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例无痛性心肌梗死临床分析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刘杰梅 李春雨 时间:2010-07-13
【摘要】  目的  通过对无痛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仔细观察和分析,以达到早期诊断、早期的目的。方法  对我科1998年6月至2009年2月期间入院20例无痛心肌梗死患者和60例有痛心肌梗死患者分为两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无痛心肌梗死患者误诊率高、病死率高、并发症多。结论  由于诊断较难,所以心电图的动态变化和心肌酶谱的测定不能忽视,还特别关注心肌梗死的不典型症状,以减少误诊率,降低病死率,提高生活质量。
【关键词】  无痛   心肌梗死   临床分析
        目前我国冠心病的发病率逐年增加,因而每年因心肌梗死而死亡的人数也日益增加,心肌梗死后,具有典型而明显症状,为肋骨后压榨性疼痛,但临床中有相当一部分心肌梗死患者从起病、、甚至到改善,表现为非典型症状,或无任何症状,而心电图改变延迟,特异性心肌酶CK-MB、肌钙蛋白T或I、肌红蛋白有明显改变;有的靠冠状动脉造影证实。这类患者因无心肌梗死的特征表现而称为无痛性心肌梗死[1]。我们收集目前我们收到的20例心肌梗死患者无任何临床症状,给诊断带来了一定的难度。为了提高诊断率,降低病死率,本文对无痛性心肌梗死进行临床分析。
        1对象与方法:选自我科1998年6月至2009年2月期间入院的80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该诊断标准参照1997年WHO标准:①冠心病的易感因素;②临床表现;③典型的心电图表现;④心肌酶谱。将其80例患者分为A、B两组,A组:20例,无痛性AMI诊断标准参照1971年WHO标准:①AMI无任何疼痛感而以其他症状或其他部位放射痛;②除外AMI伴意识障碍和言语能力丧失者。B组:例有痛性AMI组,有特征性胸骨后压榨性疼痛。数据统计处理采取χ2及t检验。
        2  结果
        A、B两组一般情况分析,分析结果:A组男12例,女8例,B组男36例,女24例,两组性别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A组(72.03±6.28)岁,B组(65.56±5.50)岁,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2 AB两组梗死部位分析结果:两组梗死部位分析无明显意义(P>0.05)。3心电图、心肌酶谱检查无明显意义(P>0.05)。
        3  讨论
        无痛性心肌梗死诊断较难,老年人多见,并发症多,病死率高。因其内源性镇痛物质增多,致痛因子量减少,以及痛感系统异常,也是无痛性心肌梗死的机制[2],所以诊断较困难,应引起重视。无痛性心肌梗死的并发症多、病死率高,因典型症状不明显。此时心电图和心肌酶的测定显得尤为重要。下列几种情况应考虑无痛性心肌梗死:①年龄>40岁,有心悸、气短或原有心衰突然加重,不能用其他原因解释的;②中年以上无明显诱因突然出现低血糖、休克者;③突然意识障碍、晕厥、抽搐、偏瘫者;④突然出现烦躁、不安、恐惧等;⑤突然出现大汗、恶心、呕吐;⑥突然感到上腹痛、恶心、呕吐等;⑦在原有高血压、糖尿病基础上突然出现胸闷、气促、呼吸困难、血压下降等;以上这些都可考虑无痛性心肌梗死,达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降低病死率的目的。
参 考 文 献
[1]严章林,陶谦民.无痛性心肌梗死[J].国外医学心血管疾病分册,2003,30(5):276.
[2]王军臣,王洁.非典型表现急性心肌梗死8例分析[J].保健,2008,16(3):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