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葵清对早期2型糖尿病肾细胞因子影响的临床研究
【摘要】 [目的]观察中药玉葵清对2型糖尿病肾病早期细胞因子的干预作用,进一步探讨玉葵清临床早期2型糖尿病肾病可能的作用机理。[方法]选择2型糖尿病肾病尿微量白蛋白期患者7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在对照组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玉葵清颗粒。[结果]治疗前两组IL?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组间IL?6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IL?1β,TNF?α前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提示中药玉葵清有抑制IL?6升高的作用。
【关键词】 玉葵清 2型糖尿病肾病 细胞因子 IL?1β IL?6 TNF?α
糖尿病肾病(DN)是糖尿病微血管病变之一,细胞因子在糖尿病肾病(DN)发生中的作用近年来备受关注。我们对早期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白介素1β(IL?1β)、血清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进行了检测,初步探讨中药玉葵清颗粒剂对早期2型糖尿病肾病的作用机理。
1 临床资料
72例患者分别来自江苏省中、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和南京市第一医院,采用中心分层、区组随机化方法分组,其中治疗组入选病例36例,完成31例,男15例、女16例,年龄(60.50±6.22)岁;对照组入选病例36例,完成30例,其中男13例、女17例,年龄(58.64±7.23)岁。两组性别、年龄、身高、体重、病程基线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入组前两组血糖及血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血糖控制达标,血压≤140/90mmHg。纳入及排除标准:符合西医2型糖尿病合并早期DN(尿mAlb/Cr在30~300mg/g或30~300mg/24hr)及中医气阴两虚,湿瘀阻络证(倦怠乏力,下肢浮肿,腰酸痛,尿频,夜尿增多,口干,舌质紫,苔薄)辨证标准者。排除以下病例:1型糖尿病合并DN,或2型糖尿病合并临床期、晚期DN;原发性肾脏病和其它继发性肾脏疾病;高血压病史先于糖尿病病史者妊娠期、哺乳期妇女;有心脑血管、肝脏、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者。
2 方法
2.1 治疗方法 两组同时给予基础治疗,其中降糖及降压药选择根据目标控制水平确定。治疗组每日予口服玉葵清颗粒剂2次,每次1包;对照组每日予玉葵清安慰剂2次,每次1包,两组连续服药12个月,每1个月复诊1次。
2.2 统计学方法 采用SAS 6.12统计软件。定量指标以均数±标准差,或中位数表示,组间比较符合正态分布用t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用秩和检验,定性资料采用卡方检验。
3 结果
治疗前后IL?1β,IL?6,TNFα两组间比较,结果显示治疗前两组IL?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组间IL?6具有统计学意义;而IL?1β,TNF?α前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治疗前后IL?1β,IL?6,TNF?α组间比较(略)
4 讨论
糖尿病肾病属于中医 “消渴” 范畴,消渴以气阴两虚为本,燥热为标,日久则气阴两伤,阴阳俱虚。消渴为病,肺脾肾三脏俱损,而三脏之中,关键在肾,肾气从阳则开,从阴则阖,肾阴虚衰,关门不利则水邪停聚,而气虚血行无力必致瘀血内生,故肾虚挟湿瘀乃目前公认的早期DN的主要病理基础。因此,我们认为气阴两虚、湿瘀阻络是DN的基本病机。玉葵清由生黄芪、制首乌、黄蜀葵花等三种配方颗粒组成,具有益气养阴、清利活血的功效。药理表明玉葵清组方药物可能具有多靶点、多效应的综合作用,在糖尿病肾病防治中显示出良好的临床效果。其中黄芪可抑制血/尿TNFα的合成及分泌,减轻GBM(肾小球基底膜)的病理改变,减少尿蛋白的排出,延缓DN的进展[1]。黄蜀葵花的有效成分槲皮素可依赖性地抑制内皮细胞上的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及E选择素(E?selectin)的表达而降低肿瘤坏死因子(TNFα)等细胞因子诱导的内皮细胞与中性粒细胞的粘附,从而抑制血栓形成、缺血再灌注等多种疾病中的炎症反应[2]。
细胞因子在肾小球中的浸润和活化是DN进展的一个重要特点,是肾病的决定性因素[3]。IL?6、IL?1可由T、B淋巴细胞和单核巨噬细胞产生。胰岛细胞可分泌IL?6、IL?1,高血糖促进胰岛细胞分泌IL?6、IL?1,同时小量IL?6、IL?1促进胰岛素分泌,大量则抑制胰岛素分泌。因此,在糖尿病早期,IL?6、IL?1的增加促使胰岛素分泌与高胰岛素血症有关。大量的IL?6、IL?1则可与其他细胞因子如TNF?α对β细胞产生直接的细胞毒作用。长期高血糖形成的糖基化产物增多,二乙酰甘油(DAG)和蛋白激酶C(PKC)合成增多,而DAG和PKC是IL?6活化的信号转导途径,IL?6促进肾小球系膜细胞增殖,使基质成分扩张;IL?6刺激成纤维细胞合成细胞外基质和(或)金属蛋白酶抑制物的形成,导致间质纤维化[4]。TNF?α可由肾脏系膜细胞、小管上皮细胞及浸润的单核/巨噬细胞产生。糖尿病时血清TNF?α水平升高,进而引起肾小球内皮细胞表达粘附分子、促凝血因子、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I?1)以及血小板衍生的生长因子(PDGF)增多,从而加重凝血和炎症细胞浸润,促进内皮细胞、血管平滑肌细胞及系膜细胞增殖。TNF?α还能促进系膜细胞合成并释放血小板活化因子(PAF),使肾小球基底膜通透性增加[5]。
本研究显示,组IL?6治疗后较治疗前略有下降,对照组治疗后IL?6有所升高,两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IL?1β,TNF?α前后组间统计无显著性差异,结果提示中药玉葵清有抑制IL?6升高的作用。由于本课题为多中心、小样本的探索性临床研究,上述指标的检测样本量明显偏小,故中药玉葵清的临床作用机制尚有待今后进一步大样本的研究。
【】
[1] 石君华,章如虹.黄芪对实验性糖尿病大鼠肾脏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J].中医药科技,1999,6(5):314?316.
[2] 林勇,高存记,黎健,等.槲皮素对TNF?A诱导的内皮细胞与中性粒细胞粘附的抑制作用[J].药学学报,1999,34(7):491?494.
[3] Navarro J F,Mora C,Maca M,et al.Infiammatory parameters are independently associated with urinary albumin in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J].Am J Kidney Dis,2003,42(1):53?61.
[4] Nishie Y,Kashiwagi A.Molecular mechanism of endothelial dysfunction in diabetes mellitus[J].Nippon Rinsho,2001,59(12):2451?2459.
[5] 刘茂东.细胞因子在糖尿病肾病中的作用[J].国外医学内分册,2001,28(11):480?4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