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热化湿养阴颗粒对厌食小儿相关生化指标的影响
来源:岁月联盟
时间:2010-07-13
【关键词】 小儿厌食症 清热化湿养阴颗粒 尿淀粉酶 尿D-木糖代谢率
小儿厌食症属于儿科高发病,西医常规治疗效果欠佳。笔者自2006年5月~2006年11月,以清热化湿养阴颗粒治疗本病35例,并同期与葡萄糖酸锌口服液治疗组32例对照,临床综合疗效满意[1]。同时测定了两组治疗前后尿淀粉酶活性和尿D-木糖代谢率,提示清热化湿养阴颗粒有显著的指标疗效,兹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所有病例均为门诊患儿,按简单随机化方法将纳入病例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5例中,男19例,女16例,年龄1~3岁6例,3~6岁21例,6~10岁8例,平均5.6岁;病程2个月~1年,平均7个月。对照组32例中,男15例,女17例,年龄1~3岁7例,3~6岁18例,6~9岁7例,平均4.8岁。病程2个月~11个月,平均6个月。两组基本资料具有可比性(P>0.05)。
诊断标准:参照《中医病证诊断治疗标准》[2]和《小儿厌食症的诊疗标准》[3]制定:①以纳呆甚则拒食为主症;②面色少华,但精神尚好,活动如常;③有喂养不当,饮食不节,或病后失调史;④排除因肝炎、结核等疾病及药物引起的食欲低下。
纳入标准:①病程在2个月以上;②年龄在1~12岁之间;③近1周内未使用过治疗本病的中西药物或其它疗法。
2 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葡萄糖酸锌口服液(哈尔滨制药六厂生产),1~8岁每次10ml,1日1次,9岁以上每次10ml,1日2次。
治疗组:给予清热化湿养阴颗粒(由南阳医学高等专校中药实验室制备,每1g颗粒剂相当于煎剂中药总量2g),1~3岁每次3g,1日3次;4~7岁每次6g,1日3次;8岁以上每次9g,1日3次。
3 观察方法
分别于基线点和研究终点测定尿淀粉酶活性和尿D-木糖代谢率,未按时服药或改变治疗方法的病例予以剔除。
4 结果
采用t检验。治疗组治疗后2项指标均比治疗前显著增加,有极显著性统计学差异(P<0.01);对照组治疗后,尿淀粉酶活性比治疗前有所增加,有显著性统计学差异(P<0.05),尿D-木糖代谢率与治疗前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在提高2项指标疗效方面有显著性统计学差异(P<0.05)。
5 讨论
小儿厌食症多由饮食不节,喂养不当等原因所致,临床表现为食欲不振甚则拒食,脘闷腹胀,继之面黄体瘦,营养不良,影响小儿正常生长发育。关于本病的治法,中医界论述甚多,从笔者查阅的1980年以来252篇分析看,其治法达12种之多,其中以“健脾和胃”、“运脾燥湿”和“消积导滞”为常用的治疗方法。但现行的临床用药,多偏于温热或过于寒凉,有致热或致泄之弊,临床依从性差。笔者经过长期大量临床观察,发现本病患儿多伴有咽炎或扁桃体炎,有咽红咽干、手足心热和舌红苔厚乏津等见症,其基本病机当为“湿热内蕴,耗及阴津”,乃饮食不当,脾失健运,聚湿化痰,耗及肺胃阴津所致,清热化湿养阴颗粒正是据此而立。方中青蒿清热化湿,苍术运脾燥湿,浙贝母清热散结,赤芍凉血养阴,炒莱菔子消积除胀,共奏健脾祛湿、清热养阴之效。尿淀粉酶活性及尿D-木糖代谢率是目前公认的反映小肠吸收功能和胰腺分泌功能的良好指标,其水平的变化可以较为客观地反映厌食症小儿的消化吸收代谢功能[4]。本观察结果提示清热化湿养阴颗粒可以显著升高以上两项指标,其效果优于葡萄糖酸锌口服液。
参 考 文 献
[1] 方家选,张金玺,瓮恒等.清热化湿养阴颗粒小儿厌食症疗效观察[J].辽宁中医杂志,2007,34(7):922.
[2]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79.
[3] 中医药高等学会全国临床教育研究会儿科分会.小儿厌食症的诊疗标准[S].中国临床医生,1999,27(3):159.
[4] 王丽华,佘继林,曾祖平,等.化积膜对厌食儿消化吸收功能的疗效观察[J].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2007,15(6):3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