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械冲和治疗训练性下腰痛80例临床分析
作者:贺明华,李居来,车文颖,田勇,徐希国
【关键词】 训练性下腰痛;冲和疗法;临床疗效
训练所致下腰痛,即训练性下腰痛为部队官兵、运动员等人群训练时常发生的训练性伤病,对训练影响较大,主要以软组织性下腰痛(肌源性下腰痛)为主。2006年11月—2007年3月我们在保障新兵训练期间采用冲和疗法本病80例,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本组80例均为男性集训新兵,年龄(20.2±1.8)岁,体重(64.1±6.4)kg,身高(171.7±5.6)cm。经骨伤专科体检及摄腰椎X线片除外骨关节性及椎管性下腰痛病变,症状持续在1个月以上,经视觉类比法(VAS)确定疼痛程度在5以下。所有研究对象均参加军事训练大纲中共同科目的正常训练,无脊柱外伤史,手术史以及心血管疾病史。
1.2 治疗方法
应用冲和健身研究院生产的冲和药物速渗治疗仪(鲁济药械字第1270009号)。(1)理筋正骨:手法分为两步,首先采用活血止痛、理筋解痉按摩松解手法,以病变局部或痛点为中心,向心性施以点按穴位和揉、摩、擦等手法;第二步为复位手法,纠正关节紊乱,解除滑膜嵌顿。(2)循经冲和:沿两侧膀胱经和脊柱中线,自上而下行冲法、和法、冲和法等手法,以皮肤温热、出痧为度。(3)穴位冲和:取痛点配风门、腰眼、环跳、殷门、委中、承山等穴重点以冲法强刺激,或穴位拔罐15 min 左右。(4)药物温灸:将冲和油涂于患处,辅以冲和散袋、温灸器,通电2 h 左右,至冲和散袋变干燥为止。对症应用冷敷、热敷等一般治疗,伴有剧痛的患者,可酌用布洛芬150 mg,2次/d 口服。
2 结果
两周内给愈78例(占97.5%),其中1周后症状消失63例。主症消失时间平均为(2.3±1.7)d。
3 讨论
下腰痛的主要病理基础为椎间盘的退行性改变和异常的应力作用,临床特征为骨骼肌的伸缩以疼痛为病理反应点处于代偿功能位与生理功能位的力学动态平衡之中[1],训练性下腰痛是腰部解剖结构生理功能位—损伤代偿功能位的力学动态平衡的结局。研究认为:骨骼肌损伤后再生修复是其损伤病理过程的一部分,通过肌组织同种特异性细胞的再生而重建其原有的解剖生理结构与功能,是对损伤过程中丧失的肌组织的代偿,属于完全性病理性再生[2],病因病理遵循损伤-代偿-修复-平衡的变化。生活中某些姿势及训练动作使椎间盘内压力大幅度增加,是引起椎间盘组织退行性改变以及腰痛症状发作的重要原因,因而缓解骨骼肌的紧张和改变有些姿势可使椎间盘压力明显下降,此为下腰痛的防治及腰背肌肌力训练中应选择适当的体位提供了依据。
药械冲和是一套独特的脊柱力学诊断治疗方法。对符合诊断的腰椎间盘移位综合征具有特殊疗效,原理是基于髓核可以在椎间盘内位移,在一定条件下,通过力学作用,疏理松解肌丝,可使突出、膨出的髓核从异常位置还纳回正常的位置,解除对脊髓、神经根的压迫,同时治愈肌纤维质炎,缓解下腰痛症状,进而治愈下腰痛。在治疗中以冲和手法对阿是穴区组织进行强刺激,以理筋、分筋为主,配合中药袋和场效应温灸器等综合治疗[3],从而使软组织损伤性疾病治愈好转率达到97%以上,主症消失时间平均为(2.3±1.7)d。不仅如此,冲和疗法还极其重视预防和治疗并重,把腰椎生理功能位的彻底恢复作为最终目标,并贯穿于整个康复过程,使患者受益终生。
【】
[1] 徐希国,李浴峰.药械冲和治疗软组织损伤[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7:78.
[2] Marchand F, Perretti M, Mcmahon SB. Role of the immunesystem in chronic pain[J].Nat Rev Neurosci,2005,6(7):521-532.
[3] 徐希国,王立新,李浴峰,等.军训伤冲和药物速渗治疗仪的研制[J].医疗卫生装备,2004,124(10):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