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病毒性脑炎临床分析
【摘要】 目的]探讨儿童病毒性脑炎的临床特点,分析病毒性脑炎的诊治方法。[方法]对303例患儿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病毒性脑炎临床表现以发热、头痛、呕吐为主,脑脊液和脑电图及CT检查阳性率高。303例中,治愈102例,好转201例,无死亡病例。[结论]儿童病毒性脑炎准确诊断后及时对症,疗效较好。
【关键词】 病毒性脑炎;儿童;临床特点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hildren with viral encephalitis.[Methods]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303 children with viral encephalitis.[Results] Epidemiology research and clinical analysis of 303 cases of enteric viral encephalitis were conducted during epidemic pridem from June to July. The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observed in patients were fever, headache and vomiting. Diagnostic examination Neutralization test and electroencephalogram (EEG) were applied to evaluate and type.[Conclusion] The key to successful treatment is early diagnosis and prompt treatment.
Key words: viral encephalitis; children;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儿童病毒性脑炎是由多种病毒引起的一组以精神和意识障碍为突出表现的儿科常见的急性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与机体免疫功能有关,多发生于6~11月。目前主要以流行病学、临床表现和实验室辅助检查结果进行诊断,易出现误诊而延误治疗,留下后遗症,严重者可危及生命。我市2003年病毒性脑炎发生流行,在此期间我院共收治303例患者,现对病例进行分析,探讨正确诊断和治疗的方法。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2003年本院住院病例303例,男196例,女107例,年龄2月~15岁,平均(8.38±3.42)岁,病程2~7d,住院时间3~30d,平均(8.70±6.83)d。1~5月份发病17例,6~11月278例,12月2例,其中6~7月发病人数达157例(51.8%)。发病区域集中在湖州市吴兴区和南浔区。根据临床表现、脑脊液常规、生化、细菌培养,部分病例进行病原学检查,均符合病毒性脑炎诊断[1]。
1.2 临床表现 多为急性、亚急性起病,以发热、头痛、呕吐为主要表现,部分病例伴有抽搐、意识改变及精神症状,有不同程度的脑膜刺激症。其中抽搐病例52例,意识障碍36例,49例出现消化道症状如腹痛、腹泻、恶心等,168例出现呼吸道症状如咳嗽、咳痰等。
1.3 实验室检查 入院后对所有患儿进行血常规检查,白细胞升高者76例,中性粒细胞升高者63例。对其中269例病例行腰穿检查,脑脊液压力增高者134例,脑脊液细胞总数正常者71例,异常者232例,增高者在(50~370)×106/L之间,分类以淋巴细胞升高为主,蛋白定量多在正常范围,涂片均未找到细菌,脑脊液培养均阴性。部分病例采集发病和恢复期的血液、脑脊液标本,送省疾控中心,分离出柯萨奇病毒。
1.4 脑电图(EEG)及CT检查 对263例病例在入院2d内进行脑电图检查,正常55例,轻度异常156例,以脑电波轻度弥漫型异常为主,重度异常52例,异常率79%。145例行CT检查,异常51例,异常率35.1%,显示额叶、颞叶低密度灶。以上两者检查结果见表1。
表1 头颅CT和脑电图检查结果(略)
2 与结果
所有病例均卧床休息,发热者给予降温处理,抽搐或昏迷者,给予吸氧,镇静。意识不清者给予鼻饲或静脉营养,给予甘露醇脱水降低颅内压,以减轻脑细胞水肿。同时予以营养脑细胞、预防感染等对症治疗。早期给予更昔洛韦、利巴韦林、干扰素等抗病毒治疗。重症病毒性脑炎在抗病毒的基础上使用激素治疗。303例中,治愈102例,好转201例,无死亡病例。
3 讨论
病毒性脑炎因其病毒种类繁多,临床表现颇多相似之处,故单凭症状、体征及一般检查很难确诊,需要借助各种辅助检查才能确诊[3]。诊断主要依据脑脊液检查,但不能准确提供病原学依据。脑电图是反映大脑功能状态的指标,敏感性高,但特异性差。EEG改变与病毒感染后病理改变的严重程度、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之间有良好的平衡关系[4],临床症状越重,EEG的异常程度越明显,是监测病情变化及脑功能变化的指标之一。CT检测对病毒性脑炎的诊断价值较小,主要以脑实质低密度影、占位效应为主,缺乏特异性。
小儿病毒性脑炎目前缺乏特异性治疗,以综合治疗为主,重点在控制高热和惊厥,减轻脑水肿,防治脑疝和呼吸衰竭发生。急性期正确的支持与对症治疗,是保证病情顺利恢复、降低死亡率和致残率的关键。我们使用抗病毒治疗,采用更昔洛韦及利巴韦林,更昔洛韦分子量小,50%可以通过血脑屏障,对在细胞内复制的病毒起到抑制其DNA的合成作用,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6]。干扰素在本组病例的治疗中起到积极的作用,可以妨碍病毒蛋白、病毒核酸以及病毒复制所需要的酶的合成,使病毒的繁殖受到抑制。IVIG能干扰致病菌微生物对靶细胞的攻击作用有广泛的抗菌及抗病毒作用,有一定的临床使用价值。
【参考】
1] 吴瑞萍,胡亚美,江载芳.诸福棠实用儿[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759?763.
[2] Hinson VK,Tyor WR.Update on viral encephalitis[J].Curr Opin Neural,2001,14(3):369.
[3] Romero JR,New land JG.Viral meningitis and encephalitis traditional and emerging viral[J].Semin Pediatr Infect Dis,2003,14:72.
[4] 喻红霞.脑电图检测在小儿病毒性脑炎诊治中的价值[J].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5,8(5):87.
[5] 刘春燕,申昆玲,梁国栋.2002—2005年在北京儿童住院患儿病毒性脑炎流行病学分析[J].实用儿科杂志,2007,22(7):498?501.
[6] 冯同豹,汤政,刘凌,等.病毒性脑炎的早期诊断及更昔洛韦疗效评价[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7,22(9):696?6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