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经活血油膏治疗新生儿硬肿症48例临床分析
来源:岁月联盟
时间:2010-07-13
【关键词】 硬肿症 温经活血油膏 丹参针 新生儿
1 临床资料
将88例硬肿症患儿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8例,男26例,女22例;发病年龄生后10h至8d,平均4.3d;出生体重最低1500g,最高3150g,平均1950g;胎龄最小32周,最大39周,平均35.5周;主要原因:早产22例,感染因素9例,窒息6例,寒冷因素11例。对照组40例,男21例,女19例;发病年龄生后12h至7d,平均4d;出生体重最低1600g,最高3000g;胎龄最小33周,最大38周,平均35周;主要原因:早产19例,感染7例,窒息5例,寒冷因素9例。治疗组轻度硬肿19例,中度硬肿29例;对照组轻度硬肿15例,中度硬肿25例。经统计学处理,两组无显著性差异,具可比性(P>0.05)。
2 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正确复温,合理供应热量和液体,抗感染,控制原发病,纠正器官功能紊乱等。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温经活血油膏(当归、川芎、赤芍、透骨草各15g,丁香9g,制川乌、没药、乳香各7.5g,肉桂6g,研末与凡士林1000g配成)外敷,用温水洗净硬肿部位后,涂抹加温过的温经活血油膏,以手轻揉按摩10~15min,6h1次;同时予丹参针2ml加入10%葡萄糖中静滴。
3 结果
治疗组48例,硬肿平均消退时间为(3.95±0.25)d;对照组40例,硬肿平均消退时间为(5.25±0.38)d。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
4 讨论
新生儿硬肿症属中医“五硬”范畴,多因小儿先天禀赋不足,阳气虚弱,调护不当,感受寒邪,阳气不达,气滞血瘀而致。阳虚寒凝血涩是新生儿硬肿的主要原因。实验也表明:新生儿硬肿症患儿下肢血流减少,血流速度慢,红细胞表面电荷少,红细胞相互排斥作用减少,红细胞彼此黏附,佐证了“血瘀症”和硬肿症的关系。所以治疗以温阳散寒、活血化瘀为主。实验表明丹参注射液可使血流加快,改善微循环,改善红细胞瘀滞集聚,从而促进局部硬肿的消散。外敷温经活血油膏中肉桂、丁香、川乌温经助阳、散寒止痛,川芎、当归、红花、赤芍、透骨草、乳香、没药活血化瘀,共起温经散寒、疏通营血、改善微循环、增加血流量、改善毛细血管通透性等作用,同时新生儿皮肤渗透吸收作用强,故能收到较好疗效。因此中药静滴、外敷辅佐治疗新生儿硬肿症,使硬肿消退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有显著性差异;且使用过程中无不良反应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1] 金汉珍.实用新生儿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806?810.
[2] 汪受传,俞景茂.中医儿[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206?2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