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结肠透析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临床疗效观察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储杨敏 郑昌志 时间:2010-07-13

【摘要】  目的  观察中药结肠透析的临床疗效。方法  60例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进行中药结肠透析疗法,同时设西医常规的60例为对照组,两组均以2周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评定疗效。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0.0%和60.0%,差异有显著性(P<0.05);血清尿素氮(BUN)、肌酐(Cr)下降明显(P<0.05);CD水平明显上升(P<0.05),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组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提示中药结肠透析为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  慢性肾功能衰竭  结肠透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资料全部来源于肾内科住院患者及肾衰专科门诊患者,治疗组共60例,其中男37例,女23例,年龄19~85岁,平均(61.67±15.29)岁,原发病为慢性肾小球肾炎21例,高血压肾病12例,糖尿病肾病10例,梗阻性肾病7 例,多囊肾4例,其他6例。病程4周~21年,平均5年;对照组共60例,其中男35例,女25例,年龄21—80岁,平均(61.57±14.83)岁,原发病为慢性肾小球肾炎23例,高血压肾病14例,糖尿病肾病8例,梗阻性肾病5例,多囊肾6例,其他4例。病程6月~19年,平均5.5年。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诊断标准
        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肾病分会2006年《慢性肾衰竭的诊断辨证分型及疗效评定(试行方案)》1,根据血清肌酐(Cr)标准将患者分为4期,I期为Cr133~177umol/L,II期为Cr178~442umol/L,Ⅲ期为Cr443~707umol/L;Ⅳ期为Cr>707umol/L。纳入标准:符合CRF诊断标准,肾功能分期在 I一Ⅲ期的患者。
        排除标准:已行腹膜或血液透析者,合并有心、肺、脑、肝、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者,过敏体质或对多种药物过敏者,无法合作者(如精神病患者、不能完成疗程者),有痔疮及不能耐受者。
        1.3治疗方法
        对照组:常规西医治疗,2周为1个疗程,连续用药2个疗程。①优质蛋白、低蛋白、低磷、麦淀粉饮食,蛋白质摄入量按肾小球滤过率(GFR);②降压药控制血压;③纠正酸中毒及电解质紊乱;④抗生素控制感染;⑤促红素纠正贫血。
        治疗组:在常规西医治疗基础上使用结肠透析。根据临床的不同特点,我们采用结肠透析,选用结肠透析1号方(大黄,蒲公英,益母草,牡蛎,木炭,附子,丹参等),一般 1~2次/d。                    
        1.4中药结肠透析的方法                         
        结肠透析操作方法 ①先嘱咐病人排空二便。②开机配制透析液:50%GS100ml,5%SB500ml及20%甘露醇500ml加纯净水至5000ml配成洗肠透析液,加温至39~4l℃。③设定治疗参数,一般取注液时间30s,间歇时间15s,泵速3~4档。④病人取左侧卧位,双下肢呈半屈曲位,臀部抬高l0cm。操作者带上手套,取凡士林润滑一次性水疗探头外套管及内探条20~30cm,先缓慢插人外套管,至插入7~10cm后,固定,开泵,泵速l~2档,在灌液的同时把内探条继续推进50~60cm。⑤固定外套管,选择快速灌注方式,开泵泵速三档,灌入同时将粪便污水通过外套管排出。透析时间15min。⑥夹住外套管,停止灌液,保留透析液5min后,打开外套管,选择快速灌注方式,继续透析5min。⑦透析结束拔出外套管,打开机器与内探条连接处排空高位结肠内透析液。⑧通过内探条把结肠透析1号方150ml及温开水20ml灌入后,拔出内探条,软纸轻揉肛周1~2min,嘱咐病人抬高臀部平卧30min以上。
        2 疗效观察
        2.1 疗效判定标准
        两组患者参照1987年全国肾衰保守疗法专题学术会议拟定标准。显效:症状减轻或消失,Ccr增高30%或Scr降低30%;有效:症状减轻或消失,Ccr增高20%或Scr降低20%;无效:不符合显效和有效判断条件者 。   
        2.2 统计学方法
        用 SPSS11.5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组内用自身前后配对t检验,组间比较用t检验,等级资料用Ridit分析。
        3  结果
        4  讨论
        CRF是多种慢性肾脏疾病的终末阶段,目前对其治疗主要采取三级防治措施,即在代偿期治疗重点是治疗其原发病 ,防止肾功能的损害;在氮质血症期和肾功能衰竭期时主要以延缓肾功能进一步损害为目的进行综合治疗;一旦进入尿毒症期则以血液净化或肾脏移植为主要治疗措施,延长病人生命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1]。由于血液净化费用高、创伤较大,绝大多数患者难以承受和接受,使其临床应用非常有限。因此,中药结肠透析疗法对慢性肾衰早中期的防治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对轻、中度慢性肾衰及时进行治疗,可延缓慢性肾衰进展,推迟尿毒症的发生,在慢性肾衰的早中期有着非常广阔的应用前景。

        CRF属中医水肿、癃闭、关格、肾衰病等范畴。病机主要由于脾肾亏损,健运失司,气化输布水液无权水湿秽浊瘀毒之邪雍塞三焦,浊阴不泄,上犯脾胃,湿浊内困,阻塞气机,阴阳平衡失调。日久渐致肾功能衰竭。病机以脾肾虚为本,水湿秽浊瘀毒互结为标。抓住主要矛盾,脏病治腑,泻腑以补脏,且 “六腑以通为补”。以清热解毒、通腑泻浊、温阳利水为法,使邪去正安。
        慢性肾衰主要表现为恶心、呕吐、头晕、纳呆、水肿。结肠透析1号方有清热解毒的作用,加强血中毒素从肠道直接排出。药理研究表明:中药大黄具有降低尿素氮、抗凝、降低血液粘稠度、免疫调节、降脂、抑制肾小球系膜细胞的增殖、改善微循环和肾血流等作用;蒲公英清热解毒,有增强大黄排泄尿毒素作用;牡蛎有吸附肠道毒素、中和酸性作用,与大黄合用,可使大便溏而不泻,利而不伤正;而丹参能改善肾脏局部微循环,加速血液流速,促进代谢产物排泄,并能抑制凝血,激活纤溶以改善肾功能;木炭具有吸附作用。此外,现代医学研究表明:附子有肾上腺皮质激素样作用,可促使肾功能恢复。
        现代研究表明,肠道给药主要依赖药物溶于直肠分泌液中,通过黏膜而局部吸收,吸收后的药物50%~70%通过直肠内膜下静脉和肛管静脉绕过肝脏直接进入大循环,其疗效与静脉给药相似,通过活血化淤与改善微循环而能抑制肾脏病变的进展,促进废用肾单位逆转,可提高肾小球滤过率而利尿,直接增加毒素排泄,可起到肠道透析作用。运用结肠灌注透析机高位灌注,改变了以前传统方法只能到达直肠段或乙状结肠的缺点,充分扩大了结肠粘膜与中药接触的面积,且药液在肠腔中停留的时间可延长,充分发挥其药效。本组资料提示,中药高位结肠透析治疗CRF的临床效果好,总有效率为80%,高于对照组,表明中药透析疗效高,也可降低CRF患者的BUN、Cr及临床症状。

参 考 文 献
[1] 王海燕,郑法雷,刘玉春等.原发性肾小球疾病分型与治疗及诊断标准专题座谈会纪要[J].中华内科杂志,1993,32(2):131.
[2] 唐冬梅,王维玉.中药结肠透析疗法治疗老年慢性肾功能衰竭30例临床观察[J],解放军保健医学杂志,2004,6(1):4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