髓质海绵肾的CT诊断
【关键词】 海绵肾;髓质;CT扫描;诊断
髓质海绵肾(medullary sponge kidney、简称MSK)其特征是一个肾或两个肾的肾锥体的集合管呈梭形或囊状扩张,致肾脏似海绵状,故称海绵肾。以往海绵肾的影像诊断主要依靠B超,肾静脉尿路造影等检查。近年来随着CT的普及应用,海绵肾的诊断率不断提高。本文对12例海绵肾的CT征象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复习相关,以加深对海绵肾的认识,探讨海绵肾的CT表现及诊断价值。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12例海绵肾患者中男5例、女7例,发病年龄14~53岁,平均41岁。主要临床表现:腰酸或疼痛不适7例,血尿2例,无肾脏相关症状而作CT扫描检查时发现3例,肾功能检查均未见异常。使用GE?SYNERGY螺旋CT机;12例患者均行螺旋扫描,其中5例进行增强扫描,包括肾皮质期,肾实质期,延迟期5 min,层厚1.5 mm,连续扫描。
1.2 结果 12例CT平扫肾大小及形态正常,可见1个或多个肾锥体内多发小斑点状结石影大小0.1~0.6 cm,呈散在分布或成团簇集,或扇形状;双侧肾脏发病10例,单侧发病2例;8例肾盏外肾锥体内可见多发小囊状低密度影。CT增强扫描肾皮质期显示皮髓质分界清晰,肾功能良好;实质期肾锥体集合管内有结石者,周围有造影剂充盈而显示“增大”;扩张的肾集合管内无结石者则肾锥体内造影剂呈条纹状,刷子状,小囊状或扇状形影,延迟显示肾盏及肾盂形态良好,3例合并有肾实质内1~3个小囊肿,4例合并肾结石。
2 讨论
多数学者认为髓质海绵肾是一种先天性发育异常,可能是由于肾源性胚基与输尿管芽胚异常连接所致,病变可局限于一个至多个肾锥体,以双侧多见。肾脏大小正常或因囊肿而稍有增大,边缘光滑。剖面见锥体呈多孔状或海绵状,小囊肿多数为1~6 mm,50%~90%囊内含有多发性小结石,有浅黄色液体,晚期这些小囊腔可增大,锥体也显著增大,并发感染,肾间质有程度不一圆形的炎症细胞浸润,肾盏可扭曲、狭窄或梗阻[1~2]。
早期单纯集合管的扩张引起临床症状轻微或长期无症状,常被偶然发现。多数患者因集合管的扩张尿潴留造成的感染、结石等并发症引起腹痛和血尿等临床症状而就诊。所以患者就诊时年龄偏大。该病可引起肾浓缩功能下降,严重反复感染致肾盂肾炎或集合管内结石穿透囊壁,或经扩大的乳头管进入肾盂形成肾结石,造成尿路梗阻引起肾功能逐渐下降[3]。
【】
[1] 高 红,徐文坚.髓质海绵肾影像学诊断进展[J].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2006,4(1):50-52.
[2] 臧 建,龚小兵,杨根东,等.髓质海绵肾的CT诊断(附8例分析)[J].医学影像学杂志,2007,17(8): 812—813.
[3] 陈桂娥,王瑞霞,杨 光,等.髓质海绵肾的影像诊断(附16例报道)[J].罕少见病杂志,2007,14(4): 20—22.
[4] 宦 怡,贺洪德,伏 晓,等.髓质海绵肾的影像诊断[J].实用放射学杂志,2004,20(4):344—34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