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超监护下宫腔镜治疗宫腔粘连48例分析
来源:岁月联盟
时间:2010-07-13
【关键词】 宫腔镜 宫腔粘连 B超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2003年3月至2008年10月在我院就诊的患者因月经量减少,经期腹痛或闭经、不孕。38例经B超检查、10例经HSG检查均提示有宫腔粘连存在(其中有20例患者要求生育)。而在B超监护下宫腔镜下行宫腔粘连分离术。
1.2方法 宫腔镜选用沈大公司的弯管型硬性宫腔检查镜。手术于月经净后子宫内膜增生早期进行,采用静脉麻醉。患者取膀胱截石位,在B超监护下先用Hegar扩张宫颈,5%GS作为膨宫介质,压力维持在10-20kPa,将宫腔镜置入宫颈口,从宫颈管开始观察宫颈内口形态,由远至近观察宫腔整体形态,发现异常部位后再进一步观察局部,并逐步入宫底,观察两侧宫角及输卵管开口。宫腔镜直视下明确粘连部位和程度,按欧洲妇科内镜协会分类[1]如下:在B超监护下,Ⅰ度:宫腔内多处有纤维膜样粘连带,两侧宫角及输卵管开口正常。Ⅱ度:子宫前后壁间有致密的纤维索粘连,两侧宫角及输卵管开口可见。Ⅲ度:纤维索状粘连致部分宫腔及一侧宫角闭锁。Ⅳ度:纤维索状粘连致部分宫腔及两侧宫角闭锁。Ⅴa度:粘连带疤痕化致宫腔极度变形及狭窄。Ⅴb度:粘连带疤痕化致宫腔完全消失。然后在B超监护下根据不同情况用镜鞘边缘、微型剪刀、电切割丝等进行粘连分解,手术分离到完整的宫腔形态。术后放置宫内IUD及采用人工周期疗法(倍美力0.3mg,每天一次,连服22天,第18天加服安宫黄体酮10mg,每天一次,连服5天),3个月后取出IUD,再行宫腔镜检查,所有患者常规使用抗生素。
2 结果
第一次宫腔镜手术后有46例放置IUD(Ⅰ度2例未放置), 3个月取出IUD,再次行宫腔镜检查,一次手术成功分离36例,10例2次成功分离,2例3次成功分离。术后20例闭经患者有8例恢复正常,12例少于正常月经量。28例月经稀少患者,18例恢复正常,10例较术前有增加。7例妊娠,5例足月分娩,2例流产,所有手术出血少,没有子宫穿孔、肺水肿等并发症发生。
3 讨论
宫腔粘连最常见的原因是妊娠后宫腔手术操作,手术损伤内膜的基础上,感染是促进粘连的因素[2]。宫腔粘连可引起月经失调,继发闭经、不孕等症状。患者的术后结果与前治疗方法如扩宫和盲目分离宫腔等技术相比有明显改进。宫腔镜手术在B超监护下进行,操作简便,费用少,效果满意。且B超对复杂手术有向导作用,并可了解分离粘连时切割深度,防止漏切和子宫穿孔,具有安全性高,手术操作简便,损伤小等特点。48例患者经过1-3次宫腔镜手术治疗后,全部患者宫腔形态恢复正常。月经恢复正常者28例,占58.33%;月经量增加者20例,占41.67%。15例要求生育者有7例妊娠,占46.7%。其中5例足月分娩,2例自然流产。从本组病例可以看出,Ⅰ度、Ⅱ度、Ⅲ度手术疗效理想,月经和生育功能恢复较好;Ⅳ度、Ⅴ度手术难度高,虽然子宫形态恢复正常,但月经和生育功能恢复不佳。
宫腔粘连后其流产、早产、胎盘滞留或植入、产后出血等均增加。林金芳、冯缵冲、丁爱华[3]报道:早期自然流产11例,足月产时胎盘滞留3例,植被入性胎盘1例。故宜将子宫内膜粘连治疗后怀孕的妇女视为高危妊娠。
参 考 文 献
[1] 夏恩兰主编.妇科内镜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103.
[2] 林金芳,冯缵冲,丁爱华主编.妇科内镜学.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389.
[3] 林金芳,冯缵冲,丁爱华主编.妇科内镜学.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3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