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引导下中老年房间隔缺损介入治疗93例临床研究
作者:邓亚安,邓东安,侯传举
【关键词】 房间隔缺损;超声引导;介入
中老年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ASD)介入治疗有其特殊性及复杂性,超声心动图(echo)配合介入治疗也有一定的特殊性。现将1998年10月—2007年3月echo导引下介入治疗中老年ASD 93例,报告如下。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本组均为中老年ASD患者,共93例(男19例,女74例),年龄45~59(平均50.55)岁。身高155~175 cm,体重47~87(平均63.04)kg。术前心电图检查:电轴右偏28例(30.1%),左偏6例(1.45%),电轴不偏59例(63.44%),不完全右束枝传导阻滞(IRBBB)60例(64.52%),完全右束枝传导阻滞(CRBBB)6例(6.45%),IRBBB、CRBBB 或合并房或室大7例(7.53%),其中右房大(RAH)2例,右室大(RVH)2例,左房大(LVH)1例。ST-T改变7例(7.53%),心房纤颤(Af)6例(6.45%),室早5例(5.38%),房早2例(2.15%),Ⅰ度A-VB4例(4.3%),交界性心动过速合并Ⅲ度AVB各1例(1.08%)。 术前心胸比值0.35%~0.73%,平均56.85%,93例中,74例(79.57%)>50%。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52例(55.91%)行冠脉造影,3例(3.23%)冠脉有>30%狭窄,未处理。93例ASD均为中央型,91例为单一缺损,2例为多发性ASD(2处)。合并Af 6例(6.45%)。合并冠心病3例,肺动脉狭窄(PS)、肺动脉高压(PH)各2例(2.15%),合并原发性高血压病、二尖瓣狭窄各1例。
1.2 仪器 使用日本东芝6000型,美国飞利浦1500型及IE33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具有M型,二维(2DE),脉冲多普勒(PW),连续多普勒(CW)或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探头频率为2.5~3.75MHz,1500型及IE33仪器有食道超声心动图(TEE),探头频率为5MHz。
1.3 方法 介入术前常规作体表超声(TTE)。TTE检查主要切面为胸骨旁四腔心及大动脉短轴切面,心尖、剑下四腔心切面及剑下两心房切面。合并Af 患者术前务必行TEE检查,TEE常用切面,房间隔上下腔静脉长轴切面,大动脉短轴切面,四腔心及两腔心切面及二尖瓣前、后叶及左心耳部切面。
2 结果
2.1 本组93例患者术前均行TTE检查,其中8例患者(6例Af,2例多发性ASD)术前行TEE检查,ASD确诊率100%。术中TTE测量ASD最大直径4~34(平均21.62)mm:其中9例<10 mm(9.7%),33例11~20 mm (35.49%),40例21~30 mm (43.01%),11例>30 mm(11.83%)。闭合器型号10~40 (29.08±8.65)mm。
2.2 8例患者(6例合并Af,2例合并多发性ASD),术前均用TTE和TEE检查。2例Af ,术前TEE查出左房耳部血栓,抗凝治疗3个月后再次复查TEE,血栓消失后行ASD闭合术。4例Af术前TEE检查,左心房耳部无血栓而抗凝治疗1周后闭合ASD。技术成功率100%,无任何并发症。
3 讨论
中老年ASD介入有一定特殊性及复杂性。因年龄大,术前常规行TTE检查,必要时行TEE检查,同时年龄>50岁患者行冠脉造影检查,除外是否有冠心病,明确诊断严格掌握介入治疗适应证。术前TEE检查确定ASD的大小及位置。主要观察胸骨旁四腔心切面、大动脉短轴切面、剑下四腔心切面及两旁心切面。主要确定ASD前上后下径、前后径,显示ASD距上、下腔静脉的距离。通过TTE四个切面显示ASD边缘的全貌,方可决定选择最合适的闭合器。本组93例均选择TTE四个切面测量ASD的各方向的直径,准确选择闭合器,无任何并发症发生。
中老年患者,胸部及皮下脂肪过多,TTE切面有时显示不十分清楚:如怀疑多发性ASD,房间隔膨出瘤及Af患者必须术前行TEE检查,确定ASD的大小及数目,几个ASD间的距离,方可确诊闭合器数目及大小。Af的患者TEE检查证实有无左心房耳部及体部血栓。TEE选择切面:二尖瓣前、后叶及左心房耳部切面:显示左心房体部及耳部的全貌。必须排除左房血栓方可进行ASD闭合术。本组8例(6例Af,2例多发性ASD)均术前行TEE检查。其中Af 2例发现血栓经抗凝治疗3个月后再次复查TEE,血栓消失,成功闭合ASD;其余6例(4例Af ,2例多发性ASD)均成功闭合ASD,技术成功率100%。
中老年人应用超声导引介入治疗ASD,主要严格掌握各种介入手术治疗适应证。术前用TEE检查确定ASD最大直径。诊断不清楚,多发性ASD,房间隔膨出症及合并Af 患者术前必须行TEE检查,筛选合适患者行介入治疗是安全可靠的。
【】
[1] 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先天性心脏病经导管介入治疗指南[J].中华儿科杂志,2004,42(3):234-239.
[2] 郭好学.先天性心脏病介入封堵治疗81例的疗效评估[J].心脏杂志,2005.17(专刊):66-71.
[3] 张玉顺.房间隔介入治疗方法及其改良[J].心脏杂志,2002,16(专刊):21-22.