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良式静脉输液操作评分标准的临床研究与实施
作者:黄美红 张学敏 俞文敏
【摘要】 目的 改进静脉输液操作评分标准,使之更适应临床护理工作的实际需要,便于护士更灵活掌握静脉输液的要领,提高患者对静脉输液的满意率。方法 将原有静脉输液扣分标准改为按照静脉输液的流程来设定检查内容与扣分细则,并分别以改进前后的操作评分标准对临床护士进行考评,对两组考核中的操作合格率、患者问卷调查静脉输液满意度、健康知晓率进行比较。 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应用新评分标准的护士操作合格率、患者静脉输液满意度测评及静脉输液的健康宣教知晓率均明显提高。 结论 改进后的评分标准灵活性更强、操作性更好,更适合当前临床护理工作中应用,提高了临床静脉输液的品质和内涵。
【关键词】 静脉输液 评分标准 护理教学 基础护理
Improved operation of intravenous infusion rates of clinical research and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standard
【Abstract】 Objective To improve the operation of marking intravenous infusion to make it more responsive to the practical needs of clinical nursing work, more flexible and easy to grasp the intravenous infusion nurses, the essentials, improve patient satisfaction rate of intravenous infusion. Method will replace the old standard intravenous infusion points intravenous infusion process in accordance with set rules check the contents and points, respectively, before and after the operation to improve the scoring criteria for clinical nurses to conduct evaluations, to assess the operation of the two groups pass rate , the patient satisfaction survey intravenous infusion, health education, awareness rate for comparison. Results Compared with control group, apply the new rating standard reference, nurses operating pass rate, patient satisfaction measurement intravenous infusion and intravenous infusion of health missionary awareness rate were significantly improved. Conclusion The improved flexibility of marking more maneuverability and better and more appropriate to the current application of clinical nursing work to improve clinical quality and content of intravenous infusion.
【Key words】 Infusion Nursing Education Primary care
静脉输液的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已沿用了多年,我院历年来护理人员该项操作考核,笔者发现当前的静脉输液评分标准已不再适用于临床护理工作需要,为全面理解输液理论、深刻领悟输液要领、灵活掌握输液技巧、熟练运用输液技术,客观评价护士静脉输液的实际操作水平,我院制订了改良式静脉输液操作评分标准。现介绍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临床护士共250人,其中大专及以上学历者78人,中专学历172人,平均年龄27岁;按随机分组将所有护士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125人。
1.2 改进后的评分标准 评分标准采用百分制,总分为100分,80分以上的为合格,低于80分为不合格(未一针见血均视为不合格),每项所扣的总分不得超过单项的标准分数值。该项操作的计时应该从输液器针头插入输液软袋或输液瓶口开始,以输液卡记录完毕为结束,共5分钟,超过5分钟为不合格(临床实际工作中配药的护士与静脉输液的护士并非同一个护士)。
1.3 方法分别以改进后、改进前两种评分标准进行静脉输液考核,并进行护士操作合格率、患者静脉输液满意度测评及静脉输液的健康宣教知晓率的比较。
2 结果
对照组与试验组操作的合格率分别为91.2%、97.6%,患者问卷调查中静脉输液选项的满意度分别为93.6%、98.4%,静脉输液的健康知晓率分别为82.4%、99.2%,三组数据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
3 讨论
3.1 改进后评分标准的优点
3.1.1 更结合实际 当前静脉输液考核评分标准较多,尚未形成统一、合理的标准,面对新的诊疗环境、先进的仪器设备、不同地区具有的自身特点等,原有的静脉输液评分表显现出诸多与临床实际不相适应的地方,如许多医院已不再使用移动式的输液架、临床配药与静脉输液的穿刺由两名护士实施、根据医院实际来选取静脉输液的消毒液等,鉴于上述情况,静脉输液评分标准的改进是结合临床护理工作需要而修订的,更加切合临床的实际情况,适用于不同的医院使用。
3.1.2 灵活性更强 为将病人全程健康宣教的工作落到实处,改进的静脉输液评分标准除强调操作过程中的人文关怀外,同时增加了静脉输液过程中的相关健康宣教,充分利用每次静脉输液的时机来进行宣教工作,通过这种简捷、明了、通俗易懂的方式,灵活地将健康教育的内容及时向患者及家属进行宣教,告知患方施行该项操作前后需注意和需患方配合的一些事项,宣教当日所使用的药物作用和注意事项,还可解答患方的有关疑问,利用这种方式不断地增进交流,融洽护患间的关系。
3.1.3 操作性好 笔者将原有静脉输液扣分标准改为按照静脉输液的流程来设定检查内容与扣分细则,不要求教条地按原有静脉输液流程操作,强调在实际工作中掌握静脉输液中的要点,可以使护士有的放矢实施该项操作技术,从而改变了以往静脉输液操作中护士死记硬背操作流程、过分强调操作流程的一致性等。此外,护士进行静脉输液操作过程中会出现各种预期之外的不规范性操作动作,原有的评分标准中常常会出现扣分中的盲点,改进的静脉输液操作评分标准可根据不规范性动作的归属情况,在相应的扣分值中予以扣分,便于在操作培训、考核及日常检查中做到有据可依。
3.2 规范临床静脉输液操作,便于临床操作技能培训。 改变了以往集中统一培训,统一考核操作技能的模式,采用每日为患者输液之际在床边开展静脉输液技能的培训工作。培训的重点在于强化护士的三查七对、无菌操作、消毒隔离、健康宣教、人文关怀等方面,在不违反静脉输液基本原则的前提下,操作步骤顺序略有变化不作为临床静脉输液技能培训的重点。让技能培训真正落实在临床的实践操作中,在实际工作中进行培训,依靠实践操作能力来检验培训最终效果,真正做到人人培训、人人提高。
3.3 确保静脉输液的实际效果,提高患者对静脉输液的满意度 目前我国护理人力资源严重匮乏,许多医院的床护比均未达标,面对日益增多的住院和门诊患者,利用护理程序来进行静脉输液会导致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抱怨增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患者的满意率。患者除了要求操作者能一针见血外,更希望得到关爱。[1]因此,提高静脉输液实际质量势在必行。改进后的评分标准中特别强调使用输液前、中、后的文明用语及操作中的人文关怀。实施改进的评分标准3年来,在护理满意度测评调查问卷中关于静脉输液的选项均为满意。
4 小结
在医疗手段不断提高的当今,但静脉输液仍是最常用、最有效的给药途径。[2]据统计,门诊患者中有30%要进行静脉输液,住院患者超过90%要进行静脉输液治疗,因此保证静脉输液安全非常重要。[3]护士从被动输液护理转为主动输液护理,提高了病人输液满意度,最终为病人提供了安全、有效的输液护理。[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