,扩张的管腔突然变窄消失,如结合常规MRI扫描发现肿块,则诊断更为明确。
3.3 MRCP检查的局限性
MRCP图像的空间分辨率不及ERCP和PTC等直接成像方法,重建后的图像容易掩盖细小病变,故一定要重视对原始图像的细致观察;不能象ERCP在诊断的同时进行活检和介入;不能反映管壁本身和管腔外的异常,胆管管腔的形态学改变缺乏特征性,良、恶性梗阻的表现有一定的交叉,给鉴别诊断带来一定的困难;易受胃肠道内液体及呼吸运动伪影干扰。
【文献】
1 高阳,牛广明,韩晓东,等.MRCP对胆系梗阻性疾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研究.实用医学影像杂志,2005,6(5):274~276.
2 曹英.磁共振胰胆管成像的临床应用价值.医学影像学杂志,2004,14(10):865~866.
3 邓小霞,程传虎,刘锦文,等.MRCP在梗阻性黄疸定位与定性诊断中的作用.消化及介入诊疗,2007,12(1):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