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治使用头孢菌素饮酒引起双硫仑样反应28例临床分析
来源:岁月联盟
时间:2010-07-13
【关键词】 双硫多反应 地塞米松 纳络酮 治疗
双硫仑样反应临床常见,但报道甚少,主要发生在应用头孢菌素,尤其是头孢哌酮治疗过程中饮酒发生。本文回顾2006年1月-2008年12月我中心门诊部及院前救治的28例双硫仑样反应患者并对其临床特点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8例患者(男26例,女2例),平均年龄,22-76岁,其中原发病,呼吸道感染8例,支气管炎4例,胆道感染10例,泌尿系感染4例,肠道感染2例;导致双硫仑样反应药物,头孢哌酮26例,头孢曲松1例,甲硝唑1例;用药前一日内饮酒用药发生反应16例,用药后饮酒发生反应,一日内8例,2日内3例,三日内1例,饮酒量42°-50°白酒,最小的饮一小口约五钱,最多的饮5两,葡萄酒100ml-150ml,啤酒360ml;发生反应时间,最快的约2分钟,最慢20分钟,大部份在5-15分钟发生。
1.2临床表现 心悸烦燥,全身皮肤潮红(以颜面部明显)结膜充血,呈醉酒貌24例,其中2例伴皮疹,2例年长者心电图伴S-TT下降,面色苍白、血压下降(60/40mmHg)2例(均为用药后饮酒引起)。
1.3误诊情况 误诊为头孢过敏17例,其中2例误诊为过敏性休克。
1.4治疗措施,所有患者都使用了地塞米松5-10 mg静注,皮肤潮红,皮诊明显患者加用葡萄糖酸钙和维生素C静滴,休克患者同时使用扩容升压药及扩容治疗,对拟诊过敏性休克患者立即给予肾上腺素治疗,明确与饮酒有关均加用了纳络酮治疗,伴有心肌缺血患者,同时使用丹参注射液静滴。
2 结果
28例双硫仑样反应患者全部治愈,无后遗症,症状缓解时间最短20分钟,最长3小时。
3 讨论
3.1经临床分析,本组病例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①在饮酒后一日内使用头孢哌酮静滴或使用头孢哌酮静滴后3日内饮酒,可迅速引起双硫仑样反应。②引起双硫仑样反应与饮酒量关系不大,少则饮白酒数钱,多则数两,包括饮葡萄酒、啤酒,含酒饮料等均可引起双硫仑样反应。③误诊率高达60%,尤其是饮酒后使用头孢菌素引起双硫仑样反应与头孢菌素过敏反应很难鉴别,即使误诊因其治疗方法,有相同之处,只要积极处理,未见不良后果。④应用含有甲硫四氮基团药物(甲硝唑)饮酒同样可引起双硫仑样反应。
3.2治疗机理 乙醇在体内经过乙醇脱氢酶作用转化为乙醛,乙醛经过乙醛脱氢酶崔化生成乙酸,乙酸进入三羧酸循环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排出体外,头孢哌酮其母核7-氨基头孢烷酸(7ACA)环的3位上有甲硫四氮唑(硫代甲基四唑取代基),化学结构与双硫仑相似,其与辅酶Ⅰ,竞争乙醛脱氢酶的活性中心,可阻止乙醛继续氧化导致,乙醛蓄积,从而引起戒酒硫样反应,也称为双硫仑样反应,这种反应一般在用药后饮酒或饮酒后用药5-15分钟发生,患者可现出面热潮红,眼结膜充血,头颈部血管剧烈搏动或搏动性头痛,头晕等,轻者可自行缓解,重者可出现恶心,、呕吐、口干、出汗、心跳加快、气促、烦躁不安,及心前区疼,以及血压下降,视力模糊,呼吸困难等,心电图可见S-TT改变;反应剧烈可致呼吸抑制,心律失常,心肌梗塞,急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急性肝损伤,意识丧失、惊厥、休克甚至死亡。其严重程度与用药量和饮酒量成正比关系,用药量加饮酒量大者情况更为严重,老年人儿童及心脑血管患者,及对乙醇敏感者反应更为严重。
所以,在时①应用地塞米松能够提高乙醛脱氢酶活性,加速乙醛氧化,使双硫仑反应临床症状迅速缓解。[1]②近年来,β-内啡肽(β-EP)在脑损伤、休克、急性中毒等应激疾病中的作用越来越引起临床工作者重视,应用纳络酮能够降低由乙醇介导而引起的脑内β-EP升高的含量,缓解β-EP的各种抑制效应,和减少肝自由基生成所致之肝损伤,同时纳络酮有减少粒细胞对烃自由基的释放且粒细胞膜上有纳络酮的结合位点,促进乙醇的转化,并促进烟酰胺嘌呤二核苷酸比值升高,此比值在乙醇转化中起重要作用[2]。但也有人认为该机制不仅发挥对乙醇中毒的治疗作用,也有非特异性催醒作用。[3]
本文结果表明,地塞米松加纳络酮治疗应用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前1日,至后3日内饮酒引起双硫仑样急性反应具有协同作用,其疗效迅速、确切可靠、安全,无明显不良反应。
医师在应用头孢菌素,尤其是头孢哌酮、头孢曲松及含有甲硫四氮基团药物(甲硝唑、替硝唑等)时,需向患得询问1日内有未饮酒并说明使用后忌酒最少3日以上到一周。
参 考 文 献
[1] 刘非风等.地塞米松治疗双硫仑样反应的临床和实验研究.内科急危重症杂志,2008.14(4):206.
[2] 孟庆林等.盐酸纳络酮拮抗乙醇中作用机理的探讨.急救医学,1996.16(3):304.
[3] 王成全等.纳络酮救治饮酒后应用头孢菌素致急性乙醇中毒的疗效观察.内科急危重症杂志,2003.9(3):176.
上一篇:头孢曲松钠致巨大胆囊结石1例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