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三种血清标志物的临床价值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毛颖华 时间:2010-07-13

【摘要】  目的  通过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血清中类风湿因子(RF)、抗角蛋白抗体(AKA)和抗环瓜氨酸肽(CCP)抗体的检测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抗CCP抗体,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抗角蛋白抗体(AKA)和免疫比浊法检测类风湿因子(RF) 结果  RF特异性80.0%敏感性70.0%,AKA抗体特异性为95.0%敏感性较低68.5%,抗CCP抗体特异性90.0%敏感性87.0%。结论  抗CCP抗体对RA具有很好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与其它两种血清标志物相互补充更助于RA诊断。
【关键词】  类风湿关节炎  抗环瓜氨酸肽抗体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抗角蛋白抗体(AKA)  间接免疫荧光法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指一种病因不明的慢性、全身性、炎性疾病,以对称性、进行性和破坏性关节病为主要特征,最终出现关节畸形,导致不同程度的残废,影响生存的慢性进行性炎性关节病变[1]。整个病程呈进行性加重造成的破坏也是不可逆的。RA的早期诊断和及时开始合适的对控制该病的病情非常重要。2003年Vencovsky等[2]报道抗CCP,AKA,RF的个别亚型(IgM RF)等自身抗体是早期RA侵蚀性疾病的诊断标志。本人通过用(德国)欧蒙试剂盒检测RA患者血清中抗角蛋白抗体和抗环瓜氨酸肽抗体,了解其敏感性和特异性后对RA早期诊断意义有初步新的认识。
        对象和方法
        检测对象:RA组54例,为门诊及住院患者,符合1987年美国风湿病协会修订的RA分类标准[3],其中男24例,女30例,年龄25~62岁。非RA组为门诊体检者20例,男10例,女10例,年龄29~55岁。
        方法:CCP的检测  试剂来源:(德国)欧蒙Anti-CCP ELISA (IgG)试剂盒,免疫吸附法ELISA,试剂批号为:E040624AS操作:试剂盒室温平衡后稀释液稀释阴阳性对照及待测血清。相应孔分别加标准血清或血清,稀释的阳性对照、阴性对照和待测血清室温(18-25℃)温育,用稀释后的清洗缓冲清洗。加酶结合物室温温育后加底物室温避光温育,30分钟,用酶标仪(Personal LAB)测定酶标仪读数。根据标准曲线求出血清中抗CCP抗体的浓度。≤5RU/ml:阴性 >5RU/ml:阳性
        RF检测  美国DADE公司生产BN-100特定蛋白分析仪,方法原理:速率散射比浊法,试剂批号:LOT34904 检测结果>20IU/ml为阳性结果。
        AKA的检测  间接免疫荧光法,试剂由欧蒙(德国)医学实验诊断有限公司提供。试剂批号为:T040619TL.操作严格按说明进行,实验基质为大鼠食管中段1/3的冰冻组织切片。结果判定标准:典型的类风湿关节炎特异性抗角蛋白抗体的免疫光模式为仅限于上皮角质层的较强的线性分层的均质荧光.其它模式的荧光包括角质层与其它上皮层(角质基底层,角质棘层)同时阳性荧光均视为非特异性。抗AKA抗体阴性。滴度<1:10统计学处理:采用四格表各抗体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结果:RA组与非RA组血清学结果
        讨论: 类风湿性关节炎(RA)是一种最常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在全世界大约有1%的人患有此病。其特征为对称性的大小关节滑膜的炎症。起初的症状包括指关节肿胀疼痛,并且在关节部位有晨僵。因而,RA的早期诊断和及时开始合适的治疗对控制该病的病情非常重要。
        到目前为止,对可疑RA的患者最常做的血清学实验是检测类风湿因子(RF)。RF是抗γ球蛋白抗体(主要为IgM类抗体),由于在健康人群和各种感染性疾病以及其它自身免疫性疾病(系统性红斑狼疮、夏普综合征、硬皮病和其它一些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中也可检出RF。
        本实验中RF特异性80.0%敏感性70.0%因此RF是RA的一个敏感但又不是很特异的指标。[4]
        低水平的RF不能说明不存在患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可能,而高水平的RF也不仅局限于出现在类风湿性疾病中,因此阴性结果并不能排除类风湿关节炎的诊断,其定量测定的结果应于临床表现及其它实验检查项目的结果相联系以确定疾病的存在。
        近年来研究抗角蛋白抗体主要见于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用间接免疫荧光法(以大鼠食管中下1/3段横切面冰冻切片为底物) ,本试验特异性为95.0%,由于测定的敏感性较低68.5%,国外学者已做了大量详尽工作,证实AKA自身抗体对RA具有高度特异性,可出现在RA的早期,对RA有一定的早期诊断价值[5-6]。抗“RA角蛋白”抗体为疾病临床症状的标志,抗体滴度与疾病活动性有关,高滴度对类风湿性关节炎有确诊价值。

        通过研究发现,丝集蛋白中的稀有氨基酸-瓜氨酸是抗原性表位的主要成分,抗CCP抗体主要为IgG类抗休,在类风湿性关节炎疾病的很早期阶段即可出现阳性,用环化的瓜氨酸肽段代替线性的瓜氨酸肽段作为ELISA的抗原基质,可将敏感性提高。抗CCP抗体阳性的患者比抗CCP抗体阴性的患者更容易成RA,具有很高的阳性预告值[7]。本实验中抗CCP抗体特异性90.0%敏感性87.0%。
        结论  综上所述,AKA在诊断RA中特异性较高,在类风湿关节炎早期甚至临床症状出现以前即可出现,可为诊断早期类风湿关节炎的指标,但测定敏感性较低,阴性不能排除类风湿关节炎的诊断,而且AKA抗原的特殊性,检测方法不易标准化,结果判断带有主观因素,需荧光显微镜,使检测常规化和普及有一定难度。相比抗环瓜氨酸肽(CCP)抗体与RF具有相同的敏感性又有AKA一样的特异性,而且用ELISA法检测,简便,底物易标准化,结果易判断,无需特殊仪器,实验客观准确,易于质控。对早期诊断RA、评估病情及预后的价值意义更大。

参 考 文 献
[1]孔海云.自身免疫病学,第一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6.7.184-211.
[2]Vencovsky J Machacek S, Sedova L,et al.Autoantibodies can be prognostic markers of an erosive disease in early rheumatoid arthritis.Ann Rheum Dis,2003,62:427-430.
[3] Amett FC, Edsworthy SM ,Blorch DA,et al.The American Rheumatism Association 1987 revised criteria for the classification of rheumatoid arthritis.Arthritis Rheum,1987,31:315.
[4] Wolfe F ,Cathey MA,Roberts FK.The latex revisited rheumatoid factor testing in 8287 rheumatoid diseases patients [J]。Arthritis Rheum ,1991,34:951.
[5]李小峰, 张乃峥, 李鸿斌, 等. 类风湿关节炎血清学早期诊断. 中华风湿病学杂志 1999; 4: 208-211.
[6]李鸿斌, 李小峰, 甘晓丹, 等. 抗核周因子等四种抗体联合检测在早期类风湿关节炎诊断中的意义. 中华医学杂志 2000; 80: 20-24.
[7] Annemarie LMA Jansen ,Dirkjan van Schaardenburg ,Irene E van derHor-st-Bruinsma,et al.The prognstic value of anti-cyclic citrullinated peptide (CCP)antibodies in early polyarthritis[J].Arthritis Rheum,2001,44(9):3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