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大会厌神经鞘瘤1例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 时间:2010-07-13

                           作者:李亚君,周诗举,李亚莉

【关键词】  会厌;神经鞘瘤

病人,男,53岁。咽部异物阻塞感、吞咽困难、恶心、阵发性憋气2年。专科检查:咽部无充血,咽后壁无淋巴滤泡增生,咽侧索不肥厚。间接喉镜下,见会厌有一直径约4.0 cm 大小的球形肿物,表面光滑,淡红色,阻塞全部喉咽部,不能窥及会厌及喉部。插入纤维喉镜见会厌边缘界限清楚,喉面卷曲,室带、喉室、披裂、梨状窝等正常;双侧声带表面光滑,活动正常。CT:会厌舌面、会厌隙有一4.0 cm×5.0 cm 球状低密度软组织影,CT值+18 Hu,界限清楚,提示喉囊肿。在间接喉镜下取活检,送病理检查,病理报告:会厌神经鞘瘤。遂以该诊断收入院。
      
  入院后在局部麻醉下行气管切开术,经气管切开口插入麻醉插管,静脉复合全身麻醉。麻醉满意后置入开口器,见会厌部有约4.0 cm×5.0 cm 球状瘤体,质软有包膜,其基底部占会厌舌面约4/5,边界清楚,无明显充血。牵拉瘤体可暴露会厌边缘。用电凝刀从会厌边缘分离瘤体;将瘤体从会厌舌面分离,见瘤体源于左侧会厌谷。由于瘤体巨大影响视线,在近会厌谷部用电凝刀切除大部分瘤体,切开瘤体后,内为高度疏松水肿组织,并有少量胶冻样物,用吸引器清除,并将大部瘤体包膜一并切除。置入支撑喉镜,在内窥镜下暴露会厌谷底部,显露出瘤体根蒂部。由于瘤体深入会厌谷,用电凝刀仔细分离瘤体根蒂部达舌骨后缘水平,用电刀切除。切除后创面电凝止血,观察无活动性出血后结束手术。麻醉插管更换为7.5 mm 金属气管套管,缝合、固定。术后肿瘤组织送病理检查,报告示:会厌神经鞘膜瘤。术后给予止血、预防感染、雾化吸入等。术后第1天开始鼻饲流质饮食,术后第3天拔除胃管,行气管套管堵管,嘱患者进少量流食,观察患者进食无呛咳,吞咽正常。术后第7天拔除气管套管,用油沙条填瘘口,包扎固定。术后第10天气管切开处瘘口愈合。行喉镜检查:会厌活动正常,会厌舌面少许伪膜,会厌喉面、杓状会厌襞黏膜光滑,未见残余瘤体。
      
  患者分别于出院后3、6、12、24月来我科复查,间接喉镜下检查会厌部未见肿瘤复发。
      
  讨论    

  神经鞘瘤是起源于周围神经鞘施万细胞的良性肿瘤,可发生于全身任何部位,颈部为好发部位,喉部神经鞘膜瘤少见[1]。肿瘤细胞呈圆形、椭圆形或梭形,表面光滑,有包膜。其病理检查可分两型[2],Ⅰ型为束状型,肿瘤细胞多呈长梭型,胞质丰富嗜酸性,边界不清楚,胞核呈栅栏排列;Ⅱ型为网状型,肿瘤细胞较少,排列错综松散,无典型的栅栏状排列,有黏液样透明变区。瘤体有完整包膜,影像学上可表现出与喉囊肿相似的特点,易误诊为喉囊肿。根据病理切片分析本病例属Ⅱ型,故CT表现出与喉囊肿相似的特点,我们在间接喉镜下取活检并送病理检查得以确诊,避免造成误诊误治。

  声嘶,咳嗽,吞咽、呼吸困难为喉部神经鞘膜瘤常见症状。肿瘤压迫迷走神经或喉返神经,可发生声带运动障碍。本例位于会厌舌面,由于其生长缓慢,患者逐渐适应,早期未被发现。至瘤体增大影响呼吸、进食时才来诊治。手术是唯一途径,小者在支撑喉镜下切除,大者多行喉裂开手术。本例因瘤体巨大引起呼吸困难,为避免急性窒息,先行气管切开,在开口器下切除大部分瘤体,而深部的瘤体在支撑喉内窥镜下进行手术切除。因其部位深在,且止血困难。我们配合使用了腹腔镜手术的电切刀,边切边凝达到止血目的,避免了喉裂开手术引起更大的创伤。
      
  总之,喉部神经鞘膜瘤影像学上无特异性表现,确诊主要依据活检。本病瘤体增大可产生压迫和破坏作用,一旦确诊应及时手术切除,因有包膜较易分离,术中须仔细分离瘤体根蒂部并完整切除,避免术后复发。

【】
    [1] 黄选兆、汪吉宝.实用耳鼻咽喉[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501.

  [2] 李昌林.神经鞘膜膜瘤[M]//梁传余.耳鼻咽喉科理论与实践.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