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肠癌并发急性肠梗阻的诊治体会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唐帆 郭潇繁 时间:2010-07-13

【摘要】  目的  探讨结肠癌并发急性肠梗阻的处理方法。方法 对我院从1996年5月至2008年8月间收治的42例结肠癌并发急性肠梗阻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本组结肠切除I期吻合术30例,除2例因肿瘤广泛转移而无法切除外,其余均将肿瘤切除并造瘘。结果 全组死亡4例,切口感染6例, 2例发生吻合口瘘,其余均好转出院。结论 结肠癌并发急性肠梗阻手术时,若病人全身和局部情况良好,结肠切除I期吻合术可行。
【关键词】  结肠癌  急性肠梗阻
        结肠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由此而引发的急性肠梗阻在急诊手术中会经常遇到。本文收集我院自1996年5月至2008年8月间收治的42例结肠癌并发急性肠梗阻,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现就其诊治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本组男30例,女12例,年龄42~86岁,平均年龄60.4岁。42例均有腹痛腹胀停止排气排便病史,全部患者均拍摄腹平片,提示肠梗阻。肿瘤发生在盲肠5例,升结肠2例,结肠肝曲4例,横结肠7例,结肠脾曲4例,降结肠9例,乙状结肠11例。
        1.2 方法
        所有患者术前均经保守治疗无效,急诊下行剖腹探查术,行右半结肠切除I期吻合术9例,左半结肠切除I期吻合术16例, 横结肠切除I期吻合术5例,除2例因肿瘤广泛转移无法切除外,其余均将肿瘤切除并造瘘。
        2  结果                                                                                                                                   
        全组死亡4例,切口感染6例,经换药痊愈3例,经二期缝合后痊愈3例,2例发生吻合口瘘,分别于术后31天及46天愈合,其余均好转出院。
        3  讨论
        3.1手术时机的选择
        肠梗阻患者,尤其是老年病人,,既往无腹部手术病史,应首先考虑有结肠肿瘤的可能。入院后经治疗症状体征无缓解并有进行性加重趋势,治疗过程中出现腹膜炎或中毒性休克等表现时应积极手术。
        结肠壁薄、血运差、肠腔内细菌较多,同时结肠梗阻又为闭袢性肠梗阻。一味保守治疗,可导致梗阻上段肠管严重水肿,甚至缺血坏死,而遗失I期切除吻合的时机。对考虑由结肠肿瘤引起的肠梗阻患者,经常规保守治疗48小时后不缓解者,可考虑手术治疗。
        3.2术式选择
        结肠癌并发急性肠梗阻时,对结肠切除并行I期吻合,发病率和死亡率分别为25.3% 和 6%,吻合口瘘发生率为6%[1]。术中应视患者的全身情况及肠管的局部情况而定,做到具体病人具体分析。我们体会到患者一般状况良好,不合并有休克,能够耐受手术,肠管局部血运良好,炎症水肿较轻者,可考虑I期吻合。I期吻合具有及时切除肿瘤,提高根治机会,减少病人痛苦,减轻患者负担,提高生存质量的优点。术中如有可能应尽量争取I期吻合[2],为此我们对结肠内容物较多的患者常规行结肠灌洗术。一般用3000~4000ml生理盐水灌洗,直至流出液清亮为止。本组行I期吻合者30例,2例出现吻合口瘘,均发生于左半结肠I期吻合。
        对于患者一般状况差、合并严重心肺功能不全、感染性休克、腹腔污染重、肠管炎症水肿明显,血运差时应首选各种结肠造瘘手术。术中尽量将肿瘤切除,因其可减少肿瘤扩散转移的机会。对于高龄,耐受力差的老年患者也可选择姑息性手术,本组中有2例因高龄将肿瘤姑息,术后存活4年及6年。
        3.3 加强术后管理
        患者术后常规予以抗炎补液、调节水电解质平衡外,常规应用TPN3-5天,充分补充营养,同时使肠道得到休息。重视高龄患者的心肺功能的监测,积极防治并发症及内科疾病。密切观察引流量,如发现肠瘘无明显腹膜炎扩散表现的,一般经保守治疗可治愈。

参  考 文 献
[1]Baccari P, Bisagni P, Crippa S,et al.Operative and long-term results after one-stage surgery for obstructing colonic cancer. Hepatogastroenterology.2006 Sep-Oct;53(71):698-701.
[2]Meisner S, Wille-Jorgensen PA. Acute treatment of colon cancer. Ugeskr Laeger. 2005,31,167(44):4183-4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