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人腹部卒中1例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高建军 时间:2010-07-13
【关键词】  青年人 腹内血管自发性破裂
  卒中原指脑血管意外。有人将脑以外的某些部位发生的血管自发性破裂也称为卒中如腹部卒中等。腹部卒中较少见,且一般发生于老年患者,而发生于年轻人的腹部卒中很少见,我院成功救治1例。现报告如下。  
  病人,男,25岁,3 h 前无明显诱因突然出现上腹部疼痛,呈持续性绞痛,无放散,伴恶心及呕吐胃内容物数次,无发热、胸痛及腹泻。自服胃药(名称不详) 无效。因症状进一步加重而急诊来院。查体:血压60/40 mmHg(1 mmHg=0?133 kPa),心率120次/min,呼吸急促,24次/min。面色苍白,烦躁不安,痛苦表情,四肢湿冷。专科情况:腹部略膨隆,全腹压痛、反跳痛,移动性浊音可疑阳性,肠音活跃。急诊腹部B超检查显示:腹腔可见积液,肠间隙最大宽度7.0 cm。左下腹穿刺抽出不凝新鲜血。诊断:(1)出血性休克,(2)腹腔出血。立即采取吸氧、心电监测、建立静脉通道补液、血管活性药物抗休克等综合措施,并直接送手术室急诊手术。术中探查:腹腔内有约2 500 ml 新鲜积血,吸净后探查见胃大弯网膜左动脉中段有一直径约10 cm 血肿,切开后见新鲜不凝血及血凝块,将血凝块及积血清除后见胃网膜左动脉一不甚活跃出血。考虑为局部血管畸形破裂出血,予以局部切除后结扎及缝扎。大量盐水冲洗后未再见明显出血,放置引流,分层关腹。手术顺利,术后恢复良好,10 d 后痊愈出院。讨论腹卒中称腹内血管自发性破裂(Spontaneous rupture of intra?abdominal vessels or Abdominal apoplexy),系指自发性腹腔内血管破裂所致的腹腔内大出血,很少见。其临床特点是:发病突然,腹痛剧烈,临床表现复杂多样,诊断困难,预后险恶。腹部卒中非手术治疗的死亡率为100%,手术治疗的死亡率为11.1%~28.5%。统计,找到出血源,将血管结扎,死亡率仅8.6%,而未找到出血源者,死亡率高达55%[1]。病因与高血压、动脉硬化、妊娠、动脉发育异常或先天性缺陷、炎症、自身变态反应性动脉疾病有关[2]。腹腔卒中的出血部位以腹主动脉第2、3级分支如胃左或胃右动脉、结肠中或左动脉、胰十二指肠动脉多见,亦可见于肝动脉、脾动脉、肾动脉、子宫静脉、子宫阔韧带静脉、子宫卵巢静脉以及胰腺静脉[3]。出血的严重程度与受累血管的部位、管径粗细、裂口大小、出血速度密切相关。临床表现无特定病征,主要是腹痛和失血而引起的症状。在临床实践中,往往又因临床表现多样而复杂,体征又因出血部位、出血量的多少而各异,术前诊断很困难,诊断正确率仅2.4%[4]。究其原因有以下两方面。(1)腹部卒中缺乏特异性临床表现:由于失血量及失血速度不同,腹部卒中临床表现迥异。所以患高血压的老年病人或妊娠妇女出现难以解释的腹痛并伴内出血征象,应考虑本病的可能。2006年我科曾成功抢救一名不明原因突发腹痛伴休克的老年患者,经急诊手术证实为胃网膜右动脉破裂的腹卒中。根据我们的体会,失血量大的病例,在积极抗休克基础上,早期手术才是降低死亡率的关键。(2)腹部卒中缺乏特异性辅助检查:诊断性腹腔穿刺、B超、CT、MRI等辅助检查有助于腹部卒中的诊断,但不能确诊本病。选择性腹腔动脉造影能直接发现破裂血管并行栓塞治疗,是本病确诊和治疗的较佳手段,但仅限于病情较稳定、腹腔内出血较少的病例,且术后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如病情恶化者仍应手术治疗。因此对于有高血压病史,出现不明原因的腹痛和内出血征象,而又不能用内脏破裂或内科出血性疾病解释时,应当考虑本病的可能,并尽早剖腹探查。术中应尽可能找到出血灶,予以准确地缝扎或切除病灶。而凝血块或血肿集中的部位往往是出血源。
【文献】
    [1]肖敏,刘平静,周绍雄,等.腹部卒中2例报告[J].中华医学研究杂志,2006,3:327.
  [2]李群,胡卫红,李鹏.腹部卒中四例误诊分析[J].临床误诊误治,1998,11(5):304.
  [3]Jada VM,Ducheine Y.Abdominal apoplexy:a case study of the spontaneous rupture of the gastroepiploic artery[J].Curr Surg,2004,61(4):370.
  [4]KIeinsaser LJ.Abdominal apoplexy: report of two cases and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J].Am J Surg,1970,120: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